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财经
2025-07-16 17:47:39
7月以来,银行系统的“降息潮”余波未消,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一场围绕资金的争夺战悄然升级。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国有大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普遍跌破1%,二、三、五年期利率也均处于1%至1.3%之间,而根据普益标准数据,6月份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仍维持在1.43%,这一利差为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争夺客户和资金提供了发力空间。从广发银行智能金服务的全面升级,到招银理财单户持仓上限的大幅放宽,再到招银理财、浦银理财等机构的渠道扩张,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多维升级”正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表示,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仍保持优势,形成了明显的利差空间;同时,这类产品作为低风险的活期理财工具,成为银行留住客户的关键抓手。因此,为防止资金流向其他投资渠道,银行通过提升产品收益率、优化流动性管理、扩大单户持仓上限等方式增强吸引力,此外还通过拓宽销售渠道、灵活配置底层资产进一步强化产品竞争力。这一策略既是应对存款流失的被动选择,也是金融机构主动适应低利率环境、优化资产结构的战略举措。
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核心吸引力始终围绕“收益”展开。在存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底层资产的调整提升产品收益率,成为各家机构的首要任务。以广发银行为例,其于7月7日发布公告称,为更好地服务广发银行客户,提升旗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智能金”整体收益水平,拟于7月14日起对智能金服务进行升级,具体升级内容为下架原有3只A类货币基金产品,新增3只B类货币基金产品。这一调整不仅优化了资产配置结构,还通过B类份额的引入降低了费用成本,从而实现整体收益水平提升。
此外,对于银行理财机构而言,精简费率也是提升产品收益的重要手段。近期,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中银理财、兴银理财、华夏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密集发布公告,宣布对旗下多款产品开展阶段性费率优惠,涉及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托管费等。济安金信数据显示,2025年主流理财产品管理费率已降至0.05%至0.15%区间,与往年同期相比显著下降。从结果上来看,降费举措直接提升了产品的净收益,增强了对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吸引力。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提醒,简单降费虽能短期提振理财产品销量,但难以持续支撑产品竞争力,随着市场利率进一步走低,银行理财需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始试水浮动管理费率,将费率水平与产品业绩挂钩。以招银理财为例,7月8日,该公司推出一款名为“招智睿远平衡(安盈优选)68期”的浮动管理费率理财产品,权益类资产计划配置比例为0%至40%,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封闭期为三年。该产品设置每年0.25%的固定管理费率(显著低于同系列产品0.4%至0.6%的常规管理费率),在此基础上,实行管理费率分档计提,与产品业绩挂钩。
招银理财相关人士解释称,推出管理费分档计提产品,一方面,经过了对市场点位、产品策略、投资经理风格理念、历史业绩等多方面评估,希望通过费率机制创新绑定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向投资者传达信心;另一方面,随着新经济、新消费等渐成趋势以及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推动,今年以来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提升。
普益标准研究员张翘楚分析指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推出浮动管理费机制是理财公司差异化竞争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创新的收费模式,理财公司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提高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不过,张翘楚同时强调,短期内部分理财公司在投资管理方面或将面临一定的挑战。由于浮动管理费产品设计与风控的复杂性相对较高,这需要理财公司具备相对更高的投研能力,如若在投研与风控能力方面的升级转型较慢,短期内可能将同步面临营收承压的情况。
除了产品收益,销售渠道的拓展也是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触达客户的关键。过去,这类产品多依赖母行渠道销售,覆盖范围有限,难以满足区域市场的理财需求。2025年以来,这一局面被迅速打破,多家头部理财子公司纷纷加大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力度,促进渠道下沉,覆盖范围从股份制银行扩大至城商行和农商行。以招银理财为例,其“招赢日日金”系列产品新增了多家代销机构,包括吉林银行、台州银行、长沙银行、宁波余姚农村商业银行等城商行和农商行。
另外,针对高净值客户及机构投资者的需求,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近期还同步推进单户持仓上限的调整。例如,7月14日,招银理财发布公告,将“招赢日日金97号现金管理类理财计划”的单一投资者持有上限从100万元调整为1亿元,单笔申购上限同步上调。持仓上限的放宽,不仅有助于满足大额闲置资金的理财需求,还能够通过规模优势获取更优质的底层资产配置。
在当前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多维度升级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银行理财市场注入了活力。然而,高政扬认为,随着利率下行,受底层资产收益下降影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与其他产品相比可能将缺乏竞争力,未来,这类产品的设计需更趋精细化,进一步优化底层资产配置,并通过差异化服务提升客户黏性。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7
证券之星财经
2025-07-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5
证券之星财经
2025-07-14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央行网站
2025-07-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