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从“恒泰”到“金融街” 一家券商的战略转身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9-09 20:02:29

(原标题:从“恒泰”到“金融街” 一家券商的战略转身)

9月9日,港股上市公司恒投证券(01476.HK)发布公告,宣布境内注册主体“恒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金融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同步由“Hengtai Securities Co., Ltd.”变更为“Financial Street Securities Co., Limited”。此次更名标志着公司自2023年被北京金融街集团控股以来,战略整合与品牌重塑迈出关键一步。公告显示,公司已完成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新营业执照,修订后的公司章程也于当日生效。未来,公司将在香港完成注册名称变更及股份简称调整程序。

这一重大品牌升级紧随公司中期业绩发布之后。就在四天前的9月4日,恒投证券披露了2025年中期报告,核心财务指标表现强劲: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16.66亿元,同比增长42.4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6.8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约3.90亿元,同比激增401.32%,加权净资产收益率(ROE)提升至2.86%,同比上升2.19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数据不仅验证了公司经营基本面的显著修复,也为此次更名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信心。

9月9日,金融街证券总裁银国宏在“数智赋能 新质领航”2025年证券行业合作伙伴峰会上表示,数智化浪潮对证券行业的重塑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须落地的“实践题”。 如今行业比拼的是数据能否真正驱动投研效率提升、算法能否精准匹配客户资产配置需求,优质的金融服务是否触达每一位投资者。从“人工驱动”到“智能驱动”,从“单一通道”到“全生命周期陪伴”,业务形态的每一次革新都在印证,金融科技不是锦上添花,而是解决传统服务效率低、风控响应慢、客户覆盖窄等实际痛点的核心手段和关键竞争力。

一场始于18亿交易的战略重构

此次更名,是金融街证券自2023年实控权易主后的必然选择。2022年,天风证券作价18亿元向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转让其所持恒泰证券2.49亿股股份。此后,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其控股平台,合计持有公司29.99%股权,并于2023年1月30日获证监会批准成为公司主要股东,正式确立了对恒泰证券的实际控制地位。

金融街集团是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旗下重要的资本运营平台,旗下拥有多家金融、地产和基础设施企业。金融街集团控股恒泰证券,是完善金融板块布局、增强金融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恒泰证券更名为“金融街证券”,从一家民营背景的券商,转型为具有国有资本背景、依托金融街区域资源优势的综合性证券公司。截至目前,金融街证券同时拥有恒泰长财证券、恒泰期货、恒泰资本投资、恒泰先锋投资四家全资子公司,并控股新华基金,在全国(主要集中在北京、内蒙古和东北三地)设有105家营业部及4家分公司。

有分析人士指出,恒泰证券更名“金融街证券”,意味着公司将摆脱原有民营资本主导的标签,全面融入国资体系,借助金融街集团的品牌背书与资源协同,提升市场信誉与客户信任。这将不仅有助于公司在机构客户、高净值客户群体中建立更强的品牌认知,也有利于在融资、业务拓展、政策支持等方面获得更优待遇。从“恒泰”到“金融街”,不仅是名称的变更,更是企业基因的重塑,标志着公司从区域性券商向依托首都金融核心区的全国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战略跃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金融街集团虽成为实际控制人,但公司股权结构仍保持多元化。除金融街集团外,目前持有金融街证券5%以上股权的股东还包括天风证券、包头华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自贸区汇发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天风证券持有公司16.92%的股权,为第二大股东,显示出原股东仍对公司未来发展保持信心。这种“国资主导、多元持股”的格局,既保证了战略方向的稳定性,又保留了市场化的活力,为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治理基础。

业绩反转密码

2025年上半年,金融街证券(原恒泰证券)交出了一份令市场瞩目的成绩单。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45%,净利润同比飙升346.8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增长超4倍,ROE显著提升。这一系列亮眼数据,反映出公司经营已走出低谷,进入业绩修复与质量提升的快车道。

业务结构方面,经纪与财富管理业务仍是收入支柱,贡献收入9.51亿元,同比增长36.19%。客户总数达到411.89万户,托管资产规模达1892.84亿元,股基交易额市占率提升至0.3645%,较2024年同期增加0.64%。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增长41.54%,债券承销规模达56.52亿元,尤其是在城投债、产业债等领域持续发力。自营业务表现尤为亮眼,收入达4.75亿元,同比增长102.99%,权益投资和固定收益业务均实现稳健收益。

此外,新华基金旗下共管理47只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532亿元。期货经纪、私募股权、另类投资等板块也稳步推进,初步形成“全牌照+差异化”的业务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净资本为56.15亿元,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等关键指标保持在健康水平,为后续业务扩张奠定坚实基础。

中小券商突围样本

金融街证券的更名与业绩回暖,是中国证券行业深度变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头部券商凭借资本、人才、科技优势不断巩固地位,中小券商面临巨大生存压力。恒泰证券的转型路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引入实力雄厚的国资股东,实现资本补充、品牌升级与资源协同,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定位。

这一模式能否为行业提供“国资整合民营券商”借鉴方案?

此前,国资入股多集中于地方性商业银行,而在证券行业,尤其是对全国性券商的整合并不多见。金融街集团通过收购恒泰证券控股权,不仅拓展了自身的金融版图,也为北京市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增添了重要一子。这种“强强联合”的模式,未来能否吸引更多地方国资或产业资本参与券商整合,推动行业资源优化配置?

尤为值得指出的是,中小券商的突围也需更多元化的策略。金融街证券在保持传统经纪业务的同时,积极发展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轻资本业务,并通过控股新华基金布局公募赛道,显示出其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的决心。未来,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效率,如何在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将是其能否真正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

9月9日,恒生电子总裁范径武在“数智赋能 新质领航”2025年证券行业合作伙伴峰会上表示,当前证券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早期技术更多被视为业务的辅助工具,而如今二者已进入深度融合阶段。尤其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甚至重塑证券行业的业务模式与运营逻辑。他进一步表示,这种由技术引发的行业重构已愈发清晰,诸多创新变革正在实践中逐步显现。

更名易,转型难。金融街证券能否真正借助股东背景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需看其后续的战略执行力和业务落地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证券行业进入“强者恒强”的时代,只有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精准定位、控制风险的券商,才能在新格局中脱颖而出。

证券行业的竞争本质是资本、人才、科技与品牌的综合较量。金融街证券虽已获得“金字招牌”,但仍需在业务创新、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持续深耕。如何将股东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在保持稳健的同时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公司管理层面临的长期课题。


fund

经济观察报

2025-09-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