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闻
2025-11-21 11:42:55
(原标题:锚定价值跃迁 加码生态建设 拼多多拿出千亿做强“新质产业带”)
从长三角出发,驶向边陲小镇,从广袤草原开到珠峰脚下,当冲锋衣被穿进戈壁滩,当小家电在高原上通电,还有满载着潮玩周边、农货生鲜的快递车沿着“包邮路”加速向前,当一个个快件被晒到社交平台上,最多的留言是“这么偏远,真的包邮?”这也是拼多多(PDD.US)“千亿扶持”计划落地半年后的缩影——越来越多的西部地区消费者被纳入“包邮圈”,产业带商家在平台数据“指挥”下反向定制新品并快速售罄,00后“厂二代”则把家族代工生意爆改成中国自主品牌。
今年4月,拼多多正式推出“千亿扶持”计划,拟在未来三年内投入超千亿元资金、流量等优质资源,助推平台商家新质转型升级,全力构建用户、商家、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对于拼多多而言,这次的“千亿”不是“补贴”的概念,而是一套完整的惠商战略,“千亿”不只是一个数值,而是一个充满力量的动词——是对增量市场的积极开拓、对产业扶持的全面升级、对乡村振兴的不遗余力,最终构建一条“平台出资—商家提质—消费扩容—产业跃迁”的螺旋上升曲线。
望向产业带“红海”,构建“个体-产业-生态”的价值闭环
真金白银拿出1000亿,对于任何一家上市公司来说,都不是一个容易做的决定,这对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拼多多为什么愿意?又如何获取投资者的支持票?在这个商业故事里,人们洞见了一个关于中国本土产业发展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众所周知,产业带是中国制造的基石,是一方水土孕育的广袤商机,也是长期受困于同质化竞争与微利润经营的“红海”。拼多多看到了这片“红海”的另一面——技术升级带来全新品类崛起,从智能眼镜到运动相机,从早餐机到洗地机,以远超传统品类的增速持续“跑出”,产品创新依旧是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在“千亿扶持”计划中,平台将“新质供给”专项放在了关键位置,改变了过去电商平台惯用的“流量倾斜”打法,这是一场从产品、渠道、营销延伸至整条供应链的全链路数字化赋能,助推中国制造的“毛细血管”焕发新生。
不妨将目光落到每个真实的案例——在闻名海内外的浙江义乌小商品城里,拼多多的消费数据已成为品牌孵化的“指南针”,依托大数据模型,平台能从海量、近似的小商品中筛选出微波炉加热盖、按压式冰格等潜力产品,引导商家进行产品迭代并提供相应流量扶持。新产品创造的4至5倍利润增长让商户主动扭转了以往“复制粘贴、压缩成本、批量生产”的模式,将发展重心由销售几块钱的塑料制品转向更富创意、价值更高的产品研发,续写“鸡毛换糖”的2.0版。同时,拼多多推动更多商家完成从“白牌代工”到“黑标品牌”的能级跃升,为具备创新能力的商家提供信用背书、流量加持,商户通过获得拼多多黑标授权,实现销量的快速增长,并带动整个义乌小商品产业走上高溢价、强品牌的新路子。
在距离小商品城不远的“五金之都”浙江永康,传统竞争逻辑同样是“客户拿样,一周复刻”,非理性的价格战已成常态,也是产业发展绕不过去的弊病。为了打破恶性竞争困局,拼多多一方面赋能商家重塑工艺流程,使保温杯、滑板车乃至部分技术装备等传统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一半;另一方面,平台将搜索量、收藏量、转化率做成新产品的“机会雷达”,鼓励商家采用“小步快跑式”模式加速创新。一款多空间早餐锅紧抓都市青年、城市家庭对高效烹饪的需求,在较短时间内强势破圈;另一款经过工艺改良的电子秤产品在“新质供给”的扶持下,实现日均3000台的销量。旧品的迭代、新品的推出,催生了“伊之福”“蓝洁仕”等一批新质品牌,也让永康五金业撕掉了“低价复刻”的标签。
目光移向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更快的珠三角地区,在深圳这座具备极强科创实力的城市,科技产品的竞争有时堪比硅谷的技术竞赛。在这里,拼多多助力相机产业创新变革,推动一批曾依赖代工生存的相机工厂开启了自主品牌之路,以高质价比商品为纽带,切入更细分、更垂直的赛道。拼多多为企业提供了远低于传统电商的平台费率,并针对最适配的学生消费群体,为卡片机等平价产品进行流量引导,提升销售转化率,同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优质产品迭代,最终让国产相机一步步走上国际舞台。
