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估值之家
2025-11-16 21:23:55
(原标题:通领科技北交所IPO:多项报表级财务数据呈现规律性变化)

汽车内饰包括仪表板、车门内饰、车顶内饰、柱内饰、侧围内饰等内部覆盖件,广义的汽车内饰还包括方向盘、汽车座椅、地板垫等内部功能件。汽车内饰件以塑料件为主,车用内饰塑料件表面工艺经历了塑料光件(不含包覆)、喷涂电镀及水转印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行业内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汽车内饰表面生产膜内转印工艺(IMD)及膜内镶嵌工艺(INS)生产工艺。
上海通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简称:“通领科技”或“发行人”),公司致力于汽车内饰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一家集产品研发设计、模具自主开发、产品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门板饰条、主仪表饰板、中控饰板等,主要应用于乘用车领域。
通领科技本次拟于北交所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1,560万股(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情况下)普通股,募资51,602.62万元主要用于“武汉通领沃德汽车内饰件生产项目”及“上海通领智能化升级项目”。本次保荐人为长江证券,审计机构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通领科技挂牌新三板时间为2015年11月,半年后通领科技即申请上交所上市,经历长达一年半的审核后,至2017年12月其首发申请未获证监会发审委会议通过。蛰伏4年半后,2022年6月,通领科技再启IPO,并在创业板完成备案登记。但通领科技最终于2024年12月向包容性更强的北交所递表。本次作为其2017年底折戟上交所7后年后重启的正式上市安排而选择北交所,也可能并非通领科技本意。因为2022年6月的公开信息清晰表明,通领科技先志在创业板,至于最终为何调转船头向北交所驶去,可能令市场不解。
伴随通领科技调转船头的是,通领科技的主办券商也随之大调整。据招股书中信息披露,2022年7月中,通领科技将登陆新三板以来一直伴随其左右的主办券商安信证券,更换为东兴证券,但仅仅在时隔一年半不到的2023年11月初,通领科技科再将仅合作了一年多的东兴证券,毅然决然地更换为本次的保荐人长江证券,一年半内两次更换主办券商。
估值之家通过分析通领科技本次招股书发现,通领科技以本身可以创业板上市的高身段,理论上来说本次闯关北交所应为绰绰有余,但其招股书中存在的不寻常之处,可能值得投资者参考。
一、大手笔募资的合理性
IPO企业上市的必要性基本取决于募投项目的合理性,发行人本次募集资金投入项目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见,发行人本次募资涉及五个投资项目,除第五个外其余四项均为实体项目。而从本次募资总额51,602.62万元来看,对比北交所2024年度上市企业平均募资额则仅约为1.85亿元。
就具体上述实体项目而言,发行人重点投资的为上表重第一个“武汉通领沃德汽车内饰件生产项目”,发行人募资16,246.93万元投入该项目,且该项目的投资总额为23,725.50万元。
但发行人面临的实际情况却是,发行人痛失华中区域市场趋势较为明显。招股书中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按销售区域分类数据中显示,发行人在华中地区的销售额分别为1,740.96万元、756.65万元、509.44万元,表现出持续下降的不利趋势,甚至至2024年上半年直接下降为58.38万元。发行人本次募投项目中的主要生产基地部署在武汉、而不在主要客户所在地华东及华南,不仅产业集中优势无法发挥,比同行可能还多了些许运输成本。
另一方面,就发行人上述对武汉通领沃德准备重兵投入的同时,招股书中披露的发行人及各子公司存在不同所得税税率纳税主体情况显示,武汉通领沃德甚至已放弃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招股书中披露的各主体所得税率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见,发行人自身主体一直保持15%的企业所得税率,而上表中显示武汉通领沃德汽车饰件有限公司从2021年度15%的所得税率,上升为2022年度-2023年度的25%的企业所得税率。从某种程度上说,武汉通领沃德也放弃高企资格已不下两年,发行人此番重拾武汉通领沃德的计划时间可能也并不长。
对比发行人上次冲关创业板时的主要募投项目即为“上海通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新建厂房”和“新建美国生产基地”等两大项目,此次变为主要向武汉子公司大额投资,不知是否意味着发行人的公司总体战略进行了变化。但可知的是发行人上次创业板募投的“新建美国生产基地”,在今后也可能变更为在墨西哥开设工厂,招股书中披露“……应主机厂的要求,公司计划在墨西哥开设工厂,未来公司将在墨西哥生产汽车内饰件产品并直接供应北美市场。”这恐怕是在为发行人将来上市后可能的增发埋下伏笔。
