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13 23:30:00
(原标题:美国关税风波下资金“撤离”美元资产,避险交易升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余纪昕
近日,美关税风波再度扰动国际资本市场。
10月以来,随着美方贸易摩擦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广泛动荡波动加剧。从市场表现和资金流向来看,海外机构资金正从美元资产中抽身“转移阵地”,避险资产交易呈现短期升温态势。
回顾近期,海外市场方面,美股一度遭遇“黑色星期五”。美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国金融市场出现罕见的“股债汇三杀”局面:美股三大指数集体大幅下跌,纳斯达克指数暴跌3.56%,标普500指数下跌2.71%,均创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科技板块及半导体股损失尤为惨重。同在10日,美债收益率集体走低,2年期和10年期分别下跌1.63和1.95个基点;美元指数当日下跌0.56%,收报98.977。
眼下,从美国资本市场“火速撤离”的全球机构资金将流向哪些领域?全球投资风向接下来又将如何转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截至10月13日发稿时,Wind数据显示,美元指数较年初累计跌幅已达8.57%。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中,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表现尤为亮眼,热度持续攀升——现货黄金在10月8日历史性突破4000美元/盎司大关后,年内涨幅已超52%;随后在10月13日早间交易时段进一步上涨,突破每盎司4060美元,再度刷新历史新高纪录。
对于美股走向,汇丰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告诉记者:“部分投资者一直在担心人工智能和科技板块的大幅上涨是否还能持续,因此,新近的经贸摩擦触发了全球部分投资者的获利了结的情绪。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在未来几周使市场波动延续,但重演四月份级别市场震荡的可能性并不大。”
业界分析指出,近期美股多次大幅回调,主因包括政策不确定性、企业盈利压力及美元走强持续压制估值,部分资金从高估值成长股流出。但整体资金流向复杂,呈现结构性分化,尚未形成向非美元资产,或向欧洲市场明显转向的趋势。
美股正面临“获利回吐”压力,年初以来标普500指数涨幅近20%,触发“估值回调+情绪宣泄”式抛售。科技板块领跌,英伟达单日市值蒸发超2000亿美元,特斯拉、亚马逊等权重股跌幅明显,反映高位估值板块资金持续撤出。
资料来源:Wind,10月13日发稿时
而欧洲主要股市整体表现与美股同步下跌,STOXX 600指数全周累跌1.10%。尽管欧央行降息预期对部分市场形成支撑,但资金流入规模有限,欧洲仍未成为资金大规模替代方向。
整体而言,部分资金可能短期流向债券、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或配置于新兴市场股票ETF。一些全球股票ETF可能因美股下跌而调整持仓结构,但整体资金流向仍处于动态调整中,现阶段尚未形成明确的、大规模的资金转移去向趋势。
关于现阶段投资策略,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称,美股方面,建议在接近关键支持位时,分段增持美国和中国股票,偏向防御性成长股(美国医疗保健、中国高息非银行H股)。在美国科技股进一步回调时增持。利用结构性工具于波动中获利,并限制下行风险。
美债方面,随着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接近渣打预计的3个月目标范围下限4.0%–4.25%,应减少长期美国国债,新增美国抗通胀债券,因为通胀压力因新的关税消息而加剧。经济活动疲弱可能继续对收益率施加下行压力,而进口成本上升带来的通胀风险可能推高长期收益率。短期内,鉴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现在接近3个月的目标范围下限4%,建议减持长期美国国债。“此外,我们建议增持美国抗通胀债券,以对冲潜在的长期通胀风险,特别是在移民限制加剧的背景下各国保护主义上升。”
外汇方面,他表示,预计关税紧张局势再度升温,将重燃避险需求。美元可能会面临初步的上行压力,但随着市场消化美联储降息和滞胀风险增加时,美元上升动能可能会减弱。同时,黄金方面,避险情绪可能支持金价继续维持高位。尽管仓位极度单边看涨,但强劲动能可能推动金价触及每盎司4,100美元,任何短期回调将在每盎司4,000美元左右获得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近几个交易日,国内股债市场表现较为平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国内债市方面,10月13日发稿当天,债券市场走势相对平缓,作为安全回报资产,长端利率债品种收益率反而小幅回升。业内普遍认为,这是由于对提前消息波动定价和经济环境表现韧性的信心。
一位基金公司资深固收投资人士向记者指出,主要因为市场反应已在11日星期六盘中“提前消化”,并且在他看来,这则消息更多只是短时冲击,13日已迅速调整恢复、拉回了前一交易日接近一半的下行幅度。
展望后续,他表示相对乐观,认为100%关税这后续实际落地的“概率不高”,“关税因素进一步降温的概率已有所降低”。但同时表示,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的长期主线之一,“跷跷板之下,该层面对债市定价还是有一定影响”。
多位专家分析指出,此番市场消息冲击之所以与4月份的关税加征有所不同,可视为11月APEC峰会前的美方筹码争取之举,一定程度上处于多方预期范围之内,且货币财政空间充足,因此对资本市场和大类资产的冲击预计将小于4月。
民银研究预计,本次贸易摩擦升级中,各类资产的表现相比4月或以更为温和但调整时间相对较长的形式呈现,特别是除黄金外前期涨幅较大的资产存在中期调整风险。招商宏观团队则表示,100%关税很难成为常态,预计国内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大概率将有所加码。
权益资产方面,匡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将继续看好中国股市。尽管经贸摩擦的针对性增强,但市场或已适应博弈。并且,政策预期加强、资金入市潜力、人工智能应用提速以及估值盈利双支撑,这四大因素构成了信心基础。看好专注于国内市场的科技领军企业,以及通过高股息和股票回购提高股本回报率的优质公司。
他表示,在市场波动中,黄金和白银明显受益于避险资金的流入。“我们重申对黄金的战术性偏高观点,以对冲贸易不确定性。在当前股市波动的背景下,优质债券是颇具吸引力的投资组合分散工具,我们依然偏好投资级别债券。同时我们继续强调跨资产类别、跨行业和跨地区的多元化配置,以应对多变环境,提升投资组合的韧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智通财经
2025-10-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读数一帜
2025-10-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