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9-09 18:52:23
(原标题:一眼千年,德寿何在:访德寿宫遗址)
文博时空 作者 翟德芳 结束了苏州的考察和活动,我继续南下,到达杭州。苏杭,历来是并列的城市,被誉为“人间天堂”。我在苏州时,寒流已经过去,天气转暖,我的感冒也已经痊愈,来到杭州,更是早春景象,万物生机勃勃。我到杭州次日是周一,是博物馆休息日,我也得有一日之闲,绕西湖转了一圈,实地感受杭州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杭州古称临安、钱塘、武林,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文物古迹丰富。不过我最想看的,仍然还是博物馆,所以待到周二,就先去看了德寿宫遗址博物馆。
德寿宫是南宋临安城内一处极其重要的皇家宫苑,宋高宗、宋孝宗等人曾在此居住。因位于凤凰山皇城的北面,所以又称“北内”,是南宋礼制规格最高的建筑之一。德寿宫遗址自考古发掘以来,经历了保护回填、建馆保存和揭露展示等过程,是国内目前原址露明展示等级最高、考古揭露面积最大、复原研究最充分的南宋遗址。我看完这座遗址博物馆,感触颇多。
南宋皇家宫殿园林建筑遗址
尽管杭州也算两朝之都,但现代考古学1949年以后,对其的工作并不多,研究南宋都城一般都是基于《武林旧事》《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等史料。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和杭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组成临安城考古队,徐苹芳先生任队长,开始对南宋皇城遗址开展地面调查,初步探明了皇城几面城墙及主要宫殿的状况。1984年,考古队在杭州望仙桥至新宫桥之间的中河东侧发现一条南宋时期的砖砌道路,当时即判断该道路可能与德寿宫遗址有关。
2001年起,杭州市的文物考古部门对德寿宫遗址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四次发掘历时近20年,取得诸多重要成果:2001年发现东宫墙、南宫墙和部分宫内建筑遗迹;2005-2006年发现西宫墙、大型夯土台基和精巧的园林建筑;2010年基本明确德寿宫遗址中轴线南部殿堂类建筑的分布格局;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的第4次发掘历时近3年,揭示了德寿宫南部中轴线及其西侧次轴线上的多组建筑组群,包括宫殿基址、假山基础、大型砖砌道路、水池驳岸及排水设施等。
考古工作者将这些建筑遗迹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建筑为宋高宗初住时(1162~1166)的德寿宫,第二期建筑为宋孝宗扩建德寿宫(1167~1188)时期,第三期建筑为重华宫与慈福宫时期(1189~1206)。其中的第三期建筑是考古发掘出来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建筑基址,中轴线上建筑由大型殿基及其前后多进院落组成,西侧次轴线建筑组群可以细分为南、北两部分。两者以一条长逾30米的东西向砖砌道路为界。
德寿宫遗址总揭露面积近7000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发掘面积最大、规格最高、揭露遗存最丰富的一处南宋皇家宫殿园林建筑遗址。德寿宫遗址和出土器物反映了南宋时期宫廷政治、社会生产生活的真实状态,是南宋文化的生动载体。德寿宫遗址不仅体现了宋代中国园林与建筑的最高水平,也是南宋临安城遗址保护的重要一环,在历史、艺术和科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20年12月28日,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暨南宋博物院( 一期 ) 项目正式开工,2022年顺利完成,并于当年11月18日向公众开放。
德寿宫的布局和主要宫殿遗址
德寿宫坐北朝南,布局与皇城相近。其整体以“小西湖”为中心,分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大体上南半部为宫殿区,北半部为后苑园林区,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据文献记载,在太上皇赵构入住后的第六年,即南宋乾道三年(1167),德寿宫有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宫殿区建有德寿殿、灵芝殿、射厅等十余座殿院;后苑园林内建冷泉、飞来峰、聚远楼、浣溪、万岁桥、四面亭等景观,并精巧布置四季花卉以供赏玩。
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包括宋孝宗时期中轴线上的重华殿及西区慈福宫等重要建筑遗址、能确定德寿宫基址范围的宫墙遗址、揭示南宋皇家园林“叠石理水”意境的水闸、方池、假山、亭榭等遗址。
