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13 16:55:18
(原标题:21现场|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系列2:高山里的一堂自然教育课)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文静
“大家知道大熊猫的尾巴是什么颜色吗?”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中学,课堂上的老师、青野生态创始人刁鲲鹏大声问道。
“黑色!”500个左右的孩子异口同声。
“其实是白色。”老师的答案一出,现场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这是9月2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举行的自然教育周·生态保护进校园活动。这里是甘肃的野外大熊猫和其他珍稀野生动物的故乡,也是孩子们的家园。
文县城关中学自然教育课堂上的孩子们 杜武林/摄
“只有了解更多的家乡生态,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好大熊猫和它的奇妙邻居们。”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国家公园信息科马怀焙说。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的崇山峻岭之外,西子湖畔,9月22日至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正在杭州召开。这一“人与生物圈“体系内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国际会议首次在亚太地区主办,主题为“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
在大会上,白水江就地保护的“少干预”哲学被世界各国的代表所关注。科研团队们循迹寻找大熊猫留下的“青团”、解读它们的生活痕迹、构建大熊猫基因图谱的案例,成为了该世界生物圈保护大会上的影响案例进行传播。
甘肃文县被重重大山包围 记者 文静/摄
高山外,专家代表们在向世界分享生物多样性的合作交流经验;高山下,孩子们从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教育基础学起。有一天,大山深处的这些孩子们也会走出去,同样影响这个万物共生的多彩世界。
“我本是高山”
与其说文县城关中学在高山里,不如说它本身就是一座山。
学校坐落在岷山脚下,白水江畔,无论是教室、多功能活动室,甚至上厕所,学生和老师们都要上坡下坡。半山腰,唯一一块平地被辟为操场,每周的升旗仪式也在这里。
高山里的操场 杜武林/摄
“这里的老师光腿脚都比别的老师辛苦!”参加自然教育课的人纷纷感叹。学校所在的城关镇境内最高峰金子山海拔3121米;最低点海拔940米。
城关中学的故事高度真实地印证了在云南创办华坪女子高中的张桂梅老师的一句话:“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有着40年历史的这所初中2024年的中考,六科合格率、文化课平均分位居全县第1名,是陇南市一流学校。
但高山的阻隔,孩子们要走出去,并不容易。
文县没有火车和飞机,唯一的交通方式是汽车。记者需要从重庆坐高铁4个半小时到甘肃陇南市,再乘坐两个小时左右的汽车才能抵达。
重重高山给人类生活带来不便,却对保护野生动植物创造了有利条件。“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的海拔最低处595米,最高处4072米。高差3477米!”刁鲲鹏在自然教育课课堂上说,这里是多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和动物的乐园。
大熊猫驯养繁育中心副主任康永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这里的野外大熊猫主要分布在2100米至2900米的海拔区间。经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该片区拥有野生大熊猫111只,占全省野生大熊猫总量的84%,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6%。
“白水江最大的特点是没人干扰。国家公园的连通性最好,面积又相当大,竹子长势好,野生环境不比非洲的国家公园差。”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白水江分局副局长刘万年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总结道,作为连接陕西和四川的重要生态廊道,白水江的天然林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都非常好。
但这些话给大熊猫故乡的孩子们讲需要“翻译”。如何既准确理解又便于传播,需要生动而有趣的自然教育。
大熊猫和它的奇妙邻居们
甘肃也有大熊猫?大熊猫不是在四川吗?
这样的问题一点儿不奇怪。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国宝大熊猫的具体分布。甚至在林草系统开会,白水江分局的人也被同行询问。
“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都没看到过野外大熊猫。”刘万年说,看到它要靠运气,有的人一天看到四五次,有的一辈子也没看到。
显然,白水江的孩子们更难见到野外大熊猫。怎么让他们相信?
