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投资收益难掩主业颓势,六年一期累亏超20亿,青岛双星转型之路步履维艰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9 15:07:18

证券之星 夏峰琳

曾经的中国轮胎行业领军企业青岛双星(000599.SZ),正经历着自上市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转型压力下,公司陷入业绩持续亏损的困局。最新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在今年1-9月,再度交出亏损的业绩答卷。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主营业务造血能力枯竭、短期偿债指标告危的背景下,公司押注的锦湖轮胎重组案还卡在监管审核关,转型前景迷雾重重。

六年一期累亏,掏空利润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双星的主营业务为轮胎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全钢子午线胎、半钢子午线胎、工程胎,广泛应用于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特种车辆等领域。旗下拥有 DOUBLESTAR(双星)、NEWBUSTAR(新双星)等多个知名轮胎品牌,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并远销欧美、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新财务数据表明,青岛双星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经营困局。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虽同比增长5.12%至34.92亿元,但盈利能力下滑。归属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44%,录得亏损2.61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样下滑43.6%,亏损规模达3.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尽管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增长57%至1.33亿元,仍未能扭转亏损局面。

从单季度表现来看,第三季度公司在去年较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定改善。具体数据显示,Q3营业收入为12.2亿元,同比增长17%;归属净利润尽管同比回升40%,但依然亏损7436万元。

对此,公司解释称,业绩改善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柬埔寨工厂产能的逐步释放。其中,稀土金轮胎、全防爆轮胎、EV电动车专用轮胎等产品销量持续增长,三季度该系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9.5%,推动了公司整体营收与产品单价的提升。然而,由于柬埔寨工厂的乘用车胎产线尚未完全投产,规模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导致公司整体利润仍未能实现转正。

证券之星注意到,青岛双星的亏损并非短期现象。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归属净利润已连续六年处于亏损状态。具体来看,2019年至2024年全年,其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72亿元、-3117万元、-3.20亿元、-6.02亿元、-1.76亿元和-3.56亿元。

算上今年前三季度亏损的2.61亿元,2019年-2024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青岛双星亏损总额约20.18亿元。公司自1996年上市以来至2018年期间,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合计为9.90亿元。这意味着,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青岛双星不仅把上市以来赚取的利润全部亏了出去,还形成了超过10亿元的净亏损窟窿。

纵观A股十家轮胎行业上市公司,尽管行业普遍呈现“营收增长而利润承压”的局面,但青岛双星是其中唯一录得亏损的企业。

海外布局进展迟滞产能断档

对于青岛双星的持续亏损,市场分析普遍指向其产品结构失衡与战略布局失当两大核心问题。

从收入结构来看,公司对低利润的卡客车胎依赖程度较高。2025年上半年,卡客车轮胎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维持在60%以上。这一产品结构面临两个问题:一方面,卡客车轮胎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同质化竞争加剧;另一方面,该品类毛利率长期低于轿车轮胎,直接制约了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

事实上,青岛双星早有推进"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略转型的计划。然而,其转型路径出现偏差。2024年7月,青岛双星以2.05亿元的交易价格,将2019年以8.99亿元收购、刚刚实现扭亏的广饶吉星出售。这一决策不仅削弱了公司在轿车轮胎领域的产能储备,也使其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利润贡献点。

为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青岛双星于2023年启动柬埔寨生产基地建设,并规划了850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的年产能。但该项目进展不及预期,11月16日,青岛双星在投资者交流平台上坦言,柬埔寨PCR(乘用车胎)尚未全部投产,其产能还没有弥补原广饶吉星的产能。

面对内外压力,青岛双星在2024年9月推出重组方案,计划收购锦湖轮胎45%股权,试图通过跨国并购实现突破。但该计划推进受阻,2025年6月因交易文件中的评估资料过期,被深交所中止审核。目前,公司虽表示正在推进加期评估工作,但交易仍面临审核结果与时间表的双重不确定性。

现金流告负,“借新还旧”难解偿债危机

在盈利能力持续崩塌的同时,青岛双星的财务风险也在多个维度暴露。

资产负债率的持续攀升成为公司财务结构恶化的首要信号。截至2025年9月30日,这一指标已高达84.25%,较去年同期再上升4.45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

在此结构下,公司的有息负债状况尤为严峻。截至三季度末,有息负债总额达54.93亿元,其中短期债务占比显著,包括短期借款39.68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7.27亿元。此外,长期借款也高达7.98亿元。然而,公司同期货币资金为11.11亿元,与总负债规模之间存在约34亿元的资金缺口。

短期偿债压力在公司的流动性指标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流动比率已低至0.49,远低于1.0的安全线;而到三季度末,该指标进一步下探至0.48,创上市28年以来最低水平。

高企的负债必然带来沉重的利息负担。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利息费用为1.17亿元。在业绩持续亏损的背景下,这笔刚性支出也侵蚀着公司本已脆弱的现金流。

为维持运转,青岛双星不得不加大融资力度。截至三季度末,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达6.71亿元,同比激增255%。公司解释此举系“为保障经营和偿还到期贷款提前筹资”。换言之,公司正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滚动债务。

更为严峻的是,公司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也面临系统性挑战。报告期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合计仍高达9.42亿元,规模居高不下;存货虽同比有所下降但仍达9.07亿元。与此同时,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合计为13.34亿元。由于报告期内大量应付票据集中到期兑付,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录得-1.0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97%。

在主营业务造血能力未见根本改善、柬埔寨产能尚未形成有效补充、锦湖轮胎并购仍存变数的背景下,靠“借新还旧”的融资循环恐难以为继。这家老牌企业能否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完成自救,证券之星将持续关注。(本文首发证券之星 作者|夏峰琳)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