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英诺赛科递表港交所:三年累亏67亿,第一大客户兼供应商,研发缩水频遭专利诉讼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作者:陆雯燕

2024-06-28 10:16:33

6月12日,专注于氮化镓功率半导体的英诺赛科(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诺赛科”)披露了招股书,向港股发起冲击。

招股书显示,近年来,英诺赛科收入翻倍增长,但利润却始终深陷亏损,2021-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期”)累计亏损高达67亿元。而这背后,是巨大的费用支出“吞噬”了利润。

证券之星注意到,报告期内,英诺赛科第一大客户的角色每年都在变动。值得一提的是,客户G在2023年与英诺赛科首次交易,以32%的收入占比登顶第一大客户。然而,其附属公司供应商F更早一步与英诺赛科开始合作,并连续两年进入大供应商名单。

从研发阶段进展至大规模生产阶段,英诺赛科研发开支逐年减少,但作为企业核心创造力的重要保障,其知识产权遭遇外国竞争对手的专利“围剿”。

深陷亏损,毛利率持续为负

资料显示,英诺赛科成立于2017年7月,致力于氮化镓功率半导体行业及生态系统的创新。公司的氮化镓产品包括氮化镓晶圆、氮化镓分立器件、氮化镓集成电路及氮化镓模块。产品覆盖各种应用,包括消费电子、可再生能源及工业应用、汽车电子以及数据中心。

根据招股书,英诺赛科是全球首家实现量产8英吋硅基氮化镓晶圆的公司,亦是全球唯一具备产业规模提供全电压谱系的硅基氮化镓半导体产品的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收入计,英诺赛科2023年在全球所有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公司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33.7%。

随着产能及产品供应扩大以及核心技术的成熟,英诺赛科收入大幅增长。2021-2023年,英诺赛科分别录得营收约6821.5万元、1.36亿元、5.93亿元,2022及2023年的增幅分别为99.7%、335.2%,复合年增长率为194.8%。

虽然营收飙升,但盈利水平却未同步跟上。报告期内,英诺赛科净亏损分别为33.99亿元、22.05亿元以及11.02亿元,虽然亏损收窄,但三年亏损合计仍高达67.07亿元。若以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其各期经调整净亏损为10.81亿元、12.77亿元、10.16亿元。

英诺赛科表示,经营亏损主要是由于生产设备在实现规模经济前大幅折旧,大额研发开支及不断增加的销售及营销开支。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产生的运营开支(包括研发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及行政开支)分别为8.69亿元、8.5亿元及6.86亿元,分别占各期总收入的1274.25%、623.94%及115.72%。

此外,由于处在业务发展的早期阶段,英诺赛科报告期内分别录得毛损1.82亿元、3.94亿元及3.62亿元。2022年毛损激增主要是因为公司由2021年初始研发阶段过渡至2022年量产阶段,并且毛利率出现波动。此过程中,投入使用的工厂、建筑物以及设备及机械的数量不断增加,折旧及摊销以及工程维护成本不断增加。

从产品端来看,英诺赛科的毛利率波动较大,且未实现扭正。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266.1%、-289.4%、-61%。2023年毛利率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氮化镓产品量产规模扩大及良率有所改善,销量迅速增加,以及氮化镓模块开始录得销售。

第一大客户更迭频繁

招股书显示,英诺赛科的客户包括领先的半导体制造服务供应商、专门从事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高科技公司以及汽车OEM的一级供应商。2023年,英诺赛科向中国和海外(主要包括亚洲及欧洲)约100名客户提供氮化镓产品。

英诺赛科的产品主要通过直销及分销方式销售。具体来看,直销方式主要销售氮化镓晶圆、模块及部分分立器件。来自直销客户的收入由4390万元增至4.17亿元,各期收入占比分别为64.4%、37.1%及70.3%。而经销产品主要是氮化镓分立器件,报告期内经销收入从2431.5万元增长至1.76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35.6%、62.9%及29.7%。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功率半导体行业高度集中,前十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合计为66.9%。行业特点导致客户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到公司营收的稳定。

