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东阳光药创新资本运作难掩营收支柱危机,磷酸奥司他韦收入“腰斩”致业绩“失速”,市占率一年跌没10%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3 10:08:49

证券之星 刘凤茹

赴港上市热潮持续升温,东阳光药(06887.HK)于8月7日正式成为港股的一员。东阳光药此番上市采用“吸收合并私有化+介绍上市”创新方案,也是港股首例。东阳光药提到,通过全面整合,消除关联交易,扩大规模经济效应。

对于东阳光药的上市,投资者情绪趋于谨慎。上市首日至今(8月12日),东阳光药股价累计跌去5.39%。这背后,纵有赴港上市热潮下标的不再稀缺的客观因素,也有东阳光药业绩支撑不够的内在原因。

证券之星注意到,尽管东阳光药手握150款全球获批药物,但抗流感药才是营收支柱。在抗流感市场竞争加剧下,东阳光药正为过度依赖单一爆品磷酸奥司他韦(商品名:可威)付出代价。2024年,磷酸奥司他韦收入“腰斩”直接拖累东阳光药营利双降,其中净利骤降九成之多,磷酸奥司他韦的市场份额也减少了10个百分点。实际上,面对单品依赖危机,东阳光药积极推进多元化布局。不过,新业务贡献度与市场份额难与磷酸奥司他韦比肩。

H股首例“吸收合并+介绍上市”破冰,投资者热情趋谨慎

据官网资料,东阳光药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综合性制药公司,从事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专注于创新药,也涉及改良型新药、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经过二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已建成独立自主的研发平台,达到国际标准的生产设施与全方位销售网络,公司战略性地专注于感染、慢病及肿瘤等治疗领域。

截至上半年,已有43家顺利登陆港股,而去年同期仅为30家。上半年港股IPO募集资金达到1067.14亿港元,超过去年全年的876.77亿港元,募资规模位居全球榜首。其中,医药生物行业募资金额高达156亿港元,并有10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内地药企赴港上市的队伍越来越长。港股IPO盛宴下,东阳光药也趁势上市。

证券之星注意到,不同于传统IPO方式,此次东阳光药采用的是“吸收合并私有化+介绍方式”上市。

此前,东阳光药持有港股上市公司东阳光长江药业51.41%股权,东阳光药通过吸收合并方式将子公司东阳光长江药业私有化,并将根据换股比率向全体换股股东发行H股,作为换股的对价,该发行方式不涉及新股发行与资金募集。而被吸收合并的东阳光长江药业已在7月29日完成了最后一个交易日,并于8月5日正式退市。

8月7日,东阳光药以股票代码“06887.HK”挂牌交易,标志着首例“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介绍上市”方案正式落地。分析指出,东阳光药不仅打破了传统资本运作方式的时间壁垒,降低了企业因收购产生的资金摩擦成本,同时还能有效保证股东权益。

东阳光药表示,在合并前,依据避免同业竞争协议,东阳光长江药业仅负责药品在中国境内的商业化,东阳光药仅负责药品研发及境外销售。通过全面整合,将推进药品研发、生产及商业化的垂直一体化经营管理。可实现长期价值创造,消除关联交易,提高运营效率,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并提升在资本市场的整体表现。

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资本并未疯狂追捧。上市首日,东阳光药以平盘收盘,此后8月8日、11日两个交易日持续承压。8月12日,东阳光药收盘仅微涨0.18%,但当天盘中一度创下52港元/股的新低。

营收支柱磷酸奥司他韦“断崖式”下滑,其他药物难扛大旗

截至2025年6月,东阳光药在全球(包括中国、美国及欧洲)拥有150款获批药物,还有超过100款在研药物,包括在中国的49款1类创新药,其中1款获NMPA就上市审评的创新在研药物及10款在研创新药处于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2022—2024年,公司从销售慢病治疗药物获得的收入分别为5.17亿元、5.81亿元及10.68亿元,分别占该等期间总收入的13.6%、9.1%及26.6%。

不过,抗感染药才是东阳光药的营收支柱。东阳光药现有的抗感染产品组合主要包括公司的畅销产品可威(磷酸奥司他韦),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特别是甲型及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一款自主研发的创新药东卫恩(磷酸依米他韦),用于治疗丙型肝炎;及三款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的仿制药,即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及盐酸莫西沙星。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东阳光药抗感染药物销售收入分别为32.43亿元、57.46亿元及27.98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85%、90%及69.6%。

证券之星注意到,磷酸奥司他韦药物才是东阳光药创收的主力。2022-2024年,东阳光药的磷酸奥司他韦药物(包括畅销产品可威)销售收入分别为30.97亿元、55.46亿元、25.81亿元,占年度收入的81.2%、86.9%及64.2%。

磷酸奥司他韦药物营收波动也直接影响东阳光药的业绩。反映到财报上,2022年—2024年,东阳光药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8.14亿元、63.86亿元、40.19亿元;年内利润分别约-14.16亿元、10.14亿元、2480.3万元。

东阳光药表示,2022年业绩亏损,主要源于2022年可威销量较往常为低,原因是出行限制、社交距离措施及企业停业大幅减少人流,并增加了广泛的流感预防措施,令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2023年业绩回暖主要由于解除出行限制、社交距离措施及企业停业后社会活动恢复正常,带动2023年流感发病率上升,令收入增加,导致年内净利增加。2024年净利下降,主要由于2024年季节性流感暴发的发病率较2023年下跌,导致收入减少。

不仅如此,国内的抗流感药物市场竞争激烈。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抗流感药物市场规模达67亿元,国内生产流感药物的药企超过120家,仅磷酸奥司他韦这一品种就有70多家竞争对手。2024年,东阳光药的磷酸奥司他韦产品的市场份额占中国磷酸奥司他韦总体市场的百分比由2023年的64.8%减至2024年的54.8%。

东阳光药业绩承压持续。招股书显示,东阳光药2025年第一季度的收入较2024年第一季度减少40.7%。一方面是2023年底属于流感高发期,促使分销商大幅增加2024年第一季度磷酸奥司他韦的采购,公司于2024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便相对较高。另一方面,由于2024年底属于流感高发期,分销商于2024年底增加磷酸奥司他韦的采购,为2025年1月中国春节假期前的流感季节做准备。然而,由于流感暴发的实际严重程度不高,且流感季节的持续时间较原先预期为短,分销商于2025年第一季度减少向公司采购新的磷酸奥司他韦。(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凤茹)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