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11-06 12:24:00
(原标题:深夜食堂第十三季|对话国泰基金张容赫:“稳”是一种被低估的力量)
摘要:在波动市场中,“稳”是一种被低估的力量——国泰基金张容赫认为,它并非保守,而是主动管理,旨在优化持有体验,助力投资行稳致远。
“宏观和市场判断是我们的核心,决定了我们的组合思路。”
“我们的核心出发点,是希望持有人的投资体验能更好一些,尽量避免出现明显的、大幅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亏损,使收益率曲线整体保持平稳向上的态势,从而为持有人带来更舒适的投资感受。”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我们希望投资者都能安心地将资金配置于权益市场,无需为择时这类复杂的大类资产判断而困扰。”
由国泰基金精心打造的系列基金对话节目《深夜食堂》,在这个深秋夜晚,为投资者带来一场关于投资中“稳”力量的深度对话。
在信息爆炸、热点频换的当下市场中,“稳”往往被误读为保守或缺乏弹性。然而,在国泰基金基金经理张容赫眼中,稳并非“不作为”,而是基于对经济周期与行情趋势的深刻理解,依托深厚的投研积累,在市场的起伏中尽力为持有人创造更优的投资体验。
尤其是自10月以来,权益市场波动明显加剧,曾备受追捧、被寄予厚望的科技股出现显著分化和震荡。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理解“稳”的价值?又该怎样在不确定中捕捉确定性?本期《深夜食堂》,让我们一同聆听张容赫的投资智慧。
重返4000点,投资能否稳扎稳打?
10月28日,上证指数盘中成功突破4000点大关,为2015年8月18日之后首次站上这一关口。然而同日市场出现小幅震荡,4000点得而复失,科创50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等亦小幅收跌。
在此背景下,“稳”是否仍能成为把握行情的关键?
张容赫指出,本轮行情难以被定义为典型的全面牛市,而更应被视为“结构性市场”。与以往牛市普涨格局不同,自去年9月24日以来,仅10%到20%的个股实现翻倍,且涨幅多集中于偏小盘股及AI相关板块。
尽管市场在某些阶段成交活跃、指数表现亮眼,但全A股涨幅中位数远低于指数涨幅,表明行情分化明显、赚钱效应并不普遍。
此时,“稳”的力量更显重要——从波动率出发,控制组合波动,方能在震荡中行稳致远。
“今年出于对宏观经济、海外经济以及流动性的判断,我们整体组合的仓位属于中性水平,但整体回撤应该说是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较好完成了‘稳定’的目标。”
稳的起点:寻找拐点与左侧布局
历经多年市场锤炼,张容赫已构建出一套相对稳健的投资体系。他并不将“稳”简单视为某种结果,而更关注如何在现实约束下,构建出令客户持有体验良好的组合。
投资界有一句名言:“万物皆周期。”宏观研究是张容赫长期深耕的专业领域。具体来说,首要工作是判断宏观要素,比如未来的经济走向、企业盈利走向、流动性环境等等。
这也是张容赫进行投资决策时的核心出发点,更倾向于从宏观基本面出发,寻找拐点机会。今年以来,张容赫在组合中增配公用事业与交通运输板块,正是基于对未来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发力的预判。
在其投资框架中,评估资产性价比时,成交占比与换手率是较为直观的指标。若某类资产换手率在短期内急剧攀升,往往反映其短期热度已高,参与者未必完全基于基本面,而可能更多追随趋势或抱团策略,此时应保持冷静;而另一类被市场冷落的资产,如当前所谓的“老登股”,四五年前还被称为“核心资产”,其走势与中国经济及利率水平密切相关。
这套方法论带有强烈的逆向思维,“在无人问津时,往往是我们捕捉预期差的良机”。
稳的艺术:组合管理与动态平衡
“买在无人问津时”,是左侧交易的精髓。然而,左侧布局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剑”的耐心。
张容赫指出,左侧布局的等待时间,取决于组合的其他部分以及持有人所能给予的时间。例如,他的组合在2024年的券商股行情中获益颇丰,但首笔配置实则早在2023年下半年就已进行——等待约一年后行情才启动。
张容赫坦言,能够等待如此长时间,是因为并未全仓押注,组合中还有其他处于市场主流方向的持仓贡献收益,使得整体排名压力不大,有更从容的时间等待左侧资产调整。就像他在国泰蓝筹精选、国泰央企改革等产品的三季报中所说,“我们组合仓位中性,结构上,看好中国经济的核心资产、看淡中国经济的红利资产、全球共振的科技成长都有所配置”。
他认为,只要时间足够长,且个股未出现基本面恶化,多数资产都存在波动向上的机会,因此,时间维度对其组合管理至关重要。“我们更注重从波动率视角管理风险,而非仅盯着单只个股。回顾这几年的投资历程,确实有个股的亏损时间较长、幅度较深,但由于组合中其他股票贡献收益,整体表现仍可接受。”
许多人认为稳健型投资人即“持股不动”,但张容赫强调:“市场是动态演化的,组合不能静态应对。”
面对市场风格切换,关键在于找到符合自身投资框架的调整节奏,在不同风格间寻求平衡,并根据资产实际价值变化,适时调整组合比例或仓位。波动较大的资产,其占比应逐步降低;而具备性价比与反转动能的资产,则逐渐提升权重。
以银行股为例,2025年上半年表现良好,但进入三季度后走势转弱,因此张容赫的组合在三季度未配置银行股;而九月下旬后,情况再度变化,“我们认为银行股相较于7月高点已重现性价比,因而重新增持”。
组合管理与动态平衡,或许正是他投资风格稳健的隐形基石。
稳的归宿:提升持有人投资体验
“客户体验是我在管理组合时的指挥棒”,张容赫屡次提及这句话。
稳健策略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持有人的投资体验。“他们购买公募产品,本质是希望在权益市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市场向好时以增值为主,市场不佳时以保值为主,这是基本方向。”
如何提升持有人的投资体验?张容赫从两方面理解:其一,尽力避免组合出现大幅或长期的明显亏损,使收益率曲线平稳向上;其二,让投资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安心投资权益产品,无需艰难择时。
热门电视剧里有句台词:“人生在世几十年,只要快乐的时间比难过的时间多,就够了。”张容赫的投资理念亦复如是——在时间的沉淀中,“稳”的力量终将绽放光彩。
风险提示:
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CIS)
“中国基金报
2025-11-06
中国基金报
2025-11-06
中国基金报
2025-11-06
中国基金报
2025-11-06
中国基金报
2025-11-06
中国基金报
2025-11-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