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热点洞察:上合组织的“天津时刻”:安全升级、金融多极化与科技合作新格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2025年8月31日至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中国天津举行,是该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峰会,也是今年中国最重要的元首外交和主场外交活动之一。
本次上合组织峰会凸显两大特征:参与范围更加全球化和充分践行“上海精神”。其一,此次峰会汇聚了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国及10个国际组织,覆盖人口约占世界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其二,本次峰会充分践行“上海精神”,中国接任轮值主席国后,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开展100多项活动,推动上合组织在组织机构、议事规则、国际合作等各方面改革创新。
安全议题和新兴领域议题全面升级:安全议题方面,过去主要关注传统安全威胁,本次峰会将安全合作升级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揭牌成立四个安全中心:应对安全威胁与挑战综合中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中心、信息安全中心、禁毒中心。新兴领域方面,成立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以及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
本次峰会主要形成以下三大成果:
第一,本次峰会提出尽快建成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有望成为亚投行的升级版,为更多国家提供金融支持。其一,减少对西方主导金融机构的依赖,增强金融自主性。其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减少贸易壁垒。其三,促进本币结算,增强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
第二,本次峰会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数字经济方面,上合组织致力于推进电子商务合作,发展数字贸易基础设施,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数字鸿沟。其二,绿色能源方面,成员国支持扩大能源领域包容性互利合作,持续增强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非歧视性全球能源市场可持续、稳定、平衡发展。其三,科技创新方面,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实施多边联合项目,主张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领域合作。
第三,本次峰会批准《上合组织未来10年发展战略(2026-2035)》。其一,合作半径由区域扩展到全球,主动链接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更广泛发展中国家。其二,合作机制由项目驱动升级为制度驱动,通过统一绿色标准、数字认证和本币结算体系,提升区域抗风险能力。其三,合作动能由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促,通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农业示范基地、数字培训基地等平台,形成政府、企业、智库、金融机构多维联动格局。
展望未来,上合组织在整体经济和产业合作方面均有望实现实质性突破:到2035年,上合组织区域内经济发展有望进一步加快,GDP全球占比预计突破30%。各国将充分发挥禀赋优势,扩展产业合作空间:第一,围绕绿氢制备、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把绿色能源单一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集群优势。第二,全面提升区域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创新成果互惠共享。因此,在WTO多边机制遭遇瓶颈的背景下,上合组织有望持续增强影响力,成为国际合作的代表性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