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关键时刻!最新研判来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11-23 19:44:36

(原标题:关键时刻!最新研判来了)

【导读】七位资管行业投研人士最新研判:继续看好A股、港股中长期战略级别机遇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曹雯璟 张玲

近日,全球市场遭遇巨震,股市、黄金、数字货币、原油等全球大类资产集体重挫。导致大类资产集体调整的原因有哪些?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看,还有哪些资产更具投资性价比?还需要关注哪些风险?

中国基金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七位资管行业投研人士,他们是博时基金多元资产管理一部总经理兼投资总监郑铮,汇丰晋信基金养老FOF投资总监、汇丰晋信养老目标日期2036一年持有期FOF基金经理何喆,交银臻享多资产三个月持有基金经理刘迪,永赢恒欣稳健养老目标三年持有基金经理李程,财通资管国际业务部投资经理王頔,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宏观策略研究员金达莱,盈米基金资深投资顾问熊思远。

多重因素共振致全球市场巨震

中国基金报:近日,全球市场巨震,导致大类资产集体调整的原因有哪些?

郑铮:当前市场巨震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一是美联储在三季度末虽已开启降息周期,但其政策仍需要在“防滞胀”与“保增长”间权衡,导致市场预期紊乱,12月降息概率一周内从70%骤降至50%以下,这种政策能见度塌陷使跨资产波动率同步飙升,黄金期权隐含波动率跃升38%,数字货币日内振幅突破15%;二是AI叙事出现了一定的分歧,关于AI芯片折旧周期、科技巨头发债规模、大模型商业变现能力等诸多问题的争议,导致科技股近期表现疲软;三是特朗普关税工具箱的“灰犀牛效应”,8月美国贸易逆差收窄23.8%看似利好,实则预示全球供应链重构引发的滞胀式繁荣,使得原油需求预期下调。这三重因素短期打破了各类资产传统的相关性,导致近期各大类资产集体下挫。

何喆:近期海外各类资产普跌,细分来看,导致各类资产下跌的直接原因有一些差别:美债方面,直接原因是美联储相对鹰派的降息态度,导致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降温,美债收益率开始走高;黄金方面,经过今年以来的大幅上涨,隐含波动率一度处于历史高位;美股的调整,一方面是因为美联储的鹰派表态收紧市场流动性,另一方面,美国经济数据的延后发布也在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此外,市场对于AI行业泡沫的担忧也在加剧。

刘迪:近期,全球各大类资产普遍呈现高位震荡态势,主要是因为短期美国经济数据缺失,市场缺乏明确的交易主线,流动性预期与情绪博弈成为主导因素。流动性方面,多位美联储官员相继发表鹰派言论,强调对通胀的警惕与降息的谨慎,市场对降息的预期大幅回调。情绪层面,海外市场避险情绪明显升温,越来越多观点开始质疑AI相关资本开支的可持续性,美国科技股显著回调。

李程:近期大类资产全线调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美国政府“停摆”导致美元境内流动性紧张;二是美联储鹰派态度打压降息预期;三是美国政治因素,从交易情绪上对美国本土投资者也形成极强的压制。

王頔:10月以来市场对AI资本开支和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关注上升,美国政府“停摆”致12月美联储降息缺乏数据支撑,欧元区进一步降息的预期有限,导致此轮大类资产共振上行的底层逻辑出现松动,叠加年末美元流动性偏紧,且投资者年末普遍不愿再新增风险敞口,共同引发了近期各类资产的调整。

继续看好A股、港股

中长期战略级别机遇

中国基金报:A股、港股市场接下来会如何走?如何看待当前市场的点位和投资价值?

郑铮:当前A股、H股调整是多重因素叠加下的情绪扰动,而非源于基本面的变化。一方面,去年“9·24”行情以来的政策底已然清晰;另一方面,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外资回流中国资产的趋势并未逆转,港股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的位置,性价比凸显。后续可以对2026年财政发力、促消费等政策有更多期待,同时,当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部分三季报业绩不及预期与外部贸易摩擦扰动,市场已处于布局的窗口期。

何喆:展望后市,国内权益资产仍具备相对充足的空间与机会,继续看好A股和港股的中长期战略级别机遇。

李程:岁末年初A股、港股或震荡盘整,甚至健康回调,但拉长视角看,A股、港股的长期趋势仍然健康,后市仍值得期待。

刘迪:短期来看,在年末业绩“空窗期”与机构资金止盈压力的共同作用下,预计指数将延续震荡走势,行业或延续轮动加速态势。展望明年,随着国内外流动性环境整体趋于宽松,叠加企业盈利逐步改善,基本面不确定性有望下降,权益市场在经历震荡调整后,有望打开上行空间。

