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5 21:44:11
(原标题:广东新春第一会|广东“五外联动”产业镜像:商品流动之外,还有什么抵达全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 广州报道
“当纽约的工程师用着深圳的无人机,当巴黎的少女穿着广州的汉服,当非洲的家庭玩着潮汕的公仔,这不仅是商品的流动,更是深圳创新、广东标准、中国规则的全球抵达。”深圳市副市长罗晃浩在2025年广东省高质量大会分论坛上讲的这句话,正是广东买卖全球、链接全球的缩影。
过去一年,外贸大省广东的成绩斐然,外贸规模突破9万亿元、增长9.8%,贡献全国近四成的外贸增量。
一组细分领域的数据更为鲜活: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出口突破40万辆、增长70%,货物吞吐159万吨、增长15.5%,深圳跨境电商全年进出口连续三年全国第一,文远知行的无人小巴驶入沙特、新加坡、巴黎……过去一年,广东聚焦“五外联动”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
2月5日,在广东省高质量大会的“高水平推进‘五外联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分论坛上,来自政府、企业、研究院等领域的代表齐聚广州,从各自角度探讨如何在广东“五外联动”的框架下链接世界。
“对于巴斯夫而言,广东市场是很有吸引力的。它是我们众多客户的所在地,涉及多个快速增长的行业,如交通运输、消费品、家庭及个人护理,和电子产品。”分论坛上,巴斯夫亚洲大型项目总裁林汉平提到,巴斯夫一体化基地正在全力建设中,计划在今年年底正式投产。
在他看来,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广东聚焦创新,提升营商环境,关注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坚定了巴斯夫选择投资广东的信心。事实上,从优化营商环境“引凤来栖”到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再到跨境电商新业态链接全球,近年来广东千方百计扩大高水平开放。
在全国“外贸第一城”深圳,去年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3720亿元,连续三年全国第一,目前集聚了全国一半、约12万名跨境电商卖家,以及全国四分之一、14家跨境电商上市公司,全球前二十大跨境电商平台中有五分之四在深布局,深圳俨然已经成为全球跨境电商产业首选地。
这背后离不开制度建设、生态营造以及服务支撑。
据罗晃浩介绍,光是去年,深圳就举办了400余场选品对接活动,助力3.5万家广东制造业企业产品依托跨境电商出海,销售货物中省内货源占比85%。而在服务支撑方面,深圳推动物畅其流、货畅其行以及资金融通。例如,上线“出口退税备案单证电子化系统”,去年办理出口退税16亿元,同比增长47%。
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广东企业扬帆出海仍然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冯国清介绍,新的一年,将以通关便利化巩固提升制造业当家优势。针对重点外资项目,落实重大技术装备等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同时,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推广跨境电商跨关区退货、取消海外仓备案、出口拼箱“先查验后装运”等便利措施,便捷“买全球”“卖全球”。发挥新能源汽车等17个国家级技术性贸易措施评议基地作用,助力广东制造破“壁”出海。
2024年1月,搭载5000多台新能源车的比亚迪“开拓者1号”滚装船,从汕尾小漠港首航出发、奔赴欧洲。
去年全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出口突破40万辆、增长70%。在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看来,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快速崛起的外贸新动能,折射出广东外贸向上向新的发展图景,彰显了广东外贸应对挑战、穿越周期的韧性和活力。
这幅向上向新图景背后,“走出去”的企业不胜枚举。去年10月,文远知行正式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公司第一股,也是全球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第一股,这是粤企向全球带去的智驾产业革命。
据文远知行副总裁黄烨华介绍,自2023年底起,文远知行与广州巴士集团携手,已在广州投入50辆自动驾驶小巴,开通了广州塔、生物岛等10条自动驾驶便民巴士线路,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目前省内在广州、汕头、东莞都已经应用,海外还出口到了新加坡等国。
粤企造车疾驰全球,航空航天企业也在积极抓住全球航天发展的机遇。中科宇航董事长杨毅强提到,企业于2018年在广州南沙注册成立,目前已经建立了从研发、试验、生产到发射的全链条闭环能力,推出的固体火箭力箭一号、液体火箭力箭二号,已累计完成发射任务6次,成功发射商业卫星57颗,在商业火箭发射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为什么选择广东?“首先是看中了大湾区强大的工业基础、科研实力以及优越的营商环境。此外,广东强大的市场转化能力也是促使我们下定决心扎根湾区的重要因素。在这里,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形成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我们初步估算,在大湾区,到2030年,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如果考虑辐射全国及亚太地区,将达到万亿级别。”杨毅强说。
在深圳大学开放与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学明看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破围堵,正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途径。对广东来说,需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产业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首先,进一步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服务领域开放,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效益,将其打造成为我国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合作的重要载体。此外,依托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自主开放平台,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促进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系统地增强产业链各个环节竞争力。还要完善人才、资金、数据等资源要素自由便利、安全有序流动的制度体系,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优化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供给。”顾学明建议。
事实上,如今粤企“走出去”,已经从货物贸易变成产业链“走出去”,主动拓展海外市场进行全球产业布局。
例如,美的于2007年就在越南开设了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吸尘器、电饭煲、风扇等小家电。之后,美的逐步加大在东南亚的制造布局,投资国家从越南扩展到泰国和印尼,产品品类从小家电延伸到家用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目前已在东南亚建设了12个制造基地。
海外布局不仅为美的赢得更广阔的市场,还拉动了国内压缩机、电机等中间品的出口。据美的集团副总裁王建国介绍,从产品“走出去”到产业链“走出去”,如今的美的还实现了行业标准“走出去”,2024年7月,美的成功主导了一项马来西亚强制性认证标准(SIRIM认证),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国家主导的首个标准。
“这不仅直接提升了美的在当地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更是中国家电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突破,提升了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王建国说。
事实上,毕马威中国区副主席李嘉林也观察到,不同于以往受政策驱动,现在中国企业出海更多以市场角度为出发点,主动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发挥中国企业在生产制造及供应链方面的优势,从产品出海转变为品牌出海,从产能出海转变为技术出海,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合作共赢是粤企“走出去”的共同主题,据广东新南方集团执行总裁邓愚介绍,集团在尼日利亚办的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是广东首批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合作区累计总投资超3.9亿美元,2024年产值3.3亿美元,带动国内出口约1.3亿美元。
此外,今年,广东还将全面深化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张劲松提到,东盟市场人口众多、经济增长较快、产业与广东互补,是广东近年来高度重视、密切合作的区域。未来,将支持广东制造业企业在东南亚建设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仓储基地,推动开展“两国双园”产业链合作,高质量建设奋勇东盟产业园、海防经贸合作区、广垦天然橡胶加工区等一批海内外产业园区,促进与东盟全面经贸交流合作。
智通财经
2025-02-05
和讯财经
2025-02-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