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堂

张德良:不要拘泥于短期波动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1-11-30 14:59:54

  至本周一,大盘已连续6天维持地量运行,上证指数反复考验2370点附近的支持,看上去已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然而,短期波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长期策略与布局。

  现阶段的整体估值水平(PE、PB等)已进入历史低位。但市场并不会因为估值低而上涨,它需要增长预期以及吸引增量资金进入的契机。伴随经济增长转型的是经济增速下降,这对增长预期直接构成制约。转型期,如同海啸,新经济增长点全面推进掀起巨浪的背后,原传统产业“退潮”所带来的破坏力往往更大,股市群体既有传统产业也有新兴产业,两股力量将会反复碰撞,因此,中短期内的整体趋势会以区域震荡为主。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以来已持续四天出现单日成交量500亿(沪市)附近的“地量”,且出现弱势下行的并非支持本轮反弹的主流品种(如中国人寿中国联通以及地产等),表明2307点所构成的“底部”根基还是稳定的,短期内上证指数迅速创2307点的可能性不大。创业板、中小板指数也没有发生趋势性逆转。综合而言,中短期内市场会因为货币政策“微调”以及大量主题投资而反复寻找结构机会,使上证指数维持2400-2600点区域震荡的格局。

  投资策略上,我们并不宜拘泥短期波动,而应该站在长周期去寻找长期趋势性机会。总体讲,宏观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决定着股市的投资主流热点,像A股的前二轮大牛市,市场热点也是完全符合当时的经济增长模式,如第一轮牛市(1995—1999),以黑色家电、纺织、计算机等传统工业为主流热点,第二轮牛市(2005-2010)则转向有色金属、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等重化工业。而且每一轮牛市上涨时间总是十分短暂,皆因其上涨本质相同(传统产业且出口导向为特征),从上涨本质上看,这两轮牛市周期可以进行“合并”,代表的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的牛市,稳定性弱,波动剧烈。

  越来越清晰的事实是,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发生转变,与此同时,我国也已走过“刘易斯拐点”,低端劳动力成本开始持续上升,人口老龄化也在不断加速,此时,制造业需要依靠技术创新、需要产业升级与转型,培育新的产业集群来引领经济发展,与之伴随的将是强大的消费服务业的形成,可以预期未来的投资主流热点必将与此相关。以自主创新、以内需为主导的模式,与日本(1970-1980)、美国(1980-2000)曾出现的持续10至20年大牛市背景类似。换言之,A股未来已隐含一个更为稳定、更为持久的超长周期牛市。

  两条投资主线,一是自主创新为主的制造业,围绕七大新兴战略产业,发展过程中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二是以内需增长为核心的消费服务业,经过30年的积累,我国消费服务业已具备进入超长增长周期的扎实基础。

  这在股价运行上已有领先反应。像高端消费品如奢侈品(名酒、滋补品、海珍品)以及品牌服装服饰、部分消费电子,股价自2008年以来特立独行,今年上半年普遍接近或创出历史新高,新一轮牛市特征明显。相对而言,服务业的投资潜力认识还相对模糊。与消费品相比,服务业的“轻资产”特征更为明显。服务业中资本规模最大的是金融服务业,长期投资潜力无疑,然而市值规模大且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更适合于大型投资机构的资产配置。医疗服务业,包括制药、医疗器械以及医疗服务,成长趋势明确,市值规模普遍小,适合中小资金。从发展空间看,医疗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类似,目前两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均处于3%左右,未来有望达至10%。医疗服务业最值得重视的是医院服务和医疗器械,而医药制造则重视自主创新能力。至于文化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期,大部分相关上市公司依然是传统文化企业特征,投资应该把重点放在资本运作潜力与能力。至于信息技术服务,与技术突破紧密相关,因此常常表现出更强的投资弹性,像物联网的应用(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医疗)、云计算的商业模式以及移动互联下的创新机会等。

上海证券报

2016-02-23

上海证券报

2016-02-23

上海证券报

2016-01-27

上海证券报

2016-01-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3-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