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5 17:07:20
证券之星 刘凤茹
“玻尿酸巨头”华熙生物(688363.SH)连续两年深陷业绩困局下,今年3月创始人赵燕重回一线,但仍未能扭转今年上半年持续承压的现实。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华熙生物营利双降,其中扣非后净利润降幅达45%。昔日支撑半壁江山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现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急剧萎缩,成为业绩最大拖累。业绩承压下,华熙生物近期官宣斥资1.38亿港元认购港股“小核酸第一股”圣诺医药的战略配售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证券之星注意到,尽管圣诺医药目前尚无商业化产品上市、且持续亏损,但并非一次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一场旨在押注未来技术、开辟医美超级赛道的战略豪赌。华熙生物看中的是圣诺医药的核心产品STP705,一款基于RNAi技术、有望应用于“定向减脂”的候选药物。然而,这场押注能否实现双赢要打上一个问号。
跨界入股“小核酸第一股”,后者尚无商业化产品上市
近日,华熙生物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Bloomage Biotechnology (Hong Kong) Limited,认购香港主板18A上市公司圣诺医药-B战略配售的股份,认购价格为12元港币,认购金额约为1.38 亿港元。此次投资将使华熙生物成为圣诺医药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44%。
据公开资料,圣诺医药是亚太地区首家小核酸药物上市公司,是RNA干扰(RNAi)疗法研发企业,拥有GalNAc与PNP等自主递送平台,已建立超过10条临床及临床前管线,覆盖肿瘤、皮肤科、纤维化及代谢性疾病等领域。华熙生物方面表示,此次通过投资圣诺医药,不仅可以在战略层面与小核酸创新药这一前沿技术的赛道实现绑定,更能在业务层面形成多维度协同。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圣诺医药的在研管线中,STP705是核心候选药物之一,也是华熙生物重点关注的标的。作为一款多靶点siRNA(小分子干扰核糖核酸)疗法,目前首要研发方向聚焦肿瘤领域,正推进针对鳞状细胞原位癌(isSCC)、基底细胞癌(BCC)两种适应症的临床开发。该款药物同样适用于减脂,但减脂方面的适应症还处于一期临床试验阶段。
STP705之所以能从肿瘤治疗领域延伸至局部减脂等医美场景,核心支撑来自圣诺医药PNP递送平台。这一平台也是华熙生物在多轮投资者交流中反复提及的合作亮点:“借助圣诺医药在RNAi 技术和PNP平台上的领先优势,华熙生物能够夯实医药板块的研发基础,推动小核酸药物在定向减脂、肿瘤及代谢性疾病等领域的产业化探索,进而聚焦与圣诺医药探讨 STP705定向减脂项目在大中华区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合作,加速定向减脂这一具有巨大商业前景的医美赛道布局。”
不过,圣诺医药目前仍面临商业化与盈利挑战难题。由于尚无一款产品实现商业化,圣诺医药2019年至2023年营收均为0,归母净利润一直为负值;2024年营收1278万元,归母净利润亏损3.7亿元。2025年上半年,圣诺医药净利润继续亏损0.26亿元,账面资金仅4881.46万元,同期流动负债为2.4亿元。
创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圣诺医药后续在研管线的临床推进、潜在商业化产品的市场布局等,高度依赖资本投入。圣诺医药能否借助战略投资者入股,实现技术转化与盈利突破有待观察。
创始人回归一线后中报持续承压,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成主要拖累
资料显示,华熙生物于2019年11月6日在A股上市,目前已形成了透明质酸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原料、医疗终端产品、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和营养科学创新转化业务的四大主营业务。
作为“玻尿酸巨头”,华熙生物曾在2022年创下营收63.59亿元、净利9.71亿元的上市高点,市值曾达到千亿。不过,2023年开始,华熙生物业绩开始下行。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下降4.45%、11.61%,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38.97%、70.59%。到了2024年,华熙生物的归母净利润锐减至1.74亿元。
业绩压力下,今年3月,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重回业务一线,对公司经营理念、业务方向和人才组织模式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2025年第二季度,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1.83亿元,同比下降18.44%;归母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增长20.89%;扣非后净利润为0.92亿元,同比增长8.75%。尽管第二季度利润有所好转,但华熙生物今年上半年经营仍处于大幅承压态势:实现营收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归母净利润为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扣非后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下降45%。对此,华熙生物归结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该业务即原来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
据了解,华熙生物拥有“润百颜(BIOHYALUX)”“夸迪(QUADHA)”“BM肌活(Bio-MESO)”“米蓓尔(MEDREPAIR)”等多个品牌,涵盖次抛精华、膏霜水乳、面膜、手膜、眼膜、喷雾、头皮护理等。2025年上半年,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实现收入9.12亿元,同比下降33.97%,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40.36%。这一业务下滑趋势在2024年已显现:当年华熙生物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实现收入25.69亿元,同比下降31.62%,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47.92%。
证券之星注意到,华熙生物另外两大业务板块——原料业务与医疗终端业务今年上半年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原料业务实现收入6.26亿元,同比下降0.58%,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7.7%;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6.7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9.77%,同比下降9.44%。相比之下,营养科学创新转化业务表现亮眼,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0.38亿元,同比增长32.4%。但由于该业务收入占比较小,难以拉动基本盘。
业绩承压下,投资者追问“华熙生物投资圣诺医药是否意味着公司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点?”
华熙生物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的短期业绩波动主要受行业环境和周期性因素影响,并不改变公司在全球透明质酸及生物活性材料领域的长期领先地位。此次战略投资圣诺医药,并非被动应对,而是公司在充分评估行业趋势和前沿技术后做出的主动战略布局。
“现阶段医药是管线逻辑,不能完全用利润的逻辑进行估值,公司将持续拓展新管线的研发,打开医药+消费的协同效应。小核酸药物和RNAi技术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定向减脂也有望成为全球医美领域的超级赛道。本次合作将帮助公司把握前沿科技与临床应用结合的机会,开辟长期增长曲线。这种前瞻性的投资不仅能增强科研与产业化协同,更能为未来3-5年及更长周期的持续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华熙生物如是说。这次跨界布局,能否让华熙生物打开新局面,尚是未知数。(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凤茹)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9-1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9-1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9-1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9-1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9-1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9-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