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24 14:12:07
(原标题:将打造升级版!“5G+工业互联网”步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冉黎黎 武汉报道 5G工厂、新阶段、升级......11月21日至23日,以“万物互联智能领航”为主题的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举办,而前述关键词在大会上被反复提及。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在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将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也在大会论坛上指出,未来几年“5G+工业互联网”需进行升级发展,迈向更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规模推广,目前实现全部41个工业大类、近90%的工业中类覆盖。我国智能制造成效明显,建成了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而此前工信部文件提出目标,到2027年建设1万个5G工厂。面向未来,李乐成指出,将加快行业融合应用“向新”拓展。实施工业互联网和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行动,分行业制定融合应用指南,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加快5G工厂建设,加强6G与工业融合的前瞻研究。
11月21日至23日,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举办。(冉黎黎/图)
“过去五年,‘5G+工业互联网’处于培育壮大的过程,在关键技术突破、产业支撑供给能力、产业生态等方面取得进展。从明年开始的未来几年,我们需进行升级发展,迈向更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敖立表示。
从取得进展来看,在产业供给方面,我国“5G+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基本完备,国内主流模组厂商市场全球占比超80%,工业5G模组价格较商用初期下降90%,终端设备达百款以上。
根据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9月,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470.5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67亿户,5G-A网络部署全国超300个城市,用户规模超千万。
国务院参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表示,过去在4G及以前的时代,核心解决的是“人与人”的通信。而进入5G时代,开启的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新纪元。
在升级发展方面,敖立提到,目前,5G网络正向5G-A演进,5G-A的许多新技术都是对标工业场景来推动发展的。未来,5G-A面向工业有六大关键技术,包括超可靠低时延、超大上下行、无源物联、通感智能、eRedcap、高精定位;有五大类核心应用场景,包括视觉类、运动控制类、仓储类、定位感知类、数据物联类。
敖立提到的5G-A也称5.5G,是5G向6G发展的关键阶段。2024年被普遍视作5G-A商用元年。
从工业视角来看,相较于5G技术,敖立指出,5G-A在大带宽、低时延性能上做了进一步升级,满足了工业对大流量视觉监测、高精度控制需求;通过无源物联技术和低功耗技术扩展了广连接性能,满足了大规模资产连接需求。
而相较于6G,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孙韶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5G-A引入了一些原本计划是在6G上的技术特征,如通感和智能化,不过引入这些特性之后跟6G的能力还有区别和差距,“从5G到6G的过程当中还会有一些关键技术研究,这个周期会比较长,预计6G在2030年才会初步商用。”
整体上,工业5G-A六大关键技术将支持二十大典型应用场景升级。敖立特别提到,其中,超高可靠低时延技术适配场景最精、针对性最强,主要匹配工业控制场景。无源物联技术适配场景最广、潜力最大,主要匹配仓储类场景。“无源物联技术是5G-A中比较有革命性的技术,它通过高效连接定位能力,将在工业资产、工具、物料连接中发挥重要作用。”
“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是大会上讨论的一个重要层面。敖立介绍,从应用拓展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更广范围,“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规模推广,目前实现全部41个工业大类、近90%的工业中类覆盖;二是更深程度,5G与工业控制系统融合创新,由单点控制迈向工厂级解决方案规模化部署;三是更高水平,5G-A、AI加速融合,加速工业具身智能场景落地。
在应用层面,“工厂”是一大重点话题。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多从科研技术角度讨论。如今,行业更加关注挖掘企业实际需求和价值创造。因而,在刘赞看来,智能工厂就成了一个抓手。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我国智能制造成效明显,建成了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
大会上,敖立进一步提到,工信部工厂“百千万行动”目标超额完成,行业渗透和价值赋能深化提升。2023年至2025年,共1260个分级分类、特色鲜明项目遴选至5G工厂名录,带动总投资共591.3亿元。相较前两年5G工厂名录项目,制造业5G工厂产品质量提升5.5%,运营成本降低1.8%,生产能力提升1.6%。5G工厂国民经济大类分布由2023年的25个拓展到48个,电子、装备制造、化工、钢铁、电力等行业持续引领。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于2024年底印发的《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中提出目标,到2027年,“5G+工业互联网”广泛融入实体经济重点行业领域,网络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公共服务5方面能力全面提升,建设1万个5G工厂,打造不少于2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面向未来,李乐成提到,工信部将加快行业融合应用“向新”拓展。实施工业互联网和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行动,分行业制定融合应用指南,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加快5G工厂建设,加强6G与工业融合的前瞻研究。
在加快行业融合应用“向新”拓展之外,李乐成还指出,工信部将推动工业互联网“向智”跃升。实施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融合赋能行动,优化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拓展“平台+智能体”服务。统筹新型基础设施“向优”布局。推动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体系一体部署、协同建设,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网络,开展工业5G独立专网试点,构建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合作生态“向实”共赢。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促进产教融合,深化产融合作,深化国际交流,提升工业互联网产业联接价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4
财闻
2025-11-24
智通财经
2025-11-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