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事关ETF!全球资产管理巨头发声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3-31 16:49:11

(原标题:事关ETF!全球资产管理巨头发声)

【导读】摩根资产管理全球ETF业务主管Travis Spence:中国ETF发展,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需探索本土化路径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娟娟            来自ETFGI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球ETF总规模达15.50万亿美元,再度刷新纪录。今年前两个月,全球ETF累计吸引资金净流入3047亿美元。继2024年吸金超过万亿美元刷新纪录后,2025年,全球ETF吸金力度有望再创新高。
摩根资产管理在全球主动管理ETF领域扮演重要角色。数据显示,2024年,它旗下主动管理ETF吸金力度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24年底,摩根资产管理旗下主动ETF资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日前,摩根资产管理全球ETF主管Travis Spence在接受中国基金报专访时表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ETF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ETF规模增速远超非ETF的公募基金,这背后是投资者对透明度、灵活性的需求,对成本效率的高度关注。他认为,全球ETF规模有望持续快速增长,主动ETF更有望成为新利器。谈及中国ETF,他表示,发行商应从投资者的真实需求出发。待时机成熟,主动管理ETF在中国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摩根资产管理为全球资产管理巨头,截至2024年底,其资产管理规模约3.6万亿美元。

               预计2030年全球ETF总规模将达30万亿美元            在Travis Spence看来,ETF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运作机制:投资者可清晰了解持仓标的、实时交易并以市场价格成交,且管理成本低廉。金融危机后,透明度成为金融领域的主流追求,ETF因其结构特点(如持仓披露)迅速成为“升级版”投资工具。            他援引数据指出,截至2008年底,全球ETF市场规模约为7000亿美元,而截至2025年2月底,这一数值突破15万亿美元,增幅达20倍;同期,全球公募基金规模从约19万亿美元增长至近73.86万亿美元(ICI数据),增幅不到3倍。            他解释道,过去数年,尽管全球ETF市场普遍增长,但区域发展存在差异。截至2024年底,美国ETF市场以超过10万亿美元规模领先。欧洲和亚洲市场虽起步较晚,但增速更快。截至2024年底,欧洲ETF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亚洲市场基数较低,增速超过欧美。尽管市场结构大相径庭,但全球投资者对ETF核心优势的需求趋同。在他看来,这类似于移动通信替代固定电话——便利性是推动行业增长不可逆的驱动因素。习惯了“手机”之后,人们便很难回到座机时代。同样地,习惯了ETF的便利性,人们很难回到没有它的时代。            在ETF行业内部,全球主动ETF异军突起是显著趋势。近年来,主动型ETF增速显著超过被动型ETF。据摩根资产管理预测,到2030年,全球ETF总规模将从2024年底的约15万亿美元增至30万亿美元,其中,主动ETF将从2024年底的约1万亿美元增至6万亿美元,增速显著超越被动ETF。            ETF发行趋势也印证了这一点。            从产品数量来看,2024年,全球新发行ETF中超过50%为主动型。在美国市场新发ETF中,主动型ETF比例更高达80%。Travis Spence解释道,主动型ETF的崛起反映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在波动加剧、利率上行背景下,投资者对超额收益的追求凸显。尽管截至2024年底被动型ETF规模仍占据行业的92%,但其新发产品数量已显著下降。发行商资源向主动型领域倾斜,被动型产品则逐渐转向细分市场(如行业主题类)。此外,被动型ETF领域同质化竞争及低费率压力为ETF发行商带来压力,主动型产品通过差异化策略开辟了新增长空间。            Travis Spence认为,固定收益领域是主动型ETF可大施身手之地。截至2024年底,全球固定收益类ETF规模约2.6万亿美元,占整体ETF市场的17%。2024年,全球主动固定收益ETF贡献了固定收益ETF中40%的资金净流入,凸显投资者在当前环境下对主动固定收益ETF的青睐。截至2024年底,全球主动固定收益ETF规模占全球固定收益ETF总规模比例仅11%(2870亿美元/2.6万亿美元)。                他表示,主动管理固定收益ETF有望持续受到投资者青睐。与股票不同,债券市场以场外交易为主,由于部分个券流动性较差等原因,债券指数往往很难被准确复制。在此背景下,主动管理ETF可通过灵活调整久期、信用评级和行业配置,规避风险并捕捉超额收益。            中国ETF发行商需聚焦真实需求            200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只ETF成立;16年后,2020年10月,中国ETF总规模迈进万亿元;2023年8月,中国ETF规模突破2万亿元;2024年9月,中国ETF规模站上3万亿元大关。截至2024年底,中国ETF已经成长为拥有超千只产品、规模达3.78万亿元的重要ETF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亚太首屈一指的ETF市场。            目前,中国ETF以被动型产品为主,含少数指数增强或因子类ETF。随着监管创新与投资者成熟度提升,市场正从“宽基指数”向更丰富的产品类型迈进。在Travis Spence看来,未来增长点有两个:一是固定收益ETF,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但ETF渗透率不足1%,主动管理策略可填补信用债、利率债的配置空白;二是主动型产品本土化,借鉴国际经验,将主动管理策略(如行业轮动、ESG主题)融入ETF框架,满足机构与零售投资者的多元需求。            他补充道,增进投资者对ETF这一投资工具的了解,投资者教育必不可少。为此,摩根资产管理推出本地化的《ETF环球市场纵览》,解析工具运作机制、流动性管理及组合应用,增强市场对ETF工具的理解。            全球ETF快速发展背后的推手有哪些?Travis Spence认为,首先是技术创新,包括AI辅助投研等在内的技术革新提升策略效率;其次是监管助推,各国放宽ETF发行限制,鼓励产品创新;第三是资金推动,养老金、主权基金加大配置,巩固ETF作为核心配置工具的地位。            他认为,对中国而言,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需探索本土化路径,监管机构可通过简化审批、鼓励跨境产品,加速市场扩容;发行商则需聚焦投资者真实需求,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最后,Travis Spence表示,ETF市场的演进本质是金融普惠的体现——从机构专属工具到大众化配置载体,从Beta收益到Alpha挖掘。主动型ETF兴起,并非替代被动型ETF,而是市场成熟度提升的必然结果。未来十年,兼具透明度与策略灵活性的产品将持续领跑,中国能否在这一浪潮中占据高地,取决于创新力度与生态构建的协同。

编辑:黄梅

校对:乔伊

制作:舰长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04-02

中国基金报

2025-04-02

中国基金报

2025-04-02

中国基金报

2025-04-02

中国基金报

2025-04-0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