此外,浙江平湖的羽绒服、河北安新的碳板跑鞋等产业带通过“原创设计+线上直营”的模式重构运营体系,接连推出爆款,市场供不应求。数据显示,“新质供给”专项持续发力,近半年带动优质产品、新质产品SKU数量同比增长超五成。2025年以来,拼多多“新质供给”专项团队先后深入惠州零食、佛山童装、邵东箱包、曹县汉服等数十个产业带,借助平台数字化能力,通过多多视频、店铺黑标等新工具,全面扩大对中小商家、新质商家、品牌商家的扶持力度,持续为千万商家降本增效,创造了更多商机与便利,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实惠与乐趣。
更值得关注的是,拼多多近期发布的《新质供给一周年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示了一个显著趋势:产业带上的年轻商家已成为新质转型的核心驱动力——95后商家数量同比增长31%,00后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4%。一批产业带上的“厂二代”,也是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匠人”,无论是白手起家还是继承家业,都有着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节奏的新奇创意,也在产品品质、技术创新、营销策略、渠道拓展、售后服务等维度上都设定了更高的标准和目标。
在湖北天门,一群曾经南下打拼又带着“电商思维”返乡创业的本地服装人正在将事业交给第二代。10多年前,天门服装以“来料加工”为主,本土服装很少走到“台前”直接参与贸易环节。直到拼多多来到天门,联合AI企业推出智能设计系统,将新品开发周期从数周压缩至数小时;对天门化纤纺织产业园入驻企业提供设备补贴,降低面料自给成本20%;承担天门商家偏远地区中转费超5000万元,相当于每件服装补贴0.3元运费,一系列政策叠加下,天门服装电商平均利润率从2021年的8%提升至2025年的15%。真实的数据增长让越来越多懂设计、懂运营、懂营销的“服二代”积极回流,将老家天门作为事业的新起点。
“千亿扶持”计划正在支持更多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为他们在创业创新这条越来越难走的道路上扫除障碍。而这些年轻人又何尝不是拼多多的一个缩影。2025年,适逢拼多多创业10周年。10年里,拼多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家共同成长,逐渐从一个初创企业成长为电商行业的中坚力量。规模的扩大、业绩的增长背后是更沉重、更明确的社会责任。走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字路口,拼多多以“千亿扶持”为支点,以“新质供给”为引擎,持续加力撬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跃迁。
投入新时代“蓝海”,让真金白银结出产业升级的累累硕果
“千亿扶持”落地虽仅半年,这一全盘惠商战略却酝酿已久。
近年来,中国电商行业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逐渐从流量驱动的初期阶段迈入价值深耕的关键时期,流量红利见顶、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倒逼行业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转型。作为平台方,在现阶段,既要适应消费需求的分层变革,也要紧随技术创新的加速迭代,还要着力破解同质化产品竞争、恶性价格战等产业现实困境,除了通过优化平台规则、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技术赋能等方式,所有从流量运营转向价值深耕的电商平台都在积极探寻新的解题思路。
过去两年,拼多多全面拥抱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将“减免、扶持、治理”的多重措施贯彻到平台运营、商家经营、产业转型、物流升级等各个环节,推动平台运营及产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去年下半年,拼多多先后推出“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等一系列惠商新举措,以技术服务费、推广软件服务费可退举措,持续为商家减佣降本,通过下调家电、数码等多个类目的店铺保障金,大幅降低中小商家的经营门槛。其中,仅“推广软件服务费退返”一项就为平台商家每年降本数十亿元。今年,拼多多将“百亿减免”升级为“千亿扶持”,在此前已实现商家“减负降本”的基础上,正式启动对商家的全面扶持,助推商家“拓单增收”。