报告期内,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4333.7万元、5412.9万元、3.34亿元,占各期总收入的63.5%、39.7%及56.3%。

证券之星注意到,报告期内,英诺赛科的大客户稳定性不高,仅客户B、客户C连续三年“坚守”在前五大客户名单。各期第一大客户更如流水般更替,分别为客户A、客户F、客户G。各期来自第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2.7%、10.2%及32.1%。

证券之星注意到,客户G主要向英诺赛科购买氮化镓模块,在2023年首次交易就一跃成为第一大客户。深究发现,供应商F为客户G附属公司,为英诺赛科的氮化镓模块提供测试及组装服务。

招股书显示,客户G在2011年于福建成立,并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其为领先的电池制造商,专长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及能源储存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供应商F在2018年于深圳成立,主要从事先进电力电子设备的研发、制造与应用。

供应商F于2022年进入英诺赛科的合格供应商名录。2022及2023年,英诺赛科向供应商F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03亿元及1.07亿元,分别占总采购金额的12.3%及17.2%,系当期第一及第二大供应商。

八成主要发明专利系2023年获得

英诺赛科在招股书中坦言,氮化镓材料及产品的研发、设计及生产属资本密集型,持续专注于尖端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亦需要大量投资。

各期英诺赛科的研发开支分别为6.62亿元、5.81亿元及3.49亿元,呈逐年下滑的态势,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970.02%、426.73%、58.84%。对于研发开支的减少,英诺赛科解释称,对研发的高额前期投资使我们能够建立市场领导地位,并有望产生长期成果。随着我们从研发阶段(其特点是密集测试及验证)进展至大规模生产阶段,研发开支有所减少。

随着我们的技术成熟以及产品良率不断提高,我们预期研发效率将提高,工程测试费用会减少,英诺赛科补充道。

具体来看,英诺赛科的研发开支主要包括僱员开支、工程测试开支、折旧及摊销,其中工程测试开支占比从2021年的74.6%降至26.8%。

英诺赛科表示,我们的成功及竞争优势部分取决于我们开发及保护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的能力。

截至2023年末,英诺赛科累计获得213项专利,其中包括173项发明专利及40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480项专利申请,涵盖芯片设计、器件结构、晶圆制造、封装及可靠性测试等关键领域。

证券之星注意到,招股书中,英诺赛科列出了15项主要发明专利,其中12项系2023年获得授权。

另一方面,在研发开支逐年递减的同时,英诺赛科也陷入了多项知识产权诉讼。报告期内,英诺赛科的若干产品潜在知识产权侵权,被两名竞争对手提出三项诉讼。目前,所有诉讼事项仍处于相对较早阶段。若判决不利,公司可能会被禁止生产或销售侵权产品及╱或责令支付金钱赔偿。

英诺赛科并未披露两名竞争对手的具体信息,但市场揣测系英飞凌与Effcient Power Conversion(以下简称“EPC”)。今年3月,英飞凌在官网发布消息称,英飞凌正在就英诺赛科侵犯其拥有的一项与氮化镓技术有关的美国专利寻求永久禁令。该专利权利要求涉及氮化镓功率半导体的核心方面,包括提高英飞凌专有氮化镓器件可靠性和性能的创新技术。该诉讼在加利福尼亚州北区地方法院提起。

此外,有媒体获悉,英飞凌近日也向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提起了相应的诉讼。据悉,英飞凌在此次投诉中声称英诺赛科侵犯了其三项专利。慕尼黑地方法院于6月12日颁布了初步禁令,要求英诺赛科不得在纽伦堡举办的PCIMEurope2024上展示其被诉产品。

据媒体报道,EPC则在2023年向加州地区法院以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称英诺赛科侵犯了其四项专利,涵盖了EPC专有的增强型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和大批量制造工艺的核心方面。今年4月27日英诺赛科官网消息,就英诺赛科主张EPC四件专利无效事宜,目前美国专利商标局均已做出立案决定。(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

证星董秘互动

2024-06-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