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5 15:51:05
证券之星 赵子祥
2025年以来,华林证券陷入监管、业务、资产及股东层面的多重挑战。从监管端看,3月至10月间,公司因投行业务尽职调查不充分、分支机构员工违规招揽客户等问题多次收到监管罚单,合规管理漏洞凸显。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业务层面,上半年虽实现8.35亿元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5.15%,但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滑45.44%,且该业务陷入亏损,业务结构分化明显;资产与股东端,截至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2.16亿元遭司法冻结,较2024年末激增,同时交易性金融资产、融出资金等受限规模显著增长,部分股东累计质押股份比例提升,流动性与股权稳定性隐忧交织,公司经营承压明显。
各类监管措施密集落下,合规经营存隐忧
10月13日,上海证监局披露的两张罚单将华林证券的合规问题推向台前。华林证券上海分公司因未严格规范员工执业行为,存在个别员工委托证券经纪人以外的第三方进行客户招揽活动的情形,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时任该分公司员工金晓静也因同样的违规行为被出具警示函。这一违规行为直接触碰了证券行业客户招揽的合规红线,反映出公司在分支机构员工执业行为管理上的疏忽。
时间回溯至4月1日,华林证券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监管措施决定。因投行业务存在个别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质控、内核核查把关不严等多项违规,公司及时任分管投行业务高管朱文瑾、时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葛其明被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
投行业务作为券商的核心业务之一,尽职调查与质控内核是防范风险的关键环节,华林证券在这些环节的失守,不仅影响单个项目的质量,也可能损害公司在投行领域的信誉。
而在更早的3月28日,证监会官网披露的罚单显示,华林证券因个别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质控、内核核查把关不严,立项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被采取监管谈话的措施,相关责任人员也一并受到处分。短短半年内,投行业务多次因同类问题受到监管处罚,说明公司在投行业务的合规体系建设上存在缺陷。
频繁的监管处罚不仅会对公司的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业务开展受限,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对于华林证券而言,如何重塑合规文化,加强内部风控体系建设尤为迫切。
资管业务收入萎缩、营业利润率有待优化
华林证券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营收高增但业务结构呈现调整的成绩单。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达8.35亿元,同比增长35.15%。从业务构成来看,财富管理业务以5.03亿元的收入规模、60.28%的营收占比,持续稳居第一增长极,同比增幅34.92%,展现出强劲的客户服务与产品销售能力。
不过,业务板块也出现了部分分化。自营业务收入提升但占比相对减小,营收占比26.39%;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679.38万元,同比大幅下滑45.44%,营收占比仅0.81%,而上年同期占比还能达到2%以上。
资管业务收入下滑,既可能是受行业资管新规转型深化、通道业务持续压缩的大环境影响,也可能反映出公司资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主动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此外,华林证券2025年上半年业务利润率呈现显著分化格局,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盈利韧性凸显,自营业务利润率同比略有下降,资产管理业务则陷入亏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超过100个百分点,公司整体营业利润率为47.71%,同比上升7.29个百分点。
投资银行业务营业利润率依旧为负,虽较上年同期有所好转,但整体规模和盈利能力仍有待修复,其他业务方面,营业利润率同比上升119.19个百分点,尽管仍为-2.70%的微亏状态,但收入端因另类投资和私募子公司投资标的公允价值变动上升及政府补助增加,实现123.40%的同比高增,成本仅增长3.39%,后续若能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资产风险与股东质押双压,流动性隐忧凸显
除了业务层面的问题,华林证券在资产权利受限和股东股份质押方面也存在不小的风险隐患。
在资产权利受限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受限金额达2.16亿元,受限原因为司法冻结,而2024年末该科目受限金额仅为1181.31元。
货币资金作为公司流动性最强的资产,遭遇如此大规模的司法冻结,不仅直接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效率,也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潜在法律纠纷和信用状况的担忧。尽管公司未披露具体冻结原因,但这一事项无疑给公司的运营增添了不确定性。
同时,其他资产的受限规模也有所变化。交易性金融资产因“股权未过户、卖出回购交易质押”受限金额略有增加;其他债权投资、融出资金因“卖出回购交易质押”受限规模大幅增长,分别增至85.60亿元、1.20亿元,较期初的11.45亿元、0.20亿元增长显著。
这种大规模的资产质押,虽然可能是公司开展信用交易、盘活资产的手段,但也意味着公司面临着更高的质押风险,一旦市场出现不利变化,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公司的资产质量和流动性。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股东股份质押方面,华林证券的两大股东质押动作频繁。9月30日,公司公告披露,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部分股份解除质押并再质押。
据公告,立业集团于2025年9月26日解除质押155,000,000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8.91%,占公司总股本比例5.74%,质权人为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同时,立业集团于当日再质押22,000,000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1.26%,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81%,质权人同样为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质押用途为自身生产经营。
值得一提的是,控股股东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25年9月29日已累计质押股份4.58亿股,占其持股总数的26.33%;股东深圳市怡景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已累计质押股份2.4亿股,占其持股总数的49.51%。
频繁的股份质押往往被视为股东资金紧张的信号。虽然公司在公告中表示目前不存在平仓风险或被强制过户风险,但如此高比例的质押仍让投资者心存疑虑。一旦未来股价出现大幅波动,质押股份有触发强制平仓的可能,这不仅会影响股东的资金链安全,还可能导致公司股权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对公司的经营战略和日常运作产生冲击。
2025年的华林证券,在监管、业务、资产和股东层面接连遭遇多重挑战。监管罚单的密集来袭暴露了公司合规管理的薄弱;业务结构的严重分化,尤其是资管业务的下滑,削弱了公司的盈利多样性;货币资金的司法冻结和大规模资产质押,给公司的流动性和资产质量蒙上阴影;股东高比例股份质押则增加了公司股权结构的不稳定性。(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
格隆汇
2025-10-1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10-15
创业最前线
2025-10-15
格隆汇
2025-10-15
港湾商业观察
2025-10-15
格隆汇
2025-10-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