聚焦“电商西进”专项,去年9月,拼多多免除青海、甘肃、西藏、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的物流中转费,带动西部地区的订单量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并为偏远地区的近亿消费者实现了“全面包邮”的电商普惠;今年4月,“千亿扶持”再度加码,通过物流中转费等系列减免,推动优质供给向西部地区加大供应,越来越多偏远乡村纳入包邮区,且物流时效大幅缩短。数据显示,随着“电商西进”满一年,宠物用品、户外防晒、潮玩周边等商品加速涌入西部地区,订单量增长超过五成,让西部等更多偏远地区消费者买得起、收得到平台带来的好产品、好服务。
与此同时,基于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的“倍增”数据,拼多多从“新质商家扶持计划”起步,投入百亿元资源大力扶持具有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并从产品、营销、仓储、物流到供应链全方位助力产业带上商家的新质转型。2024年下半年,“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先后走进六安婚纱、惠东女鞋、青浦母婴、临夏牦牛肉、佛山开心果、广西脆蜜金桔等地区,培育了一批具备商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如今,“新质商家扶持计划”落地一年有余,新质品牌店铺数大幅增长,在义乌百货、晋江鞋服等优质制造业集群,新质品牌店铺数量增长更为迅猛。
“千亿扶持”计划实施以来,拼多多针对“新质供给”专项的资源投入进一步加码,产业带帮扶数量将扩大,新质商家帮扶范畴也将从头部逐步拓展到腰部,更多优质商家分享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红利。从具体的案例透视其商业逻辑,这不是简单的费用减免,而是平台规则系统重构。拼多多把“撒钱”拆成三步:第一步降本,让商家活下去;第二步提质,让商家活得更好;第三步做品牌,让商家活得长久。只要能稳稳地走完散步,平台也就完成了从“流量运营商”到“产业合伙人”的身份转换。
在扩大产业带“新质供给”上行规模的同时,平台还进一步加码对农副产品的扶持力度,启动“多多好特产”等专项行动,帮扶全国“土特产”触网大循环,提升土特产的品牌价值与溢价能力,同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多多好特产”专项团队已先后走进浙江舟山、湖北仙桃、辽宁大连、河南商丘、海南万宁、贵州贵阳、四川成都、云南普洱、福建平和等地,为舟山海鲜、贵州刺梨等数百个商家推出定制发展方案。以云南咖啡为例,该产业带借助平台对消费者的洞察数据,推出大红袍拿铁、羽衣甘蓝奇亚籽咖啡等创新产品,逐步摆脱“廉价原料”标签。在“多多好特产”的加码扶持下,平台农产品销量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47%;平台经营生态持续优化,农货商家数量加速增长,00后农货商家数量增长超30%;供给丰富度和品质不断提升,优质品种、新质商品等SKU增长54%。
随着“千亿扶持”持续深入,产业带、农牧区的新质转型不再是孤例,也突破了传统电商“补贴换增长”的路径依赖,逐渐形成一套可借鉴、可复制的系统能力,通过数据集成、流量分析、技术赋能,构建了洞察市场、试错创新、品牌构建的基础设施,并以极低成本向产业带商家全面开,同时一个增长飞轮的轮廓愈发清晰:平台投入资源赋能产业带转型→产业带推出新质商品吸引并留住用户→平台生态繁荣反哺更多产业带商家。
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表示,目前,电商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将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投入到生态建设,未来将推出更多类似“千亿扶持”的惠商举措,以更大的力度回馈生态和社会。资本市场也将用“V型”曲线回应:当短期业绩让位于健康生态,从流量竞争的怪圈转向产业价值的深耕,这场以产业为纽带的长期投入,将为中国电商乃至中国制造,开辟出一条更具韧性与想象空间的新航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观点
2025-11-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