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复苏新格局令全球经济风险重心大迁移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8-04-21 16:23:42

  在风险层面,全球风险重心将从危机十年的复苏风险加速转向后危机时代的换挡风险。在政策层面,全球政策转型将继续演进。走出危机阴影之后,各国政府有望进一步推动供给侧改革,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激励科技创新、提振全要素生产率等举措,加快增强长周期复苏动力。跨境技术交流是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石。近年来,中国和韩国已在诸多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源泉。中国有望加速成为跨境科技交流的辐射极。

  自今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大幅上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以来,全球市场接连遭遇系统性调整、贸易摩擦升级和中东局势的冲击。本周二,IMF发布最新经济预测,维持全球增速预期不变,认为一季度外部冲击影响有限。

  根据IMF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WEO),全球经济真实普遍的复苏趋势得到确认,尤其在三个方面得到充分彰显。

  其一,全球经济复苏动力稳固。IMF最新预测数据显示,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均为3.9%,较1月预测值未衰减。这一稳定的增速,从相对变动来看,较去年10月预测值提升了0.2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为近十年罕见。绝对水平不仅大幅超出危机十年(2008年至2017年)的年均增速3.4%,亦高于1980年至2017年的历史年均增速 3.5%。

  其二,复苏的真实普遍特征持续强化。作为主动收紧货币政策的先行者,美国经济虽然在一季度承受了金融市场的巨大压力,但增长动力不弱反强。继1月IMF上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后,本次报告再度将今明两年美国增长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加之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复苏回暖,今年发达国家增长预测值较1月上调0.2个百分点。“金砖五国”中一度疲弱的巴西、南非重新振作,两国今年预期增速依次较1月提升0.4个和0.6个百分点。2019年新兴市场总体预测增速较1月预测值上调0.1个百分点。

  其三,外部风险冲击影响有限。一方面,虽然当前贸易摩擦阴霾笼罩,但IMF最新预测数据显示,今明两年全球外贸总量有望加速回暖,增速较1月预测值分别攀升0.5个和0.3个百分点。这表明,贸易摩擦实际的经济冲击有限,难改复苏大势。另一方面,由于年初以来地缘局势的恶化,中东和北非地区的今年预期增速下调0.2个百分点,但这对全球总体复苏格局影响甚微。

  对此,我们认为,这场金融市场的系统性调整,本质上将夯实全球经济长期增长动力。在短期洗礼之后,真实普遍的复苏将重塑全球经济新格局。

  全球经济的风险重心和政策应对亦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在风险层面,全球风险重心将加速迁移,从危机十年的复苏风险,转向后危机时代的换挡风险。随着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持续推进,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环境可能过快收缩,导致投资者情绪逆转、金融市场震荡,并对新兴市场造成外溢冲击,今年2月全球市场的系统性调整有可能重演。危机期间遗留的全球贸易失衡尤待消解,各国内向型政策可能进一步推动贸易摩擦升级。而在中东地区,地缘局势显著激化,军事冲突的风险或将持续存在。

  在政策层面,全球政策转型将继续演进。走出危机阴影之后,各国政府有望进一步推动供给侧改革,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激励科技创新、提振全要素生产率等举措,加快增强长周期复苏动力。为打破货币幻觉、应对换挡风险,全球货币政策将保持“美国主动收紧、欧日被动收紧”的大趋势,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有望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及时修复央行资产负债表,控制宏观杠杆水平,平抑内外债务风险。

  本次WEO报告的分析性章节还表明,如果以发动贸易战保护本国制造业,实际作用有可能是饮鸩止渴。一方面,制造业的衰退未必会损失经济增长或加剧不平等,关键在于制定适宜的政策加以应对。报告建议,对内而言,需要降低工人流向服务业的转型成本。对外而言,则需要降低服务业的贸易壁垒。从这一研究可推断,面对当前美国制造业的困境,合意的政策路径当是“加快转型+提速开放”,而非通过贸易战重启“零和博弈”。另一方面,劳动参与率不足是制约发达国家复苏的重要阻碍,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尤为显著。但是,在劳动参与率的众多影响因子中,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业代替制造业、全球化等因素)对美国劳动参与率的总影响是正向的。无论如何,积极的公共政策和教育培训,才是提振劳动参与率的最有效措施。由此,特朗普政府通过逆全球化方式来改善就业,虽然可能会短期增加就业供给,但将长期抑制劳动参与率。此升彼降之下,就业率或许会在一定时期内变得非常亮丽,然而这种“好看”的就业率,实际是一种新的结构性扭曲,将抵减美联储加息对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修复。

  在这个转折关头,如何增强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动力,无疑是牵动各国神经的焦点。本次WEO报告着重强调,跨境技术交流是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石。其研究显示,全球化进程加速了知识和技术的跨境传播,进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推动创新、提升生产率、增强竞争,最终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各国共享增长。2004年至2014年期间,科技跨境流入每年对新兴市场的劳动生产率带来约0.7个百分点的增长,占增长总量的40%。回顾全球科创格局,1995年至2014年,美、日、德、法、英五国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中国和韩国已在诸多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源泉,并对五国集团产生正向溢出。美国以知识产权为借口筑起贸易壁垒,对自身来说,阻碍了与中国这一新兴科创中心的互惠交流;对全球而言,削弱了科技跨境流动,将危害全球经济的长周期复苏。

  中国正在积极承担新兴科创大国的国际责任。去年中国提交PCT国际专利的申请量已升至全球第二,增速则为全球最高。今年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2.9%,对东盟、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13.7%、14%和12.4%,均高于外贸总体增速。“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日益深化,将有力推动科技进步在新兴市场的正向扩散,为提振区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夯实全球复苏潜力作出重要贡献。通过对内加强创新驱动、对外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有望加速成为跨境科技交流的辐射极,进而增强对全球经济的核心稳定器作用。

大众证券报

2024-03-23

大众证券报

2024-03-09

大众证券报

2024-03-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3-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