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星研报解读
2025-04-24 12:24:04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牟国洪近期对欣旺达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动力储能出货倍增》,首次覆盖欣旺达给予增持评级。
欣旺达(300207)
18.39事件:4月21日,公司公布2024年年度报告。
投资要点:
1.43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60.21亿元,同比增314.78长17.05%;营业利润7.98亿元,同比增长372.06%;净利润14.68亿元,同比增长36.43%;扣非后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增长12.8664.9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32.90亿元,同比下降9.06%;1.78基本每股收益0.7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26%,利润分配15.18预案为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0元(含税),全年业绩符合预期。6.19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77.42亿元,同比增长31.0%,环比增63.44长23.55%;净利润2.56亿元,同比下降6.06%,环比下降34.08%。
2024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37亿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2政府补助2.40亿元、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11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64亿元,而2023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03亿元。2024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4.11亿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3.0亿元、应收账款坏账准备7607万元。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为锂电池电芯及模组,广泛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具等领域。
全球智能手机消费产品恢复增长。根据IDC统计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和全球PC出货均结束2年的下滑恢复增长。其中智能手机全年出货12.23亿部,同比增长5.04%,且连续6个季度正2025.04增长;中国智能手机出货约2.86以部,同比增长5.6%,AI、电池续航等技术创新驱动消费者换机需求释放明显。全球PC出货2.62亿台。IDC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和全球PC出货仍将保存个位数增长,智能手机出货约12.6亿部、全球PC出货约2.73亿台,而AI手机技术迭代将会持续推动智能手机换机,新一代AI手机出货预计达1.18亿部。
公司消费类电池营收恢复增长,预计2025年持续增长。公司消费类电池业务属于公司传统核心业务,主要包括手机数码类、笔记本电脑类和消费电芯业务。近年来,公司消费电池营收波动较大,在公司营收中占比持续回落,回落主要系公司电动汽车类电池营收高增长。2024年公司消费类电池营收304.05亿元,同比增长6.52%,在公司营收中占比由2021年的72.23%回落至2024年的54.27%。具体而言,受全球消费电池复苏和增长,公司手机数码类产品出货量显著增长,进一步提升消费电芯自供率,增加公司消费电芯在客户中的份额,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消费电芯自供率;笔记本电脑业务份额同比仍实现增长,电芯进入头部品牌客户;消费电芯业务受益于行业复苏及公司产品技术、品质等综合竞争优势提升,2024年整体电芯出货量增长显著,特别是常规电芯业务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其中2024年下半年公司启动了越南基地建设,持续全球化基地布局。结合细分领域优势及行业增长预期,预计2025年公司消费类电池营收仍将增长。
全球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我国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持续提升。根据CleanTechnica数据:2023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368.58万辆,同比增长35.84%。2024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合计销售1724.16万辆,同比增长25.98%,占整体市场22%份额;2025年1-2月销售247.50万辆,同比增长30.40%。SNEResearch统计显示:2023,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705.5GWh,同比增长38.6%。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894.4GWh,同比增长27.19%;Top10中中国企业入围6家,6家中国企业市场占比67.08%,较2023年提升3.59个百分点;其中亿欣旺达以18.80GWh位居全球第10,市场占比2.10%,且已连续3年位居全球前10。总体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装机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持续增长,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出口占比提升。中汽协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1285.90万辆,同比增长36.10%,合计占比40.92%。2025年1-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307.30万辆,同比增长47.10%,合计占比41.15%。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及动力电池出口增加,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产量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1096.80GWh,同比增长40.96%,其中出口197.1GW。2025年1-3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326.3GWh,累计同比增长74.90%;其中出口61.50GWh。我国动力电池装机Top15显示,2024年欣旺达以15.79GWh位居第7,市场占比2.89%,占比较2023年提升0.75个百分点。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2025年1月,商务部等印发《关于组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2025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叠加动力电池上游材料价格回落至相对合理区间,我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和性价比提升,总体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将保存两位数增长,对应动力电池需求将持续增长。
