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柔道之城肇庆:运动“新秀”布局体育旅游|粤动21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21 21:29:19

(原标题:柔道之城肇庆:运动“新秀”布局体育旅游|粤动21城)

编者按:体育赛事,远非单纯的竞技场,更是驱动城市能级跃升的强力引擎。“办赛就是办城市”,这一理念在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有着生动诠释。今年,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推出《粤动21城—广东体育性格图鉴》系列报道,深度剖析广东21个地市独特的体育性格,聚焦各地如何借力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契机,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财经记者郑康喜 实习生 姜语锌 向梓瑜 肇庆报道

周末的清晨,肇庆星湖波光粼粼,环星湖绿道上,骑行者与晨练的市民一道,交织成流动的风景;在四会冼东妹体育馆内,少年们练习柔道的喊声,让人不由得想起“体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名言;从空中俯瞰,砚洲岛上动力伞划出的弧线,与西江流水相映成趣……

岭南大地上,肇庆是一座兼具历史厚重与运动活力的城市。在这里,体育已融入城市的每一寸肌理。肇庆不仅有国内为数不多的柔道项目,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座既拥有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小众项目,也有马拉松、龙舟等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运动项目的城市。

这样“山湖城江”间的运动图景,正是肇庆体育产业的生动演绎。从专业赛场到社区体育场,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肇庆在大湾区城市的体育版图中以多元协同的特点独树一帜。

今年,随着十五运会部分赛事的落地,肇庆再次迎来发展的重要窗口。正如柔道竞技中刚柔并济、借势发力之精髓,肇庆巧借山水禀赋、文化底蕴与赛事经济的杠杆,让赛事流量与农文旅体融合,通过增强体育项目与乡村景区、乡村场景关联度,推进体育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产业多样化发展。

以体育人,以赛营城,大型体育盛会助推城市发展的案例比比皆是。进入十五运会时间,肇庆能否抓住这一机会以赛兴城,找到提升城市能级的不竭动力引擎?

1987年,13岁的冼东妹在测试赛时,一举摔倒了比她高大的男生。这一摔,让站在身后的陈教练注意到了这个身形瘦小但眼神坚毅的“好苗子”。在打下牢固基础后,冼东妹顺利进入广东省体校。

陈教练曾评价冼东妹“再苦脸上也无痛苦表情”。带着惊人的毅力,冼东妹在1996年亚洲柔道锦标赛上成功夺冠。而后,她在2004年、2008年两届奥运会上登顶,成为中国柔道界的传奇。

如今,这种基因仍在延续。冼东妹的辉煌成就,为肇庆柔道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她的影响力下,肇庆四会将柔道作为重点发展项目,通过体教融合、赛事品牌塑造和“选星计划”实施,逐步形成了以点带面、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逐步建设起集体育竞技、文化传承、教育培训、产业融合于一体的柔道特色城市。

2025年广东省中小学生柔道锦标赛在四会举行。图源 广东省柔道协会

肇庆柔道体校教练张占捷介绍,现在肇庆四会正在打造“柔道之城”,这其中关键点是四会在体教融合上的创新发展。

“柔道项目进入学校,很多专业运动员会在学校里授课,开展培训。这两年,四会通过举办省中小学生柔道比赛,取得了一定效果。”张占捷告诉南方财经记者。

四会的柔道基因深植于“体教融合”的土壤。当前,广东省共设有超过30家柔道特色学校,而四会就占据了其中14所。在人才培养方面,肇庆构建了从校园到专业队的完整梯队,为后备人才输送提供持续性保障。另一边,“选星计划”计划扩大柔道选材范围,让更多山区孩子有机会走上柔道之路。

肇庆近年来也承办了一系列高规格柔道赛事。从全国柔道锦标赛、柔道大师赛,到广东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赛事不仅为运动员提供了展示平台,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柔道魅力。

当前,肇庆提出,用5~10年时间,将四会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知名的柔道运动、柔道文化交流中心,承办全国柔道赛事。但仅仅靠培养竞技人才,远不足以支撑肇庆“柔道之城”目标的实现。

观察人士认为,与山东、天津等柔道强省相比,肇庆在柔道产业上的布局还显薄弱。例如,山东青岛已形成从装备制造、赛事运营到培训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天津则通过引进国际柔道赛事、举办各类柔道训练营,打造柔道名片。在肇庆,目前柔道相关企业缺乏,商业化程度较低,发展模式单一,柔道文化并未发挥出经济效应。

