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0 15:55:55
在太空中建造数据中心,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如今正逐步走向现实。
随着AI技术的爆炸式发展,数据中心对电力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富事高咨询预测,美国数据中心能源需求将在2027年前几乎翻倍,大型数据中心接入请求已使电网不堪重负。
当地球难以承受指数级算力需求时,越来越多的公司将目光抬向了更高处——36000公里之外的轨道空间。轨道上的太阳能可以全天候、不间断供应,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太空的温度极低,系统可通过辐射散热,无需额外冷却系统。
消息面上,11月9日,埃隆·马斯克在X平台表示,随着星舰问世,大规模部署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成为可能,这是实现每年1太瓦(1TW)人工智能算力的唯一路径。此言论系对谷歌2029年拟用核能运行AI运营计划的回应。
此前,马斯克透露SpaceX将在太空中建设数据中心,通过扩展配备高速激光链路的Starlink V3卫星即可实现。
同月2日,美国StarCloud公司成功发射搭载英伟达H100芯片与谷歌Gemini大模型的技术试验星Starcloud-1,该卫星重60公斤,体积近一台小冰箱,提供比以往太空运算设施高100倍的GPU算力。该公司计划建造一座5吉瓦轨道数据中心,配备宽约4公里的太阳能和冷却板。
Starcloud联合创始人菲利普·约翰斯顿称,太空数据中心无需用水冷却,也无需依赖电池或备用电源,在轨可获得无限低成本可再生能源,除发射外环境成本极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仅为地球数据中心的十分之一。
此外,据财联社消息,谷歌正研究“捕日者”(Project Suncatcher)项目,拟将张量处理单元(TPU)搭载于带太阳能板的卫星上环绕地球运行,其太阳能板发电效率为地面同类设备八倍。
同时,近年来,我国也在太空数据中心方向迎来重大突破。2025年5月,国星宇航与之江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
该星座为“星算”计划及“三体计算星座”的首发星座,包含12颗计算卫星,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具备L0-L4级卫星数据在轨处理与推理能力,执行异轨激光接入、天文观测等任务。
方正证券指出,太空建设数据中心拥有低运营成本、高发电功率、高部署速度等优势,将成为未来解决AIDC能源瓶颈的主要方法之一,成本、部署速度、可扩展性为太空数据中心主要优势。华西证券认为,太空算力“低成本广资源大空间”的特点为商业航天找到了一个稳定长期的盈利模式。当前正处于“天感地算”向“天数天算”过渡阶段。未来随组网计划推进,将形成全球覆盖的空天算力网络。
这里证券之星为大家整理了部分太空数据中心概念股,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概念股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1、普天科技:公司深度参与“三体计算星座”太空在轨AI计算项目,在星间+星地链路、卫星载荷、地面站建设等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2、开普云:公司与国星宇航签订“星算计划”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搭载开悟大模型的AI卫星产品
3、北京君正:公司抗辐射芯片技术应用于低轨卫星,支持星载AI计算
4、寒武纪-U:公司是国内AI芯片头部企业,思元系列芯片用于低轨卫星,参与“星算计划”
5、中国卫星:公司承担三体计算星座组网任务,新一代卫星算力提升10倍,参与星海算网国家级项目 。
6、软通动力:发起“星算计划”,推动2800颗卫星组网
证券之星网站
2025-11-07
证券之星网站
2025-11-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