公司电动汽车类电池业务高增长,预计2025年持续增长。公司动力电池业务经过前期的专注投入与深耕,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获得了国内外众多知名车企的认可,产品成熟度和稳定性进一步得到市场批量应用验证,动力电池的管理运营体系不断通过国内外高端客户的严格审核。2021年,公司电动汽车类电池营收29.33亿元,在公司营收中占比7.95%;2024年营收151.39亿元,同比增长40.24%,营收占比大幅提升至27.02%;全年动力电池出货25.29GWh,同比增长116.90%,显示产品均价显著下降,主要系锂电关键材料价格大幅下降,以及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动力电池产品开发坚持“聚焦+差异化”策略,聚焦方形铝壳电池,同时积极局动力大圆柱电池和软包电池,下游覆盖BEV、PHEV/EREV和储能两大应用市场。针对BEV市场,公司2024年上半年发布“闪充”电池3.0系列产品—LFP欣星驰电池和NCM欣星耀电池,充电倍率达到6C,10分钟补能500-700km,应用场景覆盖A至D级全系列车型。其中LFP欣星驰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450Wh/L,结合新一代高集成系统方案,体积利用率超80%。公司目前已具备量产5C电池产品的能力,并与国内多家车企达成战略合作,6C电池产品已经量产。6C超级快充的pack系统集成方案,系统体积利用率可达80%,质量成组效率可达85%,实现系统全生命周期无热扩散。下一代10C闪充电池即将量产。前言技术方面,公司持续研发硅负极高比电池、固态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等,在2024年推出首款全场景高能量密度航空动力电池,同时完成400Wh/kg固态电池方案和工艺验证。公司核心竞争力获得市场及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获评2024年中国电池行业“年度创新企业”和“年度产品信赖企业”。结合行业增长预期和公司产品布局,预计2025年公司动力电池营收仍将高增长。考虑公司动力电池行业地位及行业增长预期,预计公司动力电池出货将持续增长。
公司储能电池出货倍增,预计将持续高增长。2024年,公司储能系统装机8.88GWh,同比增长107%;对应营收18.90亿元,同比增长70.28%,营收占比由2021年的0.81%提升至2024年的3.37%。根据高工锂电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335GWh,同比增长64%;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超500GWh,到2030年储能电池出货量2300GWh,其中电力储能将成为2025年增长最主要驱动力。2024年,公司储能板块出海成绩显著,美国、澳洲、欧洲、日本、中东等市场实现关键项目批量订单交付。在研发创新方面,行业内首推10米级全球最大容量、行业首款2MWh液冷移动储能车,荣获“2024年度储能应用卓越奖”。结合行业增长预期,预计公司储能电池出货将持续高增长。
公司盈利能力提升,预计2025年总体稳中略升。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15.18%,同比提升0.58个百分点,主要系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总体承压;其中第四季度毛利率为13.36%,环比第三季度回落1.71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分产品毛利率显示:消费类电池为17.65%,同比提升2.74个百分点,主要系电芯自供率提升;电动汽车类电池8.80%,同比回落2.42个百分点;储能系统类20.39%,同比提升1.35个百分点。结合公司产品结构变化与行业地位,以及消费电芯自供率将持续提升,总体预计2025年公司盈利能力稳中略升。
公司完成回购。2024年2月,公司公布回购股份议案: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予以注销并相应减少公司注册资本,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3亿元、不超过5亿元。截止2024年11月12日:公司回购股份方案实施完毕,公司实际回购的时间区间为2024年5月29日至2024年11月12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17,391,910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1,863,198,256股的0.93%。最高成交价为26.23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3.73元/股,成交总金额为308,490,440.24元(不含交易费用),回购股份已于2024年11月20日办理注销。
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25-2026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10元与1.34元,按4月22日18.39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16.67倍与13.69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汇率大幅波动。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东北证券李玖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66.83%,其预测2025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21.48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16.27。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7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6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7.8。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星研报解读
2025-04-24
证星研报解读
2025-04-24
证星研报解读
2025-04-24
证星研报解读
2025-04-24
证星研报解读
2025-04-24
证星研报解读
2025-04-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