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15:33:38
证券之星 刘凤茹
在连续三年亏损后,海特生物(300683.SZ)仍未能走出亏损泥潭。2025年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海特生物归属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58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海特生物持续亏损背后,昔日明星产品“金路捷”因退出医保目录收入大幅萎缩,而新药“沙艾特”虽已纳入医保却难短期内扭转亏损。同时,商誉减值、研发投入加剧资金压力。
面对主业疲软与现金流“失血”,海特生物将目光投向香港资本市场。在外界看来,赴港上市成为其寻求资金活水、支撑研发续命的关键一搏。值得一提的是,自8月26日披露2025年半年报后至11月7日期间,海特生物股价区间累计跌去45.16%,恐影响赴港上市的估值定价。
商誉减值加剧亏损
海特生物于2017年8月上市,围绕药品制造和研发服务两条经营主线开展工作,主营业务为大分子生物药、小分子化学药、原料药与医药中间体的生产销售,同时也为国内外的制药企业提供制剂和原料药的CRO、CMO和CDMO技术服务。
2025年前三季度,海特生物实现营业收入4.22亿元,同比下降6.45%;归属净利润亏损1.58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297.78%,扣非后净利润亏损近1.8亿元。
单季度来看,海特生物利润下滑趋势明显且亏损加剧,尤其是第三季度成为沉重拖累。数据显示,海特生物今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47亿元,同比下降11.74%;归属净利润亏损1.19亿元,同比下降600.39%;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429.05%至亏损1.22亿元。
海特生物亏损背后,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准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业绩。公告显示,海特生物对收购天津市汉康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汉康”)100%股权形成的商誉及其资产组进行了减值测试。根据减值测试结果,公司对收购天津汉康股权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约8500万元。
据了解,天津汉康是海特生物于2018年9月以4.28亿元收购而来,前者主营业务涵盖仿制药研发与产业化、生物等效性研究(BE)、一致性评价、注册申报、生物样本检测、BE试验临床现场管理及 MAH合作等全流程服务。
海特生物表示,在全球化与本土经济环境、行业周期及政策调控等多重因素叠加下,国内生物医药研发需求出现阶段性波动,为优化业务结构,公司积极推动品类调整,逐步加大高毛利率创新品种的布局,因2025年当期部分客户转入观望状态,导致公司传统业务板块承压;尽管创新业务已于2025年当期逐步实现商业化落地,但目前整体规模尚小,对公司整体业绩的支撑力仍显不足。公司预计2025年当期营收将面临一定程度的下滑,并由此出现商誉减值迹象。
证券之星注意到,海特生物业绩颓势早已显现:2022—2024年,海特生物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6.89亿元、6.02亿元、6.49亿元,对应归属净利润分别约-0.14亿元、-1.21亿元、-0.69亿元。
明星产品“金路捷”失势
除了并购资产拖累之外,业绩下滑的原因还在于核心产品疲软。
据了解,海特生物的核心产品管线之一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商品名“金路捷”)主要应用于神经损伤修复领域。“金路捷”是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化的神经生长因子新药,属于国家Ⅰ类生物制品。
证券之星注意到,目前,国内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格局,主要包含四家企业:舒泰神的苏肽生(2006年上市)、未名医药的恩经复(2003年上市)、海特生物的金路捷(2003年上市)以及丽珠医药的丽康乐(2010年上市)。
自2013年起,国内鼠神经生长因子市场规模迅速扩张,至2016年达到约33亿元的峰值。随后,在医保控费等政策影响下市场逐步萎缩。在2019年鼠神经生长因子被调出国家医保目录,其市场规模再次下跌。
政策影响下,海特生物老牌产品“金路捷”创收能力明显减弱。2017年、2018年海特生物九成以上收入来自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当期贡献营收分别为7.45亿元、5.46亿元,2019年这一收入降至3.94亿元。2025年半年报显示,“金路捷”营业收入仅为6088.37万元。
除了传统产品“金路捷”,海特生物核心管线还包括注射用埃普奈明(商品名“沙艾特”),这是全球首个获批的DR4/DR5激动剂,针对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沙艾特已于2024年底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今年起正式落地执行,但商业化放量还需时间,短期内难扭亏损局面。
现金流“失血”
证券之星注意到,海特生物资金也不充裕。
2025年三季度末,海特生物货币资金余额为1.7亿元,减少59.55%,主要系报告期支付股权转让款及应付股利款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04.03万元,同比减少374.11%,侧面印证了主营业务的造血能力不足。
尽管业绩持续承压,海特生物仍试图通过研发突破打开长期增长空间。创新药在研管线方面,海特生物有针对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等眼科疾病的治疗。但创新药研发的高投入特性,无疑会进一步加剧资金压力。在此背景下,海特生物近期启动赴港上市计划。
在行业人士看来,“A+H”上市将为企业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缓解财务压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化进程,加速行业的创新升级。
于海特生物而言,港股上市融资,能否破解提升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及推动研发管线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两大难题有待验证。(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凤茹)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