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民生证券投行业务合规“顽疾”难除、评级连C,开年IPO撤否率75%,项目储备开始告急

来源:蓝鲸

媒体

2025-02-14 21:01:37

(原标题:民生证券投行业务合规“顽疾”难除、评级连C,开年IPO撤否率75%,项目储备开始告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2月14日讯(记者 王婉莹)“国联+民生”合并迅速敲定并完成后,随之而来的国联民生证券各项业务整合,是市场关注焦点,其中投行业务尤甚。投行业务是民生证券的优势业务,市场排名相对靠前,国联证券近几年来也在持续发力投行业务,直接“摘果子”是理论上最高效的方式,但细细来看民生证券这两年的投行业务情况,可能也不那么“漂亮”。

先看投行业务质量,民生证券的投行执业质量连续两年被中证协评为C类,2024年的债券业务及财务顾问业务评级也是最差的C类,且频频收到监管罚单,“顽疾”难除,说明公司的执业质量、合规内控方面有不小提升空间。

业务上,2024年,民生证券主动撤回29家IPO项目,撤否率高达60%以上,承销保荐金额同比降8成。记者关注到,开年两个月后,民生证券又撤回3家IPO保荐项目,撤否率达到75%。细察近两年来撤回案例,不乏清仓式分红、带病闯关、业绩变脸等瑕疵,对后续业务规模和业务质量均是拷问。

眼下,民生证券储备的IPO项目只剩9家,科创板在审项目为0。就投行业务合规及后续发展情况,蓝鲸新闻记者向民生证券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回复。

撤回项目存“瑕疵”,多张罚单揭露“顽疾”

开年两个月,民生证券已经撤回3个IPO项目,分别是中达新材、华兴股份、森峰科技,撤否率达到75%。

(图片来源:Wind)

2024年,民生证券主动撤回29家IPO项目,撤否率高达61.70%。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2年、2023年,民生证券的IPO撤否率还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分别为19%和25.84%。撤否项目多、撤否率急速上升,除了市场环境的影响,或也说明保荐项目中不乏不符合上市要求或“带病闯关”的企业,纷纷选择离场。

从民生证券今年撤回的3个项目来看,均有“瑕疵”。

譬如,中达新材存在现金流情况与实际净利润并不匹配,外销收入真实性存疑等问题。北交所亦曾在问询中明确要求其对业绩增长的真实性、外销收入是否存在客户配合虚增收入的情形进行说明。

华兴股份则是存在发行期“清仓式分红”情况,2020年-2023年发行人共进行了四次现金分红,总额高达1.05亿元,几乎耗尽了三年内累计净利润。分红后,公司仍背负3600余万元短期债务,计划募资2.48亿元,将其中9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种“左手分红、右手募资”的操作亦引发市场质疑。

森峰科技过会17个月后撤回IPO申请,该公司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较弱,研发费用率长期低于同行业水平,股东对赌也存争议。上市委现场曾要求该公司对此进行说明。

若撤回项目中是仅是体现了民生证券合规风控的“瑕疵”,那么公司在2024年收到的10多张投行业务罚单,无疑揭示了投行业务合规管理方面存在的“顽疾”。

以去年12月的3张罚单为例。在华理生物IPO中,经查,民生证券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对发行人收入确认认定依据核查不充分;二是对发行人研发内控缺陷、研发费用准确性核查不到位;三是在资金流水、生产管理内控等方面核查不到位。上交所要求民生证券深刻反省并采取具体整改措施,同时开展内部追责。

同月,因在恒业微晶IPO项目中违规,深交所对民生证券作出警示。经查,该项目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等六大问题,民生证券在担任项目保荐人过程中存在五方面违规行为,包括未充分验证采购价格合理性、内部控制核查缺失、核查结论与事实不符等,保代也因此受到通报批评。

此外,民生证券保荐的福特科IPO项目同样存在职责履行不到位情况。上交所指出,民生证券一方面,未完整、充分核查发行人涉及资金占用事项;另一方面,未充分核查发行人研发人员、研发投入相关信息披露。“民生证券未能勤勉尽责,开展核查工作不到位、不充分、不审慎,导致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上交所彼时指出。

屡收罚单,也说明民生证券投行业务执业过程中合规性的不足,在核查和督导环节,欠缺对于相关信息的把控。

另需关注的是,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合并后的国联民生证券可能面临由民生证券遗留项目引发的潜在风险和负面影响。监管已经多次强调了“申报即担责”的原则,即使保荐项目最终终止,保荐人的违规行为也会在查实后受到相应处罚。因此,民生证券此前项目中存在的“带病闯关”“业绩变脸”等情况可能导致相关项目出现法律纠纷和财务风险,给合并后的公司主体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和财务损失。此外,这些遗留问题也可能影响国联民生证券在市场上的声誉和信誉,降低投资者和客户的信任度。

民生证券已连续两年被评为C类投行

券商投行作为重要的“看门人”责无旁贷,IPO项目的量很重要,质也同样重要。

行业层面,中证协从投行业务质量、债券业务执业质量、财务顾问业务执业质量等三大方面对各参评证券公司进行综合性评价。从公布的评价结果来看,民生证券在投行业务质量、债券业务执业质量、财务顾问业务执业质量这三方面评价中均被评为最差的C类。眼下,民生证券已经连续两年被评为C类投行。

从业绩来看,民生证券的承销保荐收入也在连续下滑。2023年,民生证券成功保荐上市的IPO企业数量为20家,合计承销超200亿元,承销保荐收入为15.99亿元。2024年,民生证券仅保荐6家IPO企业上市,合计募资38.96亿元,同比下降8成,承销保荐收入合计2.74亿元,同比降超8成。

Wind数据显示,眼下,民生证券储备的IPO项目只剩下9家,科创板在审项目为0,陆续撤回后,与往年相比储备项目数量开始告急。

连续被评为C类投行后,民生证券的投行声誉受到较大影响,也会影响公司后续的承揽工作,增加公司的合规成本和运营压力。影响公司的市场声誉和品牌形象,降低投资者和客户的信任度,影响业务拓展和市场份额。对于新主体国联民生证券而言,民生证券的低评级还可能拖累整体合并后的业务表现和市场竞争力。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新机构国联民生证券投行业务整合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需消化民生证券存量项目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要避免业务收缩对合并协同效应的影响。

今日,市场消息称,国联民生证券目前已设置了一个领导小组和五个专项工作小组进行整合相关工作,五个专项工作小组分别包括:投行业务、研究业务、资管业务、财富管理以及IT小组。国联证券的投行子公司华英证券,将与民生证券投行业务整合,成为国联民生证券的投行子公司。据悉,投行子公司的董事长将由国联证券副总裁徐春担任。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创始发起人袁帅对记者表示,当前券商并购潮中,投行业务整合的关键成功要素在于平衡规模效应与质量管控。首先,明确整合目标和战略定位是前提,这有助于确保整合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实现预期效果。其次,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是保障业务稳健运行的重要基础。同时,优化业务结构和提高运营效率也是提升投行业务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在整合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确保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支持业务的发展。(蓝鲸新闻 王婉莹 wangwanying@lanjinger.com)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