在德寿宫南侧,发掘出多组大型宫殿建筑组群遗迹,其建筑格局与等级规模与南宋周必大《思陵录》《营造法式》等描述的大致吻合,可推测为孝宗入住后的重华宫、慈福宫等重要建筑。德寿宫遗址中区大殿的基址遗迹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15米,磉墩(支撑立柱的地基)宽0.8米,由五开间大殿、南北向道路、青砖铺装、排水沟等重要遗迹组成,同时还出土了筒瓦瓦当、重唇板瓦、脊兽、蹲兽、套兽等屋顶构件及香糕砖、方砖等地面铺装构件。遗迹东侧另有南北向廊屋。这处建筑遗迹应是一座大型宫殿建筑,推测为重华宫。根据《思陵录》的记载,中区建筑以重华宫主殿为核心,并建设重华宫宫门、隔门、殿门、寝殿、后楼子等建筑。大殿主要用于举行各种大典或会见皇帝、文武百官。
2017年,考古人员在西区东北角发现水池条石驳岸。驳岸做工考究、用料扎实,两端向北转折且持续延伸,其做法与北宋金明池相近,可能为大龙池(小西湖)之西南隅或与之相连的水池驳岸,由此提示了北部园林区与南部宫殿区的交界关系。
淳熙十六年(1189),孝宗入住重华宫,吴太后居于其西侧的慈福宫。此时,慈福宫与重华宫地位并举。和其他重要的宫殿建筑一样,慈福宫也是前后殿相连的工字殿格局。前殿为重要的礼仪空间,后殿则为寝殿。孝宗、嘉王(宁宗)时常来拜见,吴太后在这里度过了她的八十岁寿诞。经发掘,慈福宫遗址是一处长方形三开间大型建筑,南侧有穿廊,东侧有南北向廊道。据考证,除吴太后外,孝宗的谢太后也曾以这里为寝殿。
除了宫殿建筑外,发掘还发现了一些室外的附属建筑,如高宗、孝宗时期建设的一处院落地面铺装遗迹,采用长方形砖侧砌,平面呈十字拼花状铺装而成,可防止积水后地面湿滑。此外还发现与这个铺装不同形式的南宋中晚期的铺装。这是德寿宫多次改扩建的明证。
还有重华宫(慈福宫)时期的方池遗址。方池和假山的结合是南宋园林中常见的造园手法。发掘中就发现在池中设有松木桩,这是为了增大承重能力,以叠石成山。
德寿宫的主人们
德寿宫的主人,最早的是秦桧。当年秦桧逐渐得势,绍兴和议后,宋高宗于绍兴十五年(1145)四月将这块土地赐给了他,他便在此修筑府邸入住,此后持续营建屋舍达19年之久,府中楼堂亭榭高大宏丽,在临安城中首屈一指,高宗都为之题赐“一德格天”匾额。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去,朝廷将府邸收回,并进行改建,高宗为其题名 “德寿”。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宋高宗在当了36年皇帝以后,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自称太上皇帝,搬进德寿宫,开始安乐写意的退休生活。德寿宫亭台楼榭的精美程度本就超过临安皇城,即位后的赵昚、即宋孝宗为表孝敬,又将德寿宫一再扩建,使德寿宫规模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成为与皇宫并列的“北内”或“北宫”。高宗在此居住长达25年,至淳熙十四年(1187)安乐而终。
新帝宋孝宗赵昚本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代,算是宋高宗的远房堂侄,因高宗亲生儿子死后无嗣,才成为高宗的养子。即位后,他对这位太上皇竭尽孝道,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满足他的种种欲望,治国大计上也往往委曲求全。
赵昚执政后期已有退位之念,高宗死后,当年十一月赵昚就正式命太子参政,并于淳熙十六年正月二十日,正式宣布禅位于皇太子赵惇,退休静养。二十八日,赵昚改德寿宫为重华宫,作为自己退位后的居所。
然而新皇帝宁宗赵惇对自己的亲父极不孝顺,经常推病数月不去重华宫参拜,赵昚因此郁郁不乐,忧愤成疾。绍熙五年(1194)四月,他的病势已相当严重,想见儿子一面,赵惇却拒不前去慰问,丞相留正率群臣再三恳请赵惇赴重华宫看一下,以至紧拉着光宗衣角不放,赵惇却挑衣而起,龙袍为之撕裂。消息传到重华宫,赵昚彻底失望,于六月初九日去世。
1206年,德寿宫前殿被大火烧毁,从此再无退位后的帝后居住。宋度宗咸淳四年 (1268),德寿宫曾有改建,但10年后临安即被元军攻占,德寿宫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写到这里,我想起南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上的一则记事:“上每侍光尧,必力陈恢复大计以取旨。光尧至曰:‘大哥,俟老者百岁后,尔却议之。’上自此不复敢言。”说的就是宋高宗退位为太上皇,住在德寿宫,宋孝宗每次晋见,总提出北伐中原、恢复故土的事情,希望高宗同意。高宗很不爱听,有一次甚至对孝宗说:“等我将来死了,你再讨论北伐的事情吧。”从此宋孝宗不敢再提这件事。高宗无德,然而长寿。他安于德寿宫的享乐生活,却使国家长期偏居一隅,民众处于离乱之中,而今千年过去,我不禁有些恍惚:是高宗误国,还是德寿误国?
图片 | 翟德芳
排版 | 刘慧伶
设计 | 尹莉莎
经济观察报
2025-09-09
经济观察报
2025-09-09
经济观察报
2025-09-09
经济观察报
2025-09-09
经济观察报
2025-09-09
经济观察报
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