王頔:从横向估值维度看,港股和A股的估值相较于欧美和亚洲其他市场,仍处于合理区间,乐观预期透支相对有限。底层逻辑上,此轮国内权益市场的上涨是制度完善、中资资产重估、基本面边际筑底、流动性整体宽裕和财富效应的良性轮动。年末全球风险偏好下降的情绪会传染到权益市场,但目前看调整仍相对良性。

金达莱:短期内A股、港股均需要震荡休整。2026年,随着海外AI巨头公布未来资本开支计划,国内政策进一步明确,预计市场增量资金或再度流入。若市场回调,或是逢低布局的良机。

熊思远:冲击正在过去,预计明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维持财政货币双宽松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权益市场整体来看易涨难跌,市场的调整给欠配权益资产的投资者带来了新的配置机会。

中长期战略看多黄金

中国基金报:黄金作为重要的“避险资产”近日波动加大,你对黄金后市如何研判?

何喆: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全球核心经济体同时步入宽财政、宽货币的阶段,未来一两年,可能出现全球范围货币超发,这利好黄金资产。但从夏普比率的角度看,过去几年没有任何常规的资产能像黄金一样提供这么高的风险收益比,未来在对美国经济有复苏预期的背景下,2026年黄金的性价比有较大概率下降。

熊思远:从更长周期来看,我们身处一场巨大的黄金牛市当中,主权债务的膨胀、央行体系增加黄金储备、美元信用体系的削弱和持续的美元减息周期都在支撑黄金价格。中长期来看,黄金价格依然受到有力支撑,并且是对冲事件风险的有力资产。

刘迪:从中长期视角看,在季度至半年维度上,美国财政与货币双宽格局延续、经济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仍存,加之央行与保险资金等对黄金的配置需求持续增长,这些因素均对金价构成一定支撑,维持中长期战略看多黄金的观点。随着后续关键宏观数据陆续发布,黄金的宏观对冲价值有望重新凸显。

郑铮:尽管短期金价波动剧烈,但中期看,全球央行购金正成为黄金估值的新锚点。黄金更大的价值在于对冲全球债务货币化与地缘裂痕:当前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率达128%,而特朗普干预美联储独立性的行为正在削弱美元信用根基,因此,黄金的长期配置价值突出。

王頔:全球央行储备重构叠加市场对于全球财政环境恶化的担忧,驱动黄金“长牛”。随着金价迭创新高,全球央行行为趋于谨慎,短期黄金重回上行通道的驱动逻辑有限。

金达莱:中长期来看,黄金依然值得看好。黄金下一轮上涨的契机或更多来自美联储,在此之前金价或震荡观望。

李程:过去黄金和海外风险资产多呈负相关性,有较好的对冲效果,但今年以来变成正相关,经常同涨同跌,其风险收益特征已经有明显变化。此外,过去一段时间金价快速攀升,吸引大量投机资金入场,黄金资产的波动率提升至历史较高分位数水平。当前黄金进入波动率回落的过程,黄金资产维持横盘震荡。

全球股市仍有望向上

中国基金报:上周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一”,亚太股市普跌。你如何研判海外股市后续走向?

刘迪:短期来看,预计美股维持震荡格局。在美元走弱预期收敛的背景下,预计新兴市场整体表现弱于美股,欧股与日股则受益于本币贬值带来的出口及盈利预期改善。中长期看,在美国增长稳健、通胀温和的中性情景假设下,受益于流动性宽松和风险偏好改善,全球股市仍有望向上,但需要警惕美国通胀超预期走强和全球流动性边际收紧对海外股市的负面冲击。

王頔:海外发达市场股市的估值普遍处于历史80%高分位以上,进一步上涨需要业绩去验证高估值的逻辑。但目前全球经济驱动力主要集中于AI等高科技领域,而AI进一步的业绩驱动力和融资安全边际有待验证。若未来一个季度流动性环境边际趋紧,市场仍有可能调整。

熊思远:美股这波调整恰好发生在美国联邦政府长期“停摆”的尾声,随着“停摆”结束,市场流动性逐步宽松,市场有望走出短期冲击。站在目前时点,美股估值处在高位,人们对美联储的降息进程以及AI的行业发展趋势产生了更多的讨论和分歧,市场短期波动加大也是可以理解的。

金达莱:亚太股市近期回调主要受美国AI泡沫担忧的影响。我们认为,不同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本轮的AI确实在法律、医药、游戏、设计等领域获得了应用,为企业实实在在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当前亦有充分的现金流去覆盖部分资本开支,即使有资产泡沫,或还在早期阶段。

原油或延续区间震荡走势

中国基金报:近期国际原油遭遇大跌,WTI原油失守60美元/桶。你对原油市场机会怎么看?

