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指标”预示A股进入大底阶段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2018-08-19 11:33:38

  “股神”巴菲特运用独特的“巴菲特指标”作为其判断股市整体风险大小的投资指标,根据其本人以往投书美国媒 体所言,这一指标指的是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巴菲特认为,如果这一比值处于70%至80%的区间内,买进股票就会有不错的收益;而如果在这个比值偏高时买进股票,就等于在“玩火”。正因为如此,在近期美股的“巴菲特指标”上升至接近140%的历史高位,超过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的水平时,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公司持有现金的金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100亿美元。显然,满手现金的巴菲特认为已经连续走牛超过9年的美国股市,存在一定程度的见顶风险。

  “巴菲特指标”预示A股进入大底阶段

  如果说“巴菲特指标”预示美股风险的话,那么对A股来说,这一指标则预示着长线投资价值的来临。早期A股因为上市公司数量有限,尚无足够的代表性,而在目前主要大型公司都已经上市的情况下,这一指标就具有相当程度的代表意义。根据交易所的公开数据,目前沪市的总市值约为28.76万亿元,深市总市值约为18.71万亿元,二者合计大约是47.47万亿元,而201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万亿元,单纯计算A股总市值的“巴菲特指标”只有57.39%,不仅远远低于美股,也大大低于巴菲特指出的70%至80%的大底区间。

  不过,如果分子单纯计算A股的总市值也不太精确。中美两国的差别在于,美国主要上市公司大多在美国本土上市,而中国除了A股之外,还有大量在香港上市的H股、红筹股,以及在美国等上市的海外中概股。在港上市的部分,根据港交所的统计,今年7月底港股总市值为32.9595万亿港币,而内地在港上市企业占了66.6%,初步换算是21.95万亿港币,折算成人民币大约是19.25万亿。海外中概股则比较分散,根据国泰君安证券今年三月份的研报,今年三月在美上市的中资民企股市值约为6.1万亿人民币。如果将A股、H股和海外中概股粗略加总,大约是72.82万亿人民币,算下来“巴菲特指标”大约是88%,虽然没有到80%以下的水平,但依然远远低于美股。

  而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大陆经济增速较快,“巴菲特指标”的分母也并非静止不动,随着时间推移将会显著增长,如果总市值没有相应增长的话,“巴菲特指标”也会随之下移,更加凸显投资价值。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的GDP增速为6.8%,按照这一增速的话,2018年GDP将达到88.33万亿元。如果三部分合计的总市值维持72.82万亿元不变,2018年末“巴菲特指标”将下降到82.44%,2019年末更有望跌破80%大关。因此,从“巴菲特指标”的角度看,A股确实又进入到了一个大底的阶段,至少是底部的左半侧。

  外资不断逢低加码买入A股

  和“巴菲特指标”互相印证的,则是A股的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指标,在全球股市中也处于价值洼地的状态,接近历史上重要底部的水平。也正因为“巴菲特指标”的低估,外资在今年A股的回调过程中,不断逢低加码买入。目前,外资持股占A股流通股市值的6%,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就在本周,MSCI进行纳入A股的第二步,通过季度指数评审之后,纳入A股比例提高至5%,并于9月1日正式执行。与此同时,继MSCI之后,另一家国际指数富时罗素有望将A股纳入,权重有望超过MSCI中A股的比例。在国际指数编制公司争先向A股伸出橄榄枝之后,外资涌入A股的态势仍将延续,甚至有望在中美估值差的引导下,出现从美股向A股、港股移动的趋势。

  当然,“巴菲特指标”预示大底渐近,并不表示A股立刻见底回升,马上重回牛市,特别是在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美股面临最长牛市可能终结的情况下,A股“磨底”仍然是免不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A股内部的结构化变动仍将持续,高估值、纯题材炒作的个股不可避免将走向价值回归,能成为市场中流砥柱的,唯有外资和内资长线机构投资者青睐的低估值、能带来持续回报的优质公司。因此,在底部构建的过程中,原本就处于弱势的散户投资者,更应当减少操作,通过蓝筹股指数基金来分批布局,收获中长期A股确定性较高的胜利果实。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3-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