四会市正在尝试破局。如今,柔道不仅融入青少年的成长中,更是带动着商业培训机构的发展。

四会体校校长林美玲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在四会,家长普遍关心孩子的柔道教育,因此柔道培训机构招生数量一直不错。这种“学校打基础+机构提水平”的模式,既保证了人才培养的普惠性,又为市场化运作留出了空间,形成了人才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何莽表示,肇庆应该将柔道文化与其独有的茶文化、祈福文化融合,把柔道精神文化内核和肇庆本土化融合起来,突出柔道背后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以更为创新的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肇庆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也是岭南文化发祥地、粤语发源地。当今时代,这座大湾区面积最大的城市,急需借助文旅体的深度融合,实现城市升级。

自2018年肇庆承办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后,肇庆便与体育产业深度结缘,除了提高柔道这样的竞技体育水平外,肇庆还在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大力发展体育经济。

纵深来看,肇庆的思路很明晰:充分依托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推动全民健身和赛事活动深度嵌入旅游之中,突出特色体育品牌化、休闲运动个性化,探索创新出一条“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激发城市活力、促进城乡消费、扩大城市影响,擦亮“粤港澳大湾区运动之城”名片。

目前,肇庆已形成集健身观光、运动体验、休闲度假、体育养生为主的户外运动产业体系,水陆空多元运动赛事遍地开花。

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如棋子般遍布各县区,推动肇庆文旅快速回暖。2024年以来,携手抖音打造文旅宣传话题,“肇庆旅游”搜索热度同比增长76.79%。去年,肇庆全市接待游客2160万人次,同比增长27.8%。实现旅游收入198.7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砚洲岛航空运动旅游营地以“极限运动+观光体验”的模式吸引了大批冒险爱好者。仅去年暑期,所在景区便接待游客108.8万人次,同比增长56%。

“体育+文旅”“运动+景观”,一刚一柔,一动一静,融合发展,这为肇庆全面释放消费市场潜力,实现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思路。

效果首先体现在体育装备制造业上。不断做大的体育旅游经济,让肇庆各区体育制造商崭露头角,诞生了诸如国内最大的仓储设施之一“全品体育一号仓”、国内最大的滑板工厂肇庆元龙木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另一边,砚洲岛航空运动旅游营地也带动了一批低空经济企业落地肇庆。

肇庆提出,未来将全力推进广东省肇庆市星湖水上运动目的地建设工作,通过资源高效配置和产业深度融合来提升肇庆文旅体产业格局,将户外运动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

但何莽也提出思考:当各地都在探索“体育+”时,肇庆的核心竞争力究竟落在哪里?

“对比杭州、成都而言,肇庆的体育产业规模偏小,缺乏新型体育消费空间和消费场景,时尚型消费新业态不丰富。尽管全面发展势头较猛,但看似全面的背后却缺乏焦点。”何莽说。

何莽表示,肇庆除了风景之外,还有着国内顶尖的地域文化与生态资源,如茶文化、南药基地等,却未能形成具有穿透力的城市记忆点。

“而今发展体育旅游,肇庆首要做的,就是避免成为小桂林或小黄山。”何莽说。

十五运会或是肇庆突围的关键一役。肇庆计划全力推进星湖水上运动目的地建设的同时,重点推进柔道、铁人三项、体操、足球项目的发展。以户外运动为主,大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运动之城。

大型赛事的举办往往是对城市的一项考验。回看那些成功将赛事流量留住的城市,或许能为肇庆找到突破口,如杭州在迎接亚运会时,选择将当地支柱旅游业与赛事相结合,赛后迅速转化为大众运动空间;成都在世运会契机下,在街头巷尾发展起小众运动与科普活动,使体育赛事与城市地标产生充分联动与融合。

不难发现,这些布局的共通之处,都在于聚焦城市当前的强势核心资源,让“赛事效应”沉淀为“产业动能”,将优势发挥到了最大化。

据了解,肇庆赛区承办十五运会足球项目女子18岁以下组、体操青年组和成年组、柔道、毽球项目,残特奥会铁人三项、盲人柔道项目。

肇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肇庆将以承办十五运会为契机,积极放大赛事综合效应,强化城市运行、文旅消费等与赛事承办的协同联动,着力打造人文之城、山水之城、活力之城。

从柔道到马拉松,从竞技体育到休闲运动,肇庆不断为体育产业融入创新因素。而当一场大型赛事即将来临时,外界期待着这座城市真正站在更高的视角上,推动“运动之城”的体育经济揭开新局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