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福证券《脑机接口行业深度系列报告:“十五五”重点赛道,脑机接口有望迎来新机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让大脑和外部设备直接“对话”,脑机行业快速发展。“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也称brain-machineinterface,BMI),能够绕过外周神经和肌肉直接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通信与控制通道。随着脑科学、人工智能、医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心理科学等的发展,BCI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丰富。我国发展脑机接口产业具有多重优势。从技术看,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等领域,我国居于领先地位。从产业基础看,我国已形成从核心部件到终端应用的初步链条,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快速成长。从市场需求看,我国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康复需求以及工业智能化升级等场景,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广阔空间。
当前,我国脑机接口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产业加速壮大,正孕育颠覆性突破,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
技术不断突破,三大路径并行发展。脑机接口技术流程涉及四个核心步骤:神经信号采集、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解码与机器学习、反馈与控制。首先由电极从脑内采集脑电信号。再经过模数转换、信号预处理和特征采集后简化为一系列特征。这些特征被输入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形成一套脑电—行为映射体系,用于操控外部设备行动。最后,操控者或用户对操控结果的准确性做出评价,作为反馈帮助系统进一步提升准确率。从技术实现路径来看,脑机接口主要分为侵入式(能够采集更精准的神经信号,直接获取大脑内部信息)、半侵入式(在信号质量和安全性之间寻求平衡)和非侵入式(无需手术,更易于被大众接受)三类。
下游潜在应用场景广泛,市场空间有望快速增长。脑机接口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上游(材料、芯片、电极等)、
中游(信号采集感知处理等)、下游(医疗健康、生活消费、工业生产等)等多个环节。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脑机接口技术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和商业化应用,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precedenceresearch,2024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约为26.2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9.4亿美元,到2034年有望增长至124亿美元。
建议关注(详见正文):岩山科技、汉威科技、三博脑科、创新医疗、东方中科、翔宇医疗、熵基科技、诚益通、伟思医疗、麦澜德、爱朋医疗、倍益康等。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技术研发及新产品开发不利、脑机产品造成病患受伤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