课堂上的屏幕里,一只黑白相间的大熊猫在草丛里东张西望,慢悠悠走过山岗。这是位于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用红外相机拍摄的画面,时间是2024年9月16日。
借助科技手段监测大熊猫。现在,升级后的红外相机画面已非常清晰。拍出经验的保护站监测人员还会精心构图,让野生动物出现在画面的位置更加完整。在白水江园区范围内,600多台红外相机经常拍到大熊猫,有的还是母带崽。
“甘肃大熊猫可以说长得最‘彪悍’。和陕西大熊猫相比,体型差异比较明显,我们的野外大熊猫口鼻比较短。”刁鲲鹏用简化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区分大熊猫的不同亚种。
虽然不是亲眼所见,但监测到的大熊猫圆滚滚的身影一下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容纳了500名学生的阶梯教室里没有人交谈。
正是因为有野生大熊猫出没,早在1978年,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自然保护区,成为原林业部直属的三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2000年,白水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白水江分局应运而生。
这些重要信息,刁鲲鹏用动画制作成PPT,尽量用最少的文字让孩子们记住了家乡——白水江的地位;同样,“白水江”的河流大家族被画成了漫画显示,包括文县境内的白马河和丹堡河注入白水江,让水河和小团鱼河注入白龙江。白水江最终汇入白龙江,成为嘉陵江的支流。
刁老师也总结了大熊猫的奇妙邻居们的习性。比如,金丝猴的“阿姨行为”——母亲的姐妹们都会共同抚育小金丝猴,“阿姨”的生育经验越不丰富,越愿意带崽;羚牛家有不同亚种的“四兄弟”;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雕是“天空之王”,视力是人类的6倍!
此外,白水江特有的“娃娃鱼”文县瑶螈、会飞的花朵金裳凤蝶、陷阱大师兰花等生存智慧也让孩子们着迷。
在自然教育课堂上,记者注意到,有一群学生是白马人。白马人是我国古代氐人的后裔,他们崇拜自然,世代和大熊猫和谐共处。氐人强大时,曾把大熊猫作为图腾,视其为神兽。当刁老师让来自白马人家族的学生起立时,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更大的课堂在大自然
“城关中学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比其他地方的孩子要高一些。”下课后,刁鲲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其实,这离不开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管理局在自然教育上的持续发力。
长期从事自然教育的老师刁鲲鹏 杜武林/摄
自然教育是指通过亲近和体验自然的方式,帮助人们认识、了解自然和体验自然,激发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热情,增强保护自然的能力,从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古代,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来了解自然规律,将积累的知识技能传承给后代,算是自然教育的萌芽。今天在一些国家,自然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9月底,公益活动“探索家乡瑰宝,守护生命家园”自然教育周已走进包括文县城关中学在内的6所中小学。国庆节期间,白水江自然博物馆全天向社会公众开放,它的旁边是昆虫博物馆,两个都位于白水江分局的大院内。
“我们不希望过分炒作某些动植物的功效。所有已经灭绝和濒危的物种都和人类的需求有关。虫草并没有夸大的药用价值,红豆杉并不能代替所有抗癌药物,且不能直接食用。”白水江分局信息科科长王均亮带领记者参观博物馆标本时说。
离开文县县城,驱车一小时左右抵达的铁楼乡阳尕山,这里群山环绕,森林茂密,空气清新。建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白水江生态体验馆就像一个孩子,倚偎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里。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生态体验馆内 杜武林/摄
在馆内,记者手动体验了大熊猫的咬合力,通过特殊装置模仿大熊猫、老鹰、蜜蜂的视力看外面的世界……
大熊猫驯养繁育中心副主任康永刚说,今年夏天开展了多期亲子自然教育夏令营,营员不仅参观了博物馆,还体验了丹堡河保护站的自然教育小屋,登临刘家坪保护站大岭梁防火瞭望塔俯瞰林海,徒步生态体验步道辨识野生动植物踪迹,探访深山蜂场和清凉寺,感受自然和文化的交融。早在2022年和2023年,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陆续开展“生态文县”“熊猫茶乡”等自然教育活动。
目前,自然教育的价值已经被全球认可。全球刚结束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上,保护地自然教育成为了与会代表讨论的重中之重。同一时间,在中国西部的大山里,孩子们正享受着美好生态带来的自然教育成果。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种子悄悄发芽。
“自然教育不同于研学。研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偏重人的教育;自然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大自然,偏重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保护。”国庆期间,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正在开展一系列自然教育活动的创始人刁鲲鹏说,人在充分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被治愈或释放压力后才会更好的去保护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智通财经
2025-10-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读数一帜
2025-10-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