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券商中国
媒体
2025-04-14 00:02:07
(原标题:出现逆转!资金在流入)
过去一周,A股市场跌宕起伏。但在政策“组合拳”呵护下,市场情绪逐渐修复,主要股指逐步反弹。
从资金层面看,过去一周ETF呈现大幅净流入趋势,融资融券余额也在周五触底反弹。有机构表示,机构投资情绪持续上行,显示市场已逐渐企稳。从多家券商的研判来看,市场后续大概率将进入区间震荡新格局,宜逢低增持。投资主线方面看好受益于扩内需的消费板块,自主可控领域,以及增持回购、业绩确定性方向。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最近一周ETF规模增长(申赎净流入带动,下同)2259亿元,其中,股票型ETF增长1772亿元。沪深300ETF华泰柏瑞单吸金超340亿元,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亦超200亿元,均创下去年“924行情”后的新高。
据招商证券统计,过去一周资金大幅流入大盘指数ETF,全周资金净流入961.89亿元。金融地产、TMT、周期、沪港深指数ETF出现小幅资金流出。行情上,主投A股的ETF多数下跌,但国防军工ETF录得上涨,中游制造ETF跌幅较深。
从挂钩指数来看,吸金最多的ETF主要是追踪于沪深300和中证1000的宽基指数,最近一周由申赎净流入带动规模增长分别为988亿元和285亿元,中证500和上证50亦分别增长151亿元和118亿元,以“一周之力”逆转了今年以来的净流出趋势。
此前在4月7日,中央汇金表示,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了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当日,多只沪深300ETF尾盘成交放量。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汇金合计持有23只ETF,其中,持有沪深300ETF市值由2023年末的541亿元大幅上升至6893亿元。
中国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一纬表示,回顾历史,汇金曾多次通过ETF参与稳定市场,2013年开启买入ETF并于2015年接续操作,2023年再次增持ETF,较好发挥资本市场压舱石的作用。长期看,汇金增持有望壮大中长期资金力量,加速中长期资金入市。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4月10日A股融资融券余额触底反弹,从4月9日的18102.04亿元阶段低点增加至18133.59亿元,显示融资融券的负反馈效应正在逐步减弱,对A股估值修复释放了积极信号。
“我们构建的个人和机构投资情绪指标显示,本周个人投资情绪继续回落,机构投资情绪持续回升。这种投资者情绪组合意味着市场已逐渐企稳,但还未确立上行趋势。”民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牟一凌指出,未来上行趋势的确立需要机构情绪的进一步抬升,或个人与机构情绪形成向上共振。
他进一步表示,从行业投资情绪来看,已有较多行业开始企稳上行。其中化工、建筑、建材、轻工、电新、军工、汽车、家电、纺服、金融地产、TMT等板块未来短期或上行,机械、医药等板块未来短期或有所改善,煤炭、有色、钢铁、商贸零售、消费者服务、农林牧渔、交运等板块未来短期或有所走弱,石油石化、电力及公用事业、食品饮料等板块未来短期或下行。
浙商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策略首席廖静池则表示,3000点区域已经在中央政策、平准基金、市场情绪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形成了“底部预期”,具有坚实支撑。但本周一快速下跌损伤了原有技术结构、主要指数均留下较大的向下“跳空”缺口,预计下一阶段市场或进入“下有支撑,上有压力”的区间震荡新格局,并通过该格局消化外部负向冲击、修复自身结构。
基于“大冲击下全新格局,预期指数区间震荡”的判断,廖静池建议,若再度出现外部利空打压指数的情形,应在指数挑战区间下沿时果断出手、积极增配;若指数反弹至本周一“跳空”缺口上沿,则应该警惕上方成交密集区带来的压力,此时不宜贪胜。
对于后市,光大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宇生仍态度乐观。他认为,随着美国关税政策超预期落地,市场已逐步消化相关悲观预期;同时,国内扩大内需与促进消费的政策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对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担忧有望逐步缓解。此外,当前中长期资金积极配置A股,叠加近期A股掀起“增持回购潮”,或将对A股市场形成重要支撑。
他认为,市场在未来或将处于“弱现实、弱情绪”或“强现实、弱情绪”情景,对应于防御与顺周期风格的轮动,可关注消费和增持回购方向。消费方面,建议关注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等行业;增持回购方面,建议关注电子、汽车、机械设备等行业。
“外部不确定性催化黄金和军工行情,国内应对不确定性下应加大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和内循环的关注。”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韦冀星认为,本次关税政策的冲击超预期,对红利的超额收益产生支撑。海外波动性放大下,基于避险配置逻辑+央行购金逻辑,黄金也是配置上的重点关注。针对美国出口回落,也有3个维度的对冲方向:内需为主的消费,“自主可控”下的科技和军工,以及对欧洲出口占比高的品种。
因此,他建议沿着“自主可控”科技和军工、“内循环”消费、红利黄金三条主线布局投资机会。推荐绝对收益思路下的中长期底仓“红利+黄金”,辅以高股息优化思路增强底仓收益,如沪深300增强、央国企红利蓝筹。
校对:冉燕青
证券时报网
2025-04-15
证券时报网
2025-04-15
证券时报网
2025-04-15
证券时报网
2025-04-15
证券时报网
2025-04-15
证券时报网
2025-04-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