金达莱:预计2026年原油价格以60美元~70美元/桶区间震荡为主。全球需求或有弱修复,对原油需求或有个位数增长的支撑,但与此同时,OPEC仍有增产计划,供需处于弱平衡。

熊思远:原油价格特别容易受政治事件的影响。如果俄罗斯和委内瑞拉两大石油生产国在2026年重返原油市场,将对油价产生持续的压力。

刘迪:短期来看,国际原油市场的交易逻辑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利好因素包括地缘冲突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对部分产油国的制裁持续等;利空因素包括“OPEC+”增产,以及全球需求恢复缓慢。在以上多空因素未出现显著变化的前提下,预计四季度油价仍将延续区间震荡走势。

王頔:短期扩产和传统实体需求趋弱是原油价格承压的重要原因。全球传统经济如果维持2025年的需求,原油可能仍延续相对疲软的状态;但由于开采成本对新增产能形成制约,将对原油价格起到一定支撑,预计原油仍在偏弱区间震荡的概率较大。

郑铮:当前原油的库存数据表明需求疲软,同时,供应端压力未减。另外,地缘扰动对油价的边际影响力正在系统性衰减,但页岩油成本底与“OPEC+”被动减产也同样提供韧性支撑,因而,预计整体为震荡行情。

李程:原油供应明显过剩,这成为制约油价上涨的关键因素。明年年初石油市场将处于供应大幅过剩的节点,且全年累库的预期暂难证伪,在基本面悲观的指向下,2026年油价中枢较2025年有望继续下移。虽然过剩和累库的局面并未转变,但市场对油价震荡磨底的预期有所提升。

关注A股、黄金、短端美债等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看,你认为哪些资产更具投资性价比?

郑铮:展望2026年,我们认为A股的性价比更占优。在具体方向上,我们的核心思路是“核心+卫星+防御”,兼顾收益弹性与风险控制,主要聚焦三类资产的边际变化:第一,核心仓位锚定高确定性成长,配置方向包括科技、高端制造(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第二,卫星仓位捕捉高弹性机会,配置方向包括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生物制造、低空经济)、基建化工(新型基建、化工新材料)、顺周期等;第三,配置防御方向的高股息蓝筹(公用事业、银行龙头)。

金达莱:2026年,我们相对关注A股和港股、黄金、人民币升值、短端美债。

展望2026年,海外财政、货币双宽,全球经济或迎来温和复苏。预计2026年依然是流动性主导、结构性产业景气的宏观背景,估值相对较低和具有AI叙事的A股或将受益,港股和黄金亦充分受益于全球流动性宽松。此外,随着中美利差缩窄,叠加过去两年累积了大量外汇未结汇的贸易商结汇行为或明显加快,人民币汇率或保持升值。

王頔:目前,全球各类资产大多处于估值相对偏贵的阶段。相对而言,在全球降息的大环境下,中短久期高等级债券的利率下行逻辑具有相对高的确定性。此外,黄金在全球财富中的占比仍有提升空间,同时,各国央行依然有以黄金替代美元储备的边际诉求,二者对黄金的长期需求形成支撑。

李程:一方面风险资产关注下跌后带来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关注类债资产。目前处于“科技趋势+降息周期”环境,后续风险资产表现大概率仍值得期待。但在此过程中,全球股市已经无差别地涨了三年,这在历史上很少见,市场对回撤甚至反转都有很强的对冲需求,因此,与风险资产负相关的类债资产也值得关注。

关注流动性、地缘政治风险

中国基金报:临近年底,你认为还需要关注哪些风险?

刘迪:一方面,伴随美国各项关键经济数据陆续公布,经济超预期走弱或通胀超预期走强,都可能对市场情绪形成冲击并令市场再度转向避险模式;另一方面,需密切跟踪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是否降息及其政策表态,如果会议决定维持利率不变且对明年的降息指引相较市场预期更为鹰派,或对风险资产形成压制。此外,需关注地缘政治风险的演变和AI资本开支的持续性等。

王頔:虽然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结束,但年末美元流动性依然吃紧,全球投资者加仓风险敞口的天然意愿受限,总体情绪偏弱,风险资产及久期资产介入仍需谨慎。同时,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导致部分核心经济数据缺失,美国经济表现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拖累了全球资产表现。

郑铮:在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强烈分歧的同时,美国劳工统计局取消10月非农报告,并将11月数据推迟至12月16日,这意味着决策者将在完全缺乏就业市场关键证据的情况下制定政策。

李程: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投资,今年市场普遍获利较为丰厚,年末可能存在一定获利了结的调仓行为,影响市场向上回归的节奏。海外主要关注流动性、地缘政治风险,国内主要关注地产调整的斜率以及后续政策落地效果。

编辑:张洁 

校对:王玥

制作:小茉

审核:许闻  陈墨

注:本文封面图由AI生成

莫斯科遭袭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11-23

中国基金报

2025-11-23

中国基金报

2025-11-23

中国基金报

2025-11-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