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盒马、美团、京东挑战奥乐齐 硬折扣模式供应链待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9 21:46:12

(原标题:盒马、美团、京东挑战奥乐齐 硬折扣模式供应链待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 实习生朱祚钰、王野

硬折扣超市成为商超赛道的新趋势。

近期以来,盒马NB升级硬折扣超市“超盒算NB”,美团在杭州连开两家“快乐猴”,京东也开始下场开店,硬折扣赛道陡然变得拥挤。其中,盒马和美团的“硬折扣”店铺的模式高度雷同,人流量密集的选址、小而美的占地面积和少而精的选品。

而这也直面撞上了“硬折扣”巨头德国奥乐齐,“已经和奥乐齐产生明显的同质化的竞争。”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教授王小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零售的发展趋势就是迎着消费者去走的。整体来说,消费者关注的还是性价比,所以从目前情况来看,线下硬折扣是应对线上零售竞争的一个主要方式。”

价格便宜,是硬折扣超市最大的“王牌”,但核心依旧是商品。如奥乐齐这般的硬折扣老玩家,早已构建起覆盖日常所需的“有机”、“好生活”等15个自有品牌,实现高达90%自有品牌产品的占比。相比之下,超盒算NB的自有品牌占比达到60%,快乐猴则更低,这背后无疑是供应链的比拼。

“大部分商品其实大家差别不大,但有些自营产品就是各家独有的,比如奥乐齐的一些特色沙拉。那就可能会为了这道沙拉,这周的超市采购都在奥乐齐完成了。”上海消费者小林表示,“不过,盒马的线上系统确实会比奥乐齐好用很多,食品口味也更中国。”

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折扣零售渠道增长8.2%。但聚焦中国市场,其渗透率仅为8%——与德国(42%)、日本(31%)的成熟市场相比,增长空间尤为显著。而据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硬折扣业态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6%,甚至略高于便利店的5.5%,很有潜力,但随着大厂的下场,距离发展成下一场“外卖大战”还有多久尚未可知。

线上与线下之争?

硬折扣超市的特点就是“天天低价”。

“硬折扣是最近才火的,但实际上2019年,奥乐齐就在国内开出首家线下门店。”零售奇葩说创始人王琦回忆道,“奥乐齐第一家店,我去的时候觉得很惊讶,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状态。店内自有品牌的设计、陈列,以及包装箱,都是精密设计过的,方便店员迅速地简单地完成上货任务。”

王琦进一步指出,“甚至更早2017年,奥乐齐从线上渠道进入了中国市场,在研究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在做供应链的整合。奥乐齐就德国就售卖很多made in China的产品,供应链这一块也颇有基础。”

实际上,无论是山姆、开市客等会员店,还是奥乐齐这样的硬折扣零售,这些品牌都有着长期的积累,并且保持着相对谨慎的开店速度。2025年以来,奥乐齐才开始走出上海,加速华东区域的布局,在苏州、无锡、昆山开出门店。目前,奥乐齐在全国线下的门店已达76家。

而相比之下,盒马旗下超盒算NB,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在全国开出近300家。近期京东、美团也“跑步入场”,一批硬折扣超市密集落地。“平台掌握了大量的用户,及用户背后的数据,所以他们很容易知道一个区域的用户喜欢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王小毅指出,由此可以围绕用户需求,缩小门店的sku,品类聚焦, 规模化以后就会把采购成本降低下来,所以它会比传统的实体零售更有优势。”

王小毅进一步表示,“但风险是这些平台没有实体零售经验,实体零售不仅仅只是采购成本,还有大量的用户服务,是根植于当地社区和文化,去做一些特色产品,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大众化需求,这些东西是互联网公司所不具备的。”

但对此,王琦有不一样的观点,“盒马还有一些积累,京东好美团是没有线下基础的。相比线上的生意,线下零售是弯腰捡钢镚的活,不知道他们能坚持多久。而且零售是需要时间沉淀的,我不认为这些积累已久的商超品牌是不了解他们的用户,更直接的,现在硬折扣多能做到的价格,那些普通商超也能做到。”

供应链承压

面对线下零售的回春,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壁垒何在?

“当前,供应链体系需积极与零售商协同推进产品开发工作。许多产品的核心问题在于,必须通过个性化定制和专项开发来有效契合特定区域、年度趋势或文化潮流背景下产生的独特市场需求。”王小毅分析道,“若供应链企业缺乏产品开发能力,无法与零售商实现同步协作,而仅仅作为纯代工性质的工厂存在,则将难以成长为合格的现代供应商,并最终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实际上,也有品牌方在行动,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头部食品企业和日化企业,已在学习如何与零售商合作共赢。“此前,大家的内部培训都是供应商如何去个零售商谈判、博弈,现在已经转向学习如何共同合作,甚至如何帮零售商卖货。”

而硬折扣就是其中的重要渠道,费列罗公司就对中国员工指出,在未来2到3年,费列罗中国还将抓住快速发展的即时零售和硬折扣渠道的机会,并强调,“一旦确认方向就要全力以赴,观望就是放弃机会,要有做出行业最佳实践的雄心。”

更进一步的就是与供应链合作自有品牌,尤其对于“硬折扣”模式的线下零售业,自营品牌是在低售价大前提下提升毛利率的关键。自有品牌的毛利率通常在50%左右,远高于销售制造商品牌的约20%,这是因为零售商从设计、原料、生产到经销全程控制产品,省去了中间环节和广告费用,根据德勤数据,沃尔玛在全球每年30%的销售额、50%以上的利润来源于其自有品牌。 

不过,王琦指出,自有品牌的占比并不是越高越好的,零售企业若想成功发展自有品牌,需优先夯实自身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相比于商品研发能力,更多零售企业欠缺市场售卖能力。许多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开发出自有品牌商品,却因消费者认知度低、认可度不足而导致滞销。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主动引导消费、激发购买意愿的售卖能力。

另一方面的是门店运营的效率提升。从超盒算NB的门店经营不难看出,为了压缩成本一减再减,采用极简陈列风格,不设水产区,全部为预包装商品,降低损耗。为提升人效,商品多以周转筐、原箱形式直接上架,从细节中抠出效率。

“现在所谓的硬折扣,还是比较初级的阶段。”王琦直言,“目前只是在供应链阶段去做成本管控,而非是全链路的成本压缩。”王小毅则进一步表示,未来,硬折扣领域也会出现像“外卖大战”的热闹场景,但和线上不同的是,零售是有区域分割的,会有所侧重地区,不会产生太激烈的竞争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