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25 23:03:17
(原标题:平安银行零售“渐企稳”,对公“稳增长”)
“零售业务已度过最艰难的‘灰暗时期’,正处于爬坡阶段,前期改革为零售业务的再次起飞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8月25日,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谈及零售改革。
在媒体、分析师出席的这场发布会上,对平安银行管理层的大多数提问仍围绕战略转型。此次发布会上,还有两位高管“首秀”,一位是不久前从平安信托调任的方蔚豪,现任平安银行副行长、负责对公业务;另一位是平安银行行长助理王军(原深圳分行行长),分管零售业务。
受市场利率下行、银行业降息让利、主动调整资产结构等内外因素影响,曾被誉为“零售黑马”的平安银行近年来大力推动零售改革,一些积极信号逐渐浮现。
2025年上半年,该行营收、净利润降幅收窄。上半年营业收入693.85亿元,同比下降10.0%,但下滑幅度有所收窄;净利润248.70亿元,同比下降3.9%,降幅较第一季度有所收窄。
“信贷投放上,呈现‘对公稳增长、零售渐企稳’的格局。”平安银行副行长项有志总结道。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余额比上年末下降2.1%,批发金融业务提升了4.5%,在资产总额中占比已超半数。
“未来,资产端将依托中风险、中收益零售贷款上量、对公业务在‘喘息期’优化量价平衡;负债端则持续压降高利率存款、提升活期存款占比等。”他说道。
平安银行业绩发布会(摄/曹媛)
从“高风险高收益”到 “效益优先、兼顾规模”。过去两年,平安银行持续推进零售改革,主要从优化获客渠道(建设自营渠道)、完善中风险中收益产品体系、深化数字化营销与服务、集中化风控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提升优质业务占比,持续推进零售业务结构调整。
从中报业绩来看,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正持续出清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资产规模方面,零售贷款规模的降幅收窄、基本实现止跌。可以看到,该行零售贷款下降趋势在今年二季度已趋缓。据介绍,该行自营队伍建设正有序推进(现已有一千余人规模),“中风险中收益”零售贷款也已推向市场,目前市场规模约为一百多亿,未来计划实现稳步增长,目标为每月投放50-60亿,两三年内形成2000-3000亿规模的“安全垫”资产。
资产结构方面,该行零售高风险业务“基本出清”。据平安银行副行长项有志介绍,今年以来平安银行利息净收入降幅显著收窄,核心原因就在于2023年下半年起主动推进的业务结构调整——压降零售高风险业务,具体包括“新一贷”及信用卡高风险业务。
“经过近两年调整,‘新一贷’余额从峰值1500多亿降至100多亿,信用卡余额从5000多亿降至3900多亿,高风险业务基本出清。”项有志表示,“这一过程虽然导致贷款规模短期减少、利息净收入下降,但风险降幅更为明显,今年上半年零售不良生成额较去年减少近100亿,风险滞后释放效应逐步显现。”
平安银行行长助理王军也进一步表示,该行还会进一步加大对基石类贷款、中收益贷款和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推动零售贷款进一步止跌回稳。
资产质量方面,零售贷款不良率有所降低。截至6月末,该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27%,较一季度优化5个BP,较上年末优化12个BP,保持持续下降趋势。“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风险持续改善,不良率已基本稳定在1.05%-1.06%的水平,预计全年将维持在这一水准。不良生成率连续下降,显示零售风险处于可控下降通道。”平安银行首席风险官吴雷鸣表示。
还有一个积极信号是,该行零售金融业务的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降低,占比从105.4%同比降低至96.9%。这也能看出该行零售资产质量逐步改善,零售业务减值损失同比下降。
负债成本方面,该行零售存款成本逐渐优化。该行上半年零售付息率较去年全年下降27个BP,同时财务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提升12.8%,银保收入同比增长46%。
“2025年会是我们最难的一年,但上半年部分指标已经出现积极的趋势,相信困难是逐步过去。我和我的同事们将持续迎难而上,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冀光恒在会上说道。
在零售改革同时,平安银行一直在强调“对公补位发展”的重要性。不久前从平安信托调来的方蔚豪也在中期业绩会上“首秀”,他现任平安银行副行长,负责对公业务。
先来看上半年该行对公业务的表现。从“量”上看,对公存贷款规模均有所增长。上半年平安银行对公贷款稳步增长,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4.7%,该行还大幅压降了收益率较低的票据贴现业务(较上年末减少418亿元);企业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5.4%。
从“价”上看,企业贷款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存量付息率在优化。在贷款收益端,上半年该行一般企业贷款收益率降低至3.14%;在存款付息端,对公存款付息成本大幅优化,上半年,该行对公贷款存款付息率1.67%,较去年全年下降34个BP,付息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从“险”上看,整体对公不良生产率呈改善趋势,从上年末的1.80%降低至1.64%。但其中,企业贷款不良率约0.83%、略有上升,主要受房地产行业早期风险显现及企业竞争压力影响,“不过,对公资产整体分布分散,高评级资产占比超过65%,二季度不良生成情况较一季度有所下降,三、四季度预计保持平稳或略有下降。”吴雷鸣解释称。
“在对公业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平安银行对公业务的发展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即‘做精行业、做精客户、做精产品’。方蔚豪表示,“在此基础上,未来将围绕‘守正、调优、增长、创新’四个方向推进。”
“守正”方面。近年来,平安银行聚焦“六大重点行业”,包括基础设施、政府与公用事业、基础能源、新能源等,“在这些领域,除房地产主动避险外,其余板块均保持良好增长。”方蔚豪说道。
从该行上半年贷款投放领域来看,一方面,该行在稳住基础行业基本盘,实现基础设施、汽车生态、公用事业、地产四大基础行业的稳定增长,四大基础行业贷款新发放2397.77亿元,同比增长19.6%;另一方面,拓展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兴行业的新场景、新模式,上半年三大新兴行业贷款新发放1238.17亿元,同比增长16.7%。
“同时,我行还在重点打造‘六大核心产品’,如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并购金融等,均保持良好发展;账户经营方面,重点围绕拓客户、扩额度、深度经营展开,上半年战略客户数量稳步提升,整体存贷款规模均实现双位数增长。”他介绍称。
该行对公业务第二个发展方向是“调优”。在负债端,该行压降高息负债与保证金业务,优化存款结构。截至6月末,对公低收益业务有所下降,为信贷投放腾出空间,活期存款占比也稳步提升;在资产端,通过管控结构性风险,优化资产负债表和盈利结构,为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第三个发展方向是“增长”。在此前积累的经验基础上,该行将探索将供应链金融、保理等模式延伸至更多场景;在现金管理方面,企业理财余额较年初实现翻倍增长,支付收款产品快速发展;在数字化方面,持续为企业客户提供资金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
而在“创新”方面。该行将在坚守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加大对腰部客户的精细化经营,拓展中风险、中收益领域。同时,将通过行业研究、实验室验证和实践落地,精选重点行业,研发特色产品,加快成果转化,推动业务结构升级。
“对公业务未来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在‘守正’中延续增长优势,在‘调优’中提升经营质量,在‘增长’中挖掘特色潜力,在‘创新’中培育新动能,为公司业绩回升提供坚实支撑。”方蔚豪表示。
智通财经
2025-08-25
观点
2025-08-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智通财经
2025-08-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