以上表中的唯一非实体投资募集补充资金9,500万元来看,招股书中却披露发行人2023年5月现金分红1,638万元,2024年6月现金分红2,340万元,呈现出左手大额分红、右手募资补流的特征。
二、多项报表级财务数据呈现规律性变化
按照财务分析原理,我们以发行人的收入为发端,对发行人本次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招股书中披露的营业收入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从上表可见,发行人分别录得营业收入84,556.85万元、89,235.72万元、101,266.41万元,从数据表面看,除连续增长变化外,并无其他规律可言。事实上,以分项收入为代表的发行人财务数据可谓具有相当“严谨性”,也为本次北交所上市提供了精准护航。
由于发行人的董事长为财务专业背景出身,且为父子三人的实际控制人之一,发行人在财务数据的“严谨性”表现上就更专业、更从从容容甚至游刃有余的,如上述营业总收入数据相比其他IPO企业本身就不存在除连续增长外的其他规律,但发行人其他财务数据甚至部分报表级财务数据表现出一定的过度“严谨性”。
如果我们将财务类数据分为直接数据和间接数据(以比率类指标为主),且将财务数据的规律性变化归类为数据严谨性的一种表现,发行人首先表现出的是大量报表级的直接财务数据的过于“严谨性”。发行人报表级财务数据的规律性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从上表可见,也如上文所述发行人虽然在营业收入总数上没有表现出规律性变化,但发行人占比最高的门板饰条各年度收入分别为34,670.19万元、40,667.58万元、45,920.80万元,该三个数依次分别为3.5亿元、4.0亿元、4.5亿元的近似数,也即发行人核心产品收入存在较为明显的每年递增5,000万元的规律性变化……如上表中所示,发行人合计存在14项损益类数据的规律性变化,11项资产负债表类数据规律性变化,甚至还存在9项流量表数据的规律性变化,合计约34项报表级财务数据规律性变化。而此处所说的报表级财务数据是指以直接构成会计报表的一级科目为主,招股书中二级会计科目及以下科目的规律性变化数据,比如并不在少数的二级科目期间费用的数据规律性变化,并不在上表统计之列。
如果上表数据规律性变化不够直观,我们采用上述取大数(或近似数)分析法进行简化,并按规律类型重新排序,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见,所涉34项数据总体呈三类规律性变化:第一类为等额递增规律变化:具体为上表中第1-5行以自然数增加变化,第6-11行以数字3、第12行以数字4、第13-15行以数字5、第16-17行以数字6、第18行以数字9等额增加规律变化。第二类为等额递减规律变化:具体为上表中第19行以数字3等额递减规律变化。第三类为以等额变化数但不依次出现的隐蔽规律变化:具体为上表中第20-26行以自然数但不依次出现变化,第27-31行以数字2、第32-33行以数字3、第34行以数字4为间隔数但不依次出现规律变化。虽然第三类数据规律性变化不如前两类明显,但存在普遍性以及对研究数组内数据分布规律具重要显示作用。
从上表数据规律变化类型来看,除了环保投入费用呈现出连续减少的规律变化外,发行人存在18项递增规律性变化数据,以等额变化数但不依次出现的隐蔽规律变化的数据为15项,前者与发行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连续增长有关,后者则是在数据不宜连续增加的基础上,采用先增后降或先降后增的技术思路进行处理。
与上述直接财务数据的规律性变化相对应的是,发行人还存在大量间接财务数据(以比率类指标为主)的规律性变化,而比率类指标数据的规律性变化,更能体现出发行人财务数据的“严谨性”,因为比率类指标的计算涉及至少两项直接财务数据。发行人比率类指标数据的规律性变化,如下表所示:
单位:%

以上表中较具代表性的主营业务毛利率数据为例,其值分别为20.81%、23.24%、26.39%,则更明显是20、23、26的近似数,再如上表中的环保总投入占比分别为0.43%、0.37%、0.29%,则可能近似数都不需要了,本身即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万分位后仍然表现出数据的内在规律性变化,即便该数组的最后位数存在符合规律性的细微差异,但也可能为小数点后10万位数据四舍五入导致,可见发行人部分比率类数据极其精确。与环保总投入占比数据类似的是,上表中发行人现金收入比分别为0.81、0.83、0.79,则直接无视近似数的存在,本身即构成数据间规律性变化,无需应用分析方法即可体现。因此发行人部分财务指标的精确度可能令人叹服,同时也让人不得不怀疑发行人本次招股书中数据的人为高深度干预的可能性。而上表中29项数据中损益类比率数据涉20项,所占上表中29项数据量的比例为69%,其中部分与上文所述的占比过半的18项损益类数据规律性变化直接相对应。
