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6 15:46:25
证券之星 李若菡
2025年上半年,新光光电(688011.SH)亏损态势仍在持续,公司收入也出现下滑,同比跌超五成。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在2022年至2024年已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始终未能突破2亿元。加之今年上半年的亏损,近三年半累计亏损金额已达约1.53亿元。公司光学目标与场景仿真系统收入大幅缩水,拖累了上半年的营收表现。同时,公司光学制导产品尚处于研发阶段,未形成批量化生产,导致该产品毛利率为负,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不仅如此,上市近六年时间,公司首发募投项目遭遇多次延期,目前进展尚未过半,进展较为缓慢。
支柱业务收入缩水超六成
公开资料显示,新光光电主营业务聚焦于军工电子信息行业,涵盖光学制导、光学目标与场景仿真、激光对抗和光电专用测试四大核心领域。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亿元、1.62亿元、1.7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67.2万元、-3916.8万元、-6795.8万元,亏损幅度逐年扩大,公司已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始终低于2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营收增长缓慢主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原有批产型号未能保持持续增长,其光学制导及激光对抗方向新研发的多个型号任务产品,尚未进入批量生产供货阶段,而民品产品尚未形成稳定的市场占有率。此外,公司应收款项账龄延长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以及政府补助减少,导致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承压。
2025年上半年,新光光电的亏损态势不仅未得到改善,公司营收还出现大幅下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28.08万元,同比下降58.77%;归母净利润为-2078.73万元,同比亏损加剧。经计算,公司近三年半累亏金额约 1.53亿元。
光学目标与场景仿真系统业务作为公司的第一大收入来源,该业务收入大幅缩水影响公司上半年的收入表现。2025年上半年,由于公司承接的系统级项目尚处于生产及装调阶段,已交付客户的产品涉及到大系统的联调、测试,项目验收周期长,未达到验收条件,导致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65.89%。
证券之星还注意到,新光光电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总营收的比例较高。一方面,公司所处的产业链结算链条长、验收程序严格,导致整体回款周期较长;另一方面,公司收入集中于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年末时点尚未进入主要回款期,致使应收款项余额较高。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2.13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00.9%。
光学制导产品毛利率告负
今年上半年,新光光电毛利率的大幅下滑,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3.4%,同比下滑了31.49个百分点。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毛利率下滑与光学制导产品有关。由于公司近年来新研制的光学制导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批量化生产,该业务毛利率出现明显波动。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光学制导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25.09%、-62.96%、-43.07%。
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光学制导产品毛利率为负,主要因相关产品为研发类项目,从研制到批产周期长、技术难度大,项目成本较高,进而影响毛利水平。
受此影响,新光光电整体毛利率也呈现波动下行趋势。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5.2%、31.6%、13.4%。
面对亏损压力,公司积极推进降本控费。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管理及研发费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比下滑幅度分别为35.54%、18.45%、24.08%。但降本控费未能扭转公司亏损局面。公司在半年报中提及,由于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减少,且毛利水平已不足以覆盖公司的各项费用,最终导致本期出现亏损。
在业绩亏损的同时,新光光电的“造血”能力也较为薄弱。最近一年及一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56.8万元、-3358.6万元,均为负值。
业绩下滑之外,新光光电近期还遭到了大股东的减持。2025年8月,公司股东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先后两次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经统计,基金会两次累计减持新光光电100万股股份,减持比例达1%。此次减持后,基金会持股比例由5.82%降至4.82%,不再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
上市6年募投项目进度未过半
证券之星注意到,新光光电的IPO募投项目因多次延期受到交易所的问询。作为科创板首批军工企业,公司于2019年上市时共募集9.53亿元资金,扣除发行费后募资净额为8.65亿元。
除了补流之外,公司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批产线升级改造及精密光机零件制造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一)、睿光航天光电设备研发生产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三),对应投入金额分别为2.5亿元、2.3亿元、1.36亿元。
按照原定计划,项目一及项目二的建设周期为两年,预计达到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1年7月;项目三的建设周期为三年,预计达到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2年7月。
证券之星注意到,募集资金到位后,新光光电对三个首发项目进行了多次延期。项目一及项目二的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最终延期至2025年12月,项目三则延期至2026年12月。对于延期原因,公司解释为“不可抗力因素以及总体单位、最终用户不可控因素”。
由于募投项目进展较慢且多次延期,交易所在今年7月下发的年报问询函中,要求公司具体说明募投项目后续建设安排,是否存在再次延期风险。
据最新披露,截至2025年6月末,新光光电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4.1亿元,累计投入进度为47.42%。这意味着,上市近六年后,公司募投项目整体完成度尚未过半。具体来看,项目一、项目二及项目三的累计投入金额分别为294.9万元、1.13亿元、4097.19万元,投入进度分别为1.18%、49.23%、30.21%。
值得注意的是,在募投项目推进缓慢的背景下,新光光电多次动用闲置募集资金用于理财。最近一次为2025年8月29日,公司公告拟使用不超过2亿元闲置资金用于购买通知存款、定期存款等低风险投资产品。(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李若菡)
格隆汇
2025-09-26
格隆汇
2025-09-26
格隆汇
2025-09-26
格隆汇
2025-09-26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9-26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9-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