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

私募公司分分合合 投资者宜处变不惊 关键选好基金经理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9-05-13 07:55:01

(原标题:私募公司分分合合 投资者宜处变不惊 关键选好基金经理)

  近期,私募机构上海锐天分家的信息在朋友圈广泛传播。作为知名量化私募,投资者关心的是分家之后的上海锐天产品业绩会否受影响。锐天的两位合伙人一位擅长以各种操作手法实现日内交易,另一位擅长股票多头的阿尔法策略。本来两人优势互补。分家之后,锐天的产品何去何从?笔者认为不妨回顾一下,私募行业创始团队分道的案例。这些案例显示,对于持有人来说,基金经理是决定产品业绩的最大变量。如果私募分家并未影响产品基金经理,持有人不必过度焦虑。

  分分合合

  “分家”在私募行业并不少见。

  成名于2008年的金中和,成立之初采用的双基金经理制度。基金经理邓继军和曾军一个擅长自下而上挖个股,一个擅长自上而下从宏观趋势进行资产配置。二人投资理念出现分歧,邓继军在2010年选择离开。2011年成名的呈瑞,从一开始就饱受质疑。2013上半年,芮崑清空手中股份,离开呈瑞投资。此后,呈瑞投资股东结构、基金经理到投研团队大换血。

  创世翔投资在2014年在连续两年冠军后,名气达到顶点,但繁华过后一地鸡毛。2014年4月,团队争夺交易权限,甚至把相关券商被告上法庭。这起“宫斗”的直接原因就是2013年创势翔业绩一骑绝尘,众多渠道抢着发产品,由于利益分配问题导致的团队决裂。

  资管行业,人员的分分合合,或许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私募行业并非所有的分手都“剑拔弩张”,业内也有一些分手的佳话。

  《富可敌国》中引用了这样一个例子:“1992年秋的公司聚会上,老虎基金当时的CEO罗伯逊给大家引荐了他的宏观分析师‘这两位是大卫和巴里,他们去年赚了10亿美元’这样的引荐给这两人筹集自己的资本带来了方便,1993年春天,他们退出老虎基金建立了自己的对冲基金。”无论是和平分手还是撕破脸分手,对于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人员变动会不会影响产品业绩。

  买基金盯准基金经理

  如果投资的私募产品所在公司出现核心人员分道扬镳,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还是要回到投资的最初的起点,找到最适合的基金经理。什么是最适合的基金经理?尽管投资是高智商行业,但笔者认为德在才之先。

  巴菲特说“当寻找受雇的职员时,你要从中寻找三种品质——正直、勤奋、活力。如果他们不拥有第一品质,其余两个将毁灭你。对此你要深思,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如果你雇用了没有第一种品质的人,你实际上想要他们既哑又懒。”

  私募基金替客户管理资产,收取管理费和业绩报酬,职业道德是对其投资的约束。如果失去了道德,一开始就输了。

  私募基金基金经理本质与客户利益较为容易达成一致。其一,在利益机制上绑得更紧。私募基金收益来源于业绩提成,而不是管理费,业绩好才能双赢,业绩差是双输。这也是私募这种机制自身的稳定机制。因为,出来做私募基金经理,不少是公募、保险、券商的资深投资经理,机会成本较大。做不好业绩,等于职业生涯结束;其二,私募的竞争格局更为清晰。私募的收费更贵一点,相当于为一个品质好的东西付出了更高价格。

  私募的“分家”将来可能还会有,越是大的私募越可能“开枝散叶”。还是回到选基金选人的本源上来,即便私募公司分家,基金经理德才兼备也有望维持基金业绩稳定。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3-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