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充电新领域联手合作,芯片业务有望打开长期发展空间

来源:信达证券

2025-09-02 21:14:00

(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充电新领域联手合作,芯片业务有望打开长期发展空间》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纳思达(002180)
事件:9月1日,纳思达控股子公司珠海极海半导体与特来电新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有效期为签订之日起三年,双方将在市场拓展、产品创新(MCU、DSP等芯片在充电领域新场景)、产品实验等方面进行合作。
两大合作核心领域:充电基础设施与数字电源领域芯片。特来电在电动汽车充电领域深耕10余年,构建了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数据网“四网融合”的新能源和新交通双向交互产业。1)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国内市场空间广阔,政策要求加快主控芯片国产化替代。特来电将凭借智能充电网络及平台大数据优势,联合极海研发高性能、高可靠的国产化主控芯片,打破充电设备智能化升级与国产替代的关键瓶颈。2)AI算力需求增长带来数字电源市场加速扩张,根据公司公告预计到2026年,AI相关电力消耗将显著增长,可能达到2023年的数倍;加之政策要求到2025年底新建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PUE降至1.25以内,对实时控制DSP芯片的需求愈加旺盛。未来双方将加速构建充电场景需求+高性能芯片供给一体的能源补给生态。
公司在汽车电子、工控MCU芯片布局初具成效,长期发展空间广阔。极海半导体在工控、汽车MCU芯片领域布局多年:1)工业电子领域:2025年上半年公司推出APM32E030工业级基础拓展型MCU,实现主频、功耗、功能、抗干扰等全方位的优化升级;在电机变频、驱动器方向芯片也持续优化。2)汽车电子领域: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广汽发布国内首款量产车规级芯片(AK2超声波传感器芯片与双通道DSI3网络收发器芯片),填补了国产车规级芯片在倒车雷达、自动泊车及智能驾驶感知领域的空白;G32A14X系列MCU芯片已实现在多家主流车厂规模量产,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根据沙利文、观知海内信息网的数据,2024年中国MCU市场规模为625.1亿元,2020-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8.92%,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近700亿元。其中,汽车电子和工控分别占24%和23%的份额,合计约有300亿的市场空间。另外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国内MCU芯片总国产率不足15%,公司未来MCU芯片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
DSP芯片逐步商业落地,合作开启市场突破新方向。在DSP芯片领域,针对具身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场景,极海在2025年上半年发布全球首款基于ArmCortex-M52双核架构DSP芯片G32R501,推出多款“芯片+算法+参考设计”一站式解决方案;针对人形机器人的产品布局包括关节控制器和灵巧手实时控制DSP芯片等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已面向宇树科技、汇川技术等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领域企业批量出货。根据中研网和智研咨询的数据,2025年国内DSP芯片市场规模将突破400亿元,但仍由国外厂商主导。此次与特来电在充电领域的合作,是公司芯片业务在新场景的重要突破。
国产化替代+需求端高景气有利于公司芯片业务长期发展。公司在非耗材芯片(MCU+DSP)布局多年,投片量逐步增大,2025年上半年非耗材芯片销量1.09亿颗,环比增长50%,占总出货量一半以上。国内MCU+DSP芯片近些年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且国产化率较低,未来公司非耗材芯片潜在市场空间广阔,芯片国产化替代将成为重要机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在汽车、工业电子MCU,DSP等非耗材芯片布局初具成效,已与部分企业出货合作,国产化替代+需求端高景气有利于公司芯片业务长期发展,未来有望实现利润良性增长。我们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61/0.88/1.05元,对应P/E分别为39.67/27.78/23.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下游需求改善不及预期、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