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财

信用卡盗刷防不胜防? 专业人士提出三大应对法宝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9-16 02:47:32

(原标题:信用卡盗刷防不胜防? 专业人士提出三大应对法宝)

当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显著提升了非现金支付的使用频率,随之而来的信用卡盗刷也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实施盗刷,不仅侵犯消费者的信息安全与财产安全,也对银行卡支付市场的安全稳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多位信用卡持卡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自己的信用卡遭遇境外盗刷,由此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日前发布声明称:“近期监测到部分浦发万事达无价世界卡发生未经授权的交易,已与万事达卡组织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及时发现并阻断了风险。”针对所述情况,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主动回应了客户关切,避免客户承担不应由其承担的损失,全力维护客户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万事网联也对外公告称,近期,万事达卡及万事网联在中国境内监测到部分未经授权的交易,已与发卡银行一起即时启动了应急调查,成立专项小组追溯风险源、阻断潜在风险,并共同推进相关持卡人的资金保障流程,避免持卡人承担不应由其承担的损失。

万事达卡及万事网联还在公告中提醒广大持卡人:定期通过发卡行APP、短信通知或账单核对交易(重点关注非本人消费、异常小额扣款),尽快开通每笔交易的实时提醒,线下用卡不脱离视线、线上交易保护卡号及验证码安全;若发现未经授权交易,也可立即拨打发卡行客服核实情况、冻结账户。

某股份制银行从业人士表示,信用卡个体盗刷现象在业内并不罕见,但出现批量集中盗刷事件,往往意味着用户的卡片信息遭到了大规模泄露,或是数据库被“黑客”入侵等因素所致。

据了解,信用卡盗刷可分为两类常见情形:一是持卡人因不慎泄露卡号、验证码等关键信息,导致盗刷发生;二是发卡银行或卡组织系统遭遇“黑客”等技术性攻击,引发信息泄露与盗刷事件。

“前者通常表现为个别持卡人账户遭零星盗刷,涉及范围与金额相对有限;而后者一旦发生,则可能导致某一类型或批次的信用卡集中出现盗刷,波及面广、风险规模大。”上述银行业人士以“银行识别码攻击”为例解释,此类攻击常利用银行卡号前几位生成大量卡号,在安全防护较弱的商户平台进行批量尝试。因此,每轮攻击通常针对同一发卡行或同一种类卡片,且在全球范围内实际发生频率并不低。

在盗刷事件屡有发生的背景下,持卡人应如何增强安全意识,妥善保管银行卡及个人信息?对此,某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人士给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养成安全用卡习惯。通过正规渠道办理和使用银行卡,切勿将个人资料交由他人代办。坚决不转借或出租本人名下信用卡和储蓄卡,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刷卡交易时,确保卡片始终在视线范围内,核对交易次数,用后及时收回。对不再使用的银行卡,应主动办理销户,不可随意丢弃。

二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须妥善保护账户登录密码、取款密码及验证码,绝不向第三方透露。应仔细甄别网络服务渠道的真实性,警惕陌生来电、短信及不明链接,不下载非官方APP,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中输入个人敏感信息,防范“钓鱼”窃密。

三是事发及时应对并固定证据。建议持卡人开通账户余额变动提醒,实时掌握交易动态。一旦发现盗刷,应立即联系发卡行挂失止付,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另外,还可通过就近ATM或POS机进行一笔交易,以留存卡片在本人处、盗刷非本人操作的关键证据,有助于后续维权与追损。

目前,多数手机银行APP普遍提供“账户安全锁”功能,支持对境外交易、夜间时段及异地消费等场景进行自主管控,用户可依据实际用卡需求灵活启闭。若无境外用卡需要,可保持境外交易功能关闭,或在出境前后临时启用,以降低被盗刷的风险。此外,合理设置单日交易限额、调低小额免密支付额度,也是有效控制资金损失的重要方式。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