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反内卷的本质是“让生意的归生意” | 经观社论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7-11 22:11:42

(原标题:反内卷的本质是“让生意的归生意” | 经观社论)

7月8日,33家建筑类企业联合发出建筑行业反内卷倡议书,共同推动行业转型,摒弃“内卷式”竞争。之前已经有包括汽车、纺织、玻璃、钢铁、光伏等在内的几十个行业发出了反内卷的倡议书。中国经济的反内卷之战正在持续深入。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拉开了反内卷之战的序幕。今年7月1日举行的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要求,“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可以说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反内卷的重点难点。

现实地看,如果说在一些传统产业、落后产能上出现大面积产业内卷,是因为需求不足导致供大于求所致,这两年,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也呈现出了高投入、低产出的“内卷式”竞争,就实在值得深思。

应该承认,这些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除了产业机会和企业家的奋斗之外,和各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全力扶持和地方保护也不无关系。《人民日报》前几日撰文称,就光伏行业而言,一边是行业各环节年产能均超1100吉瓦,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到组件价格均大幅下跌。另一边,却是一些地方政府依旧热衷于招商引资、上马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光伏领域投资额超8000亿元。

不难理解,整个行业迅速进入内卷竞争态势。可以这么说,除非出现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光伏行业只有并购重组一条路。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有相似之处。前几天,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就曾表示,兼并整合是内卷的必然结果,也是治理内卷的重要手段。

然而,最近几年,无论是光伏还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大规模并购重组并没有出现。就算是那些持续巨亏的企业,也依然硬挺着“我就活给你看”。何以如此?

不得不说,这背后依然有地方政府的影子。还是以光伏行业为例,很多光伏项目既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结果,也是政府扶持的样板企业。在一些地方政府眼中,企业被并购或者退出市场就意味着项目失败。因此,即使对一些劣势企业,地方政府也是呵护有加,不惜持续补贴或以各种方式输血。在此情形下,优胜劣汰固然难以实现,内卷式竞争也会进一步加剧。

我们认为,这是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另一种体现。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交易本身就是资产保值和产业优化的利器。做生意不赚钱又不能及时止损,对于企业来说资产会持续贬值,对于行业来说会造成“规模不经济”。产业冗余资产的并购重组是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纵观全球过去近百年的汽车发展历史,德国汽车企业优势的建立,就是通过一轮又一轮的产业并购重组实现的。例如大众集团并购了斯柯达、保时捷、宾利等。而日本的汽车企业,例如丰田,也是通过持续的产业横向和纵向并购才获得今天的霸主地位。

在这个意义上,反内卷的本质就是让生意的归生意。就此而言,企业要提升产品品质,创新求胜,地方政府也要各归其位。决策层对此显然有深刻的认识。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论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时,讲的正是“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对地方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依法依规加强治理、精准施策,不干预市场,不提供妨碍市场公平的竞争条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让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促企业运行机制通畅,保营商环境优良,如此才能实现优胜劣汰,进而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内卷的怪圈。


经济观察报

2025-07-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