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多省发预警,国采零售端齐控药价虚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13 16:49:56

(原标题:多省发预警,国采零售端齐控药价虚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药品价格治理正持续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推进。近期,江苏省医保局接连发布两批药品价格预警信息,20余种中成药被纳入警示范围,除在全国药价治理中多次“上榜”的藿香正气胶囊外,宫炎平胶囊、心安胶囊、杜仲颗粒、金锁固精丸(水丸)等常用中成药亦位列其中。

从年度治理节奏来看,2025年以来,江苏省已发布三十五批药品价格预警信息。据市场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年内被标识为“黄色预警”的药品数量已超660个,“红一星”预警药品超250个,“红二星”预警药品近80个,“红三星”预警药品近15个。

作为直接关系全民切身利益的特殊民生必需品,药品价格治理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联动态势。从集中带量采购中选品种延伸至未中选品种,从医疗机构内用药拓展至院外零售终端及线上药品销售渠道,无论是化学药品还是中成药,只要存在“虚高利润”、不合理定价等问题,均被纳入监管严查范畴,确保药品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对于药品供应链核心环节的药企,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药企在制定产品统一定价策略时需更加审慎,定价调整须具备明确依据;同时,销售环节的规范性约束将进一步加强,助力企业更清晰地‘看数用数’,这不仅能优化生产计划、明确产能规划,也将为后续管线布局决策提供更科学的支撑。”

从江苏省日前发布的两批药品价格预警名单来看,预警范围覆盖国药控股、白云山、南京同仁堂等知名药企的主力品种,而不同风险等级的预警案例也进一步凸显地方监管的精准性。

其中,黑龙江省富东制药的克霉唑栓被标识为最高风险的“红三星”;广东众生药业、华润紫竹药业申报的盐酸甲氯芬酯胶囊均被列为“红二星”;吉林省红石药业的复方三七胶囊、江西众源药业的通宣理肺丸、国药集团精方(安徽)药业的宫炎平胶囊则被标记为“红一星”。

这一预警分级的背后,是明确的规则支撑。江苏省医保局2021年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药品阳光采购的实施意见》明确,挂网价格高于同品种10倍以上的药品,标记为“红三星”;高于5倍至10倍的标记为“红色二星”;高于2 倍至5倍的标记为“红色一星”;而高于已挂网最高价但不足2倍的药品,则标记为“黄色”,仅作医疗机构采购提醒。

在惩戒措施上,规则亦作出明确界定:被标注“红三星”的药品将直接暂停交易,医疗机构原则上不得采购;被标注“红二星”“红一星”的药品,相关生产企业需接受约谈,医疗机构采购时需持谨慎态度。

从预警名单中可见,中成药价格虚高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顽疾,既加重患者用药经济负担,也造成医保基金的低效消耗。为此,江苏之外,多地已陆续出台专项通知,针对性整改挂网中成药价格异常问题。

例如9月底,江西省印发《关于督促企业调整部分药品(中成药专项)挂网价格的通知(十七)》,聚焦省内挂网中成药中的价格异常品种,明确要求相关企业在9月30日至10月20日期间,通过江西省医保信息平台招采子系统提交调价申请。

该通知显示,价格约束规则以“红黄标分级管控”为核心,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价,或新挂网价高于“红黄标”阈值的药品,将被标记对应警示标识;若药品价格超过参照价10倍且市场供应稳定,将直接采取暂停挂网措施,倒逼企业合理定价。

山西省医疗保障局印发的《山西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药品挂网规则(试行)》已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对已开展集采的中成药,按集采最高中选价折算日均治疗费用的3倍为黄标价格,最高中选价折算日均治疗费用的5倍为红标价格。异名同方药品的功能主治完全不同的,可放宽差价比价关系的要求。

业内分析指出,当前对药品价格的监管持续加码,叠加中成药综合评价体系的完善,正从多维度倒逼药企转型:一方面,成本管控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以降低生产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药品集采常态化带来的价格压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的市场结构调整,也引导企业加速向院外市场拓展,并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与管线布局力度。这一系列政策导向,不仅推动药品价格回归合理区间,更在整体上促进医药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升级。

药品价格治理并非局限于中成药领域。

9月下旬,云南省医保局公开问询百利天恒全资子公司百利药业生产的马来酸依那普利口服溶液,直指该药品150ml/0.15g规格558元的挂网价,较同通用名片剂(单价约8元)高出近70倍。

在问询函中,云南省医保局提出多项直击核心的问题,要求企业详细说明该药品的出厂价格、终端售价构成明细,近五年的实际销量与利润数据,终端销售费用的具体去向,以及是否存在代理商层层抬价、不正当营销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药品已被纳入采购资格限制名单。公开资料显示,因部分企业未按要求调整药品价格,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通知于2025年9月16日0时起暂停部分药品采购资格,百利药业的马来酸依那普利口服溶液也在此次被暂停采购资格的名单中。

从同类药品价格参照来看,马来酸依那普利主要剂型为片剂,多次被纳入国家集采,以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为例,经过两次降价,集采前售价为19.15元/盒,集采后8.93元/盒,2022年续约后再次降到5.66元/盒,整体降价幅度70.4%。

对于当前药品价格治理的整体方向,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曾明确表示,“药品价格是社会各方面广为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实践中发现一些企业滥用自主定价权,通过医疗回扣、带金销售、垄断控销等手段干扰市场秩序。国家医保局通过组织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实施挂网药品价格专项治理、滚动推进医药价格风险处置、开展零售药店线上线下价格比较深化药品价格治理。”

从集采进展来看,第十一批国采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上海开标,55个大品种的竞争即将开启,后续竞争将进一步压缩价格虚高空间。围绕优化最高有效申报价形成规则,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大部分企业可中选的“弱淘汰”规则下,最高有效申报价是防范“大幅涨价”中选极端事件的重要措施。

作为药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零售终端的价格监管也在同步升级。10月11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阴阳价格”监测处置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以“定点药店药品结算金额排名靠前”或“线上线下价格差异大”的药品为重点筛查品种,建立本地区“阴阳价格”问题线索清单,严厉打击“线上低价引流、线下高价销售”“标价与实际售价不符”等行为,保障消费者在零售端的用药权益。

不过,药品价格治理仍面临挑战。资深医改专家徐毓才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也指出,近些年随着药品相关政策的调整,比如集中采购、统一挂网等的实施,在降低药价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违法违规行为有所减少。但药价治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方面缺乏一套更为完善的方案。

“多年前国家在医药价格治理上已提出按市场主导思路推进,但现阶段药品价格治理采用了较多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有待探索。”徐毓才建议建立公开、公正、透明且社会可监督的机制,让市场主体发挥作用,如医疗机构可自由采购,以此倒逼企业在平台提交更透明、公平公正的价格。应更多运用市场手段解决药品价格治理问题,减少过度行政干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