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新型储能坡长雪厚,为何外热内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13 20:05:08

(原标题:新型储能坡长雪厚,为何外热内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 上海报道

2025年下半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正迎来一场“冰火交织”的扩张潮。

一边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新能源装机需求激增推动的市场热络,多家上市公司股价趁势起飞;另一边是产业链价格波动、地域投资积极性分化加剧、盈利模式待解的现实困境。

资本市场储能概念“热”与部分企业亏损的“冷”形成鲜明对比,行业正经历一轮深刻的格局重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眼下新型储能需求回暖带来新一轮“抢芯潮”。这种供需紧张的局面,源于行业正处于电芯容量升级的关键窗口期与市场需求激增的矛盾。

电芯环节正处于从300+Ah向500+Ah及更大容量电芯升级的关键窗口期,主流多数厂商将资源聚焦于下一代产品研发与产能建设,导致当前主流产品300+Ah电芯的产能利用率饱和,甚至出现阶段性供应偏紧。

远景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下半年以来,原材料碳酸锂供给收紧叠加需求旺盛,带动电芯价格稳步走强,付款条件同步趋严。未来数月内,预计高位需求将持续支撑产业链价格。”

这也意味着,电池企业的全年收益预期有望进一步提高。

从政策端来看,中信建投电新团队的最新研报指出,储能迎来非线性增长的奇点。电新首席分析师朱玥认为,“新能源上网电价新政促进新能源全面入市,给新能源带来挑战,同时也给储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容量电价、容量补偿已成为取代强制配储的市场化手段,为储能提供有力的保底收益。”

而政策热点的快速切换进一步前置了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情况。

“内蒙古的好项目路条现在是‘硬通货’,但有些地方的路条送上门都没人要。”某民营企业的储能项目开发人员的感慨。这里的路条即项目开发权,这种分化的核心在于地方政策对储能项目收益的影响——政府补贴、容量电价水平、电网接入条件等因素。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内蒙古锡盟能源局发布一则储能项目信访回复称:有匿名信访举报某400兆瓦时电源侧储能子项目,倒卖路条要价1.2亿元。而能开出如此高昂的“路条要价”,是因为内蒙古此前提出对独立新型储能电站的放电量执行0.35元/千瓦时的补偿标准,补偿期长达10年。

这一标准创下了全国补偿标准最高、补偿时间最长的记录,也推动了内蒙古独立储能电站建设进入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除了部分区域的储能电站收益有望提前跑通商业模式进而推动了资本市场的热情,多元化发展也助力万亿赛道形成新的增长极。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共同印发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在2025年9月出台,提出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原副司长刘亚芳直言,我们储能的“倍增计划”说小了,我还是认为从更长远的角度而言,储能不仅仅有更大的体量,同时品种会更多,应用场景会更多。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也认为,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石,正从配套角色蜕变为价值引擎。“源无储不立,网无储不稳,荷无储不灵”已成为行业共识。

这一观点正被行业实践验证。从电源侧的新能源配套,到电网侧的调峰调频,再到用户侧的工商业节能,甚至新兴的“光储充检”一体化、储能+微电网,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正加速多元化。

“场景多元化意味着储能不再依赖单一补贴,而是能通过多维度收益实现盈利,这是行业成熟的关键。”某民营企业的售电业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正在挖掘工商业储能除了峰谷套利之外的其他收益来源。

爆单潮下,电池价格回暖。

InfoLink Consulting在9月5日的分析中提到,100Ah方形磷酸铁锂储能电芯均价为0.370元/Wh;280Ah均价为0.298元/Wh;314Ah均价达0.298元/Wh,环比均有小幅上升,已经回升至接近年初的水平。但集采的招投标价格却在持续下降。

“电芯价格涨了,但储能项目招标价反而不升反降,这生意越来越难做。”某储能集成商负责人陈明(化名)向记者表示,这种“剪刀差”源于下游市场的激烈竞争。

对此,国家能源集团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华电集团外部董事冯树臣指出,要加快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市场环境。建立产能预警机制,结合产业链需求动态科学调控产能,避免盲目扩张,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制定价格规范,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严禁低价倾销,对恶性竞争企业进行惩戒,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竞争。

与此同时,储能电站运营收益不及预期仍是行业“内冷”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日,国网湖南电力公示了今年6月湖南省新能源项目配置储能情况、独立储能需清算的充放电价差资金情况。湖南6月独立储能电站充放电结算单显示,共31个储能电站涉及充放电操作,产生充放电收益共计-2127万元。

国网湖南电力公示的文件显示,2025年6月,湖南独立储能电站整体平均充放电效率约87.7%左右,充电价格平均约0.66元/kWh,而放电价格平均为0.45元/kWh,远低于充电价格。

湖南省上市公司企业华自科技也在公告中称,省内新型储能电站供给过剩,容量租赁低价竞争,且缺乏政策方面的有效疏导,导致公司投建的储能电站亏损。湖南能源监管办在对省内部分储能电站调研后称,目前容量租赁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湖南新型储能电站收入普遍不及预期。

针对政策与落地之间的沟壑,刘亚芳直言,“不要说原则上支持,原则上支持没有用的,原则上让孩子长大但是不给他饭吃,不让他受教育,怎么长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呢?”其呼吁,要让新型储能在未来新型电力市场的体制机制建设中得到公平的待遇。

此外,冯树臣也指出,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标准体系供给。目前,我国在储能领域标准供给还明显不足,储能的安全、效率、入网性能等方面的标准建设明显滞后。国际标准更是短板弱项,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参与力、领导力、话语权还不够,与我国在全球储能的技术水平、产业规模等方面的领先地位还是不匹配的。要进一步加快健全新型储能体系标准体系的建设,重点推进安全、检测、质量、环保、回收利用等标准的研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