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长春高新大变局,谁“挤压”了利润?

来源:投资者网

2025-10-21 18:01:11

(原标题:长春高新大变局,谁“挤压”了利润?)

 《投资者网》蔡俊 

近期,长春高新(000661.SZ,下称“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根据招股书,中信建投国际是本次公司上市的独家保荐人。公司IPO募资主要用于创新管线研发、潜在全球合作及共同开发、海外化市场推进、加强公司销售及营销能力等。截至目前,公司市值约500亿元左右。 

资料显示,公司业务版图涵盖生物制药、疫苗、中成药、房地产开发等板块。其中,报告期内主营生长激素的子公司金赛药业营收54.69亿元,占营收的82.8%,主营疫苗的子公司百克生物实现科创板上市。 

这场久违的资本运作,背后是公司内部二次重构组织。早前,公司的首次尝试未能收效,其化整为零的路径造成净利率明显下滑。眼下的二次重构与资本运作,可能是一场没有退路的主动出击。 

重构架构,利润挤压 

长春高新冲击港交所,是真有压力还是要搭上“A+H”两地上市的热潮?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6.03亿元、0.98亿元、10.33亿元,各自同比下降0.54%、42.85%、40.55%。截至同期,公司货币资金43.65亿元,资产负债率仅18.75%。 

表面上看,公司的现金流健康,营收在主营产品承压的背景下略微下降。真正让市场关注的,是净利润的降速。挖掘更深层次的,是近年来大刀阔斧的内部变革。 

2022年,公司前董秘张德申在朋友圈发布一段情绪化内容。彼时,公司正接受生长激素集采的挑战,一时间猜测四起,市值剧烈波动。随后,公司表示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或许从这刻起,市场的凛冽寒风与捉摸不定的赛道前景倒逼公司重新审视战略方向,变革也很快破茧而生。 

2023年,子公司金赛药业设有儿科综合、女性健康、成人内分泌、皮科医美、肿瘤等五大BU(业务单元)。一方面,新的架构参考强生、默沙东等国际大厂的事业部群组。另一方面,子公司释放了明显的信号,即从单一的生长激素产品向多元化、大赛道靠拢。 

这种变革,本质是公司适应大健康行业的融合趋势:慢性治疗将主导越来越多的疾病,既往的药品技术降维到医美、辅助生殖等泛健康赛道。但问题在于,公司意识到行业风向并做出的重构,是否真的有效? 

2023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净利率分别为32.79%、20.11%、14.11%。同期,主营生长激素的安科生物为29.96%、28.23%、28.99% 

很明显,公司的净利率较可比企业有明显下滑。公司在相关财报中,也把净利润的降速归于组织架构重设引发的费用调整、增长。 

以管理费用为例,2024年和今年上半年,公司分别为12.02亿元、7.24亿元,各自同比增长25.59%、31.26%。公司表示,内部重构期间相关费用在会计处理方面较以前年度有所变化。 

具体明细看,2024年管理费用中的中介机构及咨询费同比增长126%至0.61亿元,“其他”科目同比增长32.86%至0.93亿元。今年上半年,职工薪酬及福利同比增长63%至4.16亿元。 

换言之,重构架构未能直接带来收入高增速,反倒是支出的大幅增长蚕食利润空间。两端挤压下,造成公司净利率急速下滑。 

这一点,在营销方面也较为凸显。2024年和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44.4亿元、23.86亿元,各自同比增长11.81%、23.43%。2024年,公司营销人员4995人,较2023年的3155人大幅增加。 

构架二次调整 

长春高新的组织重构,让行业看到:不是做出变革就会立即收获。公司化整为零的BU设置未收成效,甚至人员激增让市场怀疑内部是否在各自为战,或造成一定程度的冗余。 

相比之下,医疗器械起家的乐普医疗选择一条化零为整的反向路径。2024年,该企业成立集团运营中心,整合原来分散的职能部门并管控运营成本。同期,该企业员工数量较2023年减少1409人,研发、营销、中后台等人员进行优化。 

截至目前,乐普医疗的业务涵盖器械、药品、医美等领域。2024年,该企业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3.52%、80.28%;今年上半年,该企业的业绩有所企稳,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43%,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33%。 

以此来看,同样应对行业趋势做出的架构调整,化整为零和化零为整结出不同果实。放当下语境很难评判,因为业绩的起伏需要在一定周期才能完全体现。而且,改变也会时刻发生。 

9月,据界面新闻报道金赛药业主动进行一次战略性组织架构调整,将资源更集中配置于创新研发与核心产品。具体部门的设置,还未有详细公开。但从表述中看出,产品线的丰富可能是下一步重点。其实,今年5月公司在调研活动中曾提到,确保核心团队稳定的情况下,对一小部分人员进行优化。 

早前,金赛药业的产品集中在各品类的生长激素。伴随地方集采的启动与愈发同类产品的获批,生长激素的“天花板”摆在眼前。垂类媒体健识局报道,公司内部曾提出对标强生的多元化配置,由此开启架构重设。 

调整后,生长激素产品划归儿科综合BU,其余四大BU均各有自研产品。其中,肿瘤BU还引进益普舒和美适亚,可用于缓解放化疗引起的口腔疼痛,厌食症及癌症患者恶病质引起的体重明显减轻。 

今年7月,公司自主研发的金蓓欣获批上市,该药为国内首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1类创新药,被内部视为替代生长激素最重要的产品。今年9月,公司从丹麦ALK引进3款脱敏治疗产品,包括屋尘螨变应原制剂、尘螨变应原舌下片、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剂盒。 

归结起来,公司主动意识到行业趋势并做出改变,但未能立即收效,于是启动内部二次变革和H股上市。站在一个节点上,面对生长激素赛道愈发内卷,公司可能没有退路可言。(思维财经出品)■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