如果上表数据规律性变化不够直观,我们还是采用上述取大数(或近似数)分析法进行简化,并按规律类型重新排序,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见,所涉29项数据也呈三类规律性变化:第一类为等额递增规律变化:具体为上表中第1-2行以自然数增加变化,第3-9行以数字3、第10行以数字4等额增加规律变化。第二类为等额递减规律变化:具体为第11-12行以自然数减少变化,第13行以以数字2、第14行以数字4等额递减规律变化。第三类为以等额变化数但不依次出现的隐蔽规律变化:具体为上表中第15-23行以自然数但不依次出现变化,第24-27行以数字2、第28-29行以数字3为间隔数但不依次出现规律变化。
发行人财务数据的“过度严谨性”还体现在核心盈利指标毛利率的数据可比上,招股书中披露的毛利率可比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见,发行人依次实现毛利率20.81%、23.24%、26.39%,从2021年度绝对值低于24.79%的行业平均值约3%左右,至2022年度与23.20%行业平均值几乎相持平,再至2023年度超过23.59%的行业平均值约3%左右。发行人在毛利率可比的核心指标上,几乎实现从略低于到持平再实现微反超的相当精准变化过程。
三、内控建设有待加强
招股书中的“会计差错更正”显示,发行人2021年度涉会计差错更正44项,涉净利润调整额321.63万元,2022年度涉会计差错更正46项,涉净利润调整额874.93万元,2021年度涉会计差错更正18项,涉净利润调整额179.48万元,直至2024年度上半年,发行人仍然存在会计差错更正16项,涉净利润调整额361.68万元。发行人在三年半的时期内共涉会计差错更正124项,共涉净利润调整额达1,737.72万元之多。
而会计差错的过多出现,一般与会计人员专业性有关,但更多是与企业的内控不足相关。招股书中披露,报告期内发行人收到一次行政处罚,以及全国股转公司的三次自律监管措施。
2023年12月,发行人因特种设备问题被所在地市监局处以行政罚款3万元。2022年9月因发行人签署辅导协议以及向证监局报送辅导材料未及时披露事项,全国股转公司对发行人及董事长、董秘进行口头警示。2024年11月发行人因代实控人垫付个税未经审议及及时披露等事项,全国股转公司对发行人及实控人、董事长、董秘兼财务负责人给予口头警示。2024年12月因股份代持违规事项,全国股转公司对发行人、实控人以及实控人的一致行动人沈岩翔出具警示函。其中2024年11月的口头警示中还包括“公司内部控制需要完善……公司章程及《募集资金管理制度》需要完善”等内容。
2022年8月发行人作为被告因与原告禹天建设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被一审法院裁定冻结银行资金1,735.24万元,经过多次开庭后的2023年7月,一审法院判决发行人偿付原告1,144.60万元,2023年12月二审法院准许双方撤回上述,2024年1月一审判决结果进入案号为“(2024)沪0115执1962号”的执行阶段。
2024年4月发行人因买卖合同纠纷被上海贞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起诉,也被一审法院裁定冻结银行存款239.56万元,而此次发行人被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并未在此次截至2024年6月末的招股书中列报,且该企业为2021年末的前五大预付款供应商之一。2025年7月发行人又因买卖合同纠纷被苏州华远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起诉而开庭,稍不同是本次原告并未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而2025年1月发行人作为被告因劳动合同纠纷被员工高某所起诉。纵观发行人最近四起诉讼,均以发行人为被告身份而存在,在发行人申请上市的关键时期,发行人接二连三地成为被告,更有可能说明发行人内控建设亟需加强。
另一方面,发行人的内控不足还表现在成本的部分异常上,发行人主营业务成本中披露了其计提的异常质量索赔成本,金额具体如下表所述:
单位:万元

从上表可见,发行人依次297.93万元、294.57万元、1,243.68万元质量索赔成本,年均计提额612.06万元,尤其是2023年度高达1,243.68万元。而招股书中披露2023年度金额较高主要为计提大众途昂项目偶发性质量索赔438.14万元,计提北美大众Atlas项目偶发性质量索赔451.59万元。而前者是因发行人采用新工艺所致,后者则为运输途中因包装不善导致。
综上所述:通领科技本次IPO大手笔募资合理性存疑,以及多项报表级财务数据呈现规律性变化可能表明其会计报表的客观性有待进一步核查,而大量会计差错更正等问题说明其内控有待加强。发行人此前曾折戟上交所,此次再度闯关北交所能否成功,值得投资者保持关注。
估值之家
2025-11-15
投资时报
2025-11-14
估值之家
2025-11-14
公司研究室
2025-11-13
公司研究室
2025-11-13
估值之家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