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11-13 19:28:34
(原标题:重磅国际会议!全球顶级投资机构发声)
【导读】202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举行,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配置价值愈发看好
中国基金报记者 储是
投资与深耕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共识。
11月12日至13日,202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会上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证监会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稳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国际投资者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来自欧美、亚太及中东等地区知名投资机构的嘉宾普遍认为,随着中国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和技术创新加速推进等,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配置价值愈发看好。
淡马锡:作为长期投资者,将持续关注中国符合投资趋势的机会
淡马锡中国区主席吴亦兵在主题演讲中表示,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
淡马锡近年来持续深耕数字化、智能化、新能源科技、生命科学、生物科技等领域,这些领域代表着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淡马锡在华投资策略也日益多元化,涵盖公开市场投资、私募股权、特殊交易机会基金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资本市场企业成长和产业协同等多个维度,淡马锡深入参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中国正在以更加平衡、可持续的方式来追求增长,以创新驱动未来。在短期波动中,政策的确定性和产业升级方向都在为中长期投资提供坚实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愈加感受到中国经济迸发的活力。
具体而言,在中国市场,淡马锡重点关注创新飞轮与并购整合的双轮驱动。一方面,随着部分行业逐步进入成熟期,越来越多拥有稳健基本面、现金流的成熟企业进入了适合并购的环境,通过并购整合行业力量。国际投资者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推动被并购企业的运营提效,为企业在治理创新和国际化方面提供长期价值。另一方面,中国独特的需求供给迭代生态,形成了强大的创新飞轮效应,正在孕育快速成长的世界级领军企业,带来成长型投资机会。
摩根资管:现在是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良好时机
摩根资产管理环球主席白博文表示,中国并购市场正在转型。
比如,医疗行业特别具有吸引力,中国老龄化人口等因素不断推动医疗行业创新。同时,消费行业也迎来了巨大的机会,一些美国公司在中国通过并购进入市场。
白博文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重要时机,现在是投资的良好时机。
殷拓集团:针对中国市场,制定三大投资战略
殷拓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亚洲董事长庄佳诚表示,集团秉持长期投资思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华投资累计超170亿美元。
针对中国市场,殷拓制定三大投资战略:一是“在中国为中国”,殷拓积极投资服务国内市场的中国企业,如医保、工业类企业;二是引入海外优质企业,助力其拓展中国业务;三是支持中国企业跨境发展,尤其是通过香港联接欧洲及全球市场。
庄佳诚指出,当前中国市场在风投、PE等方面仍存在资产配置缺口,潜在投资空间广阔,许多投资方对中国市场很感兴趣。
富兰克林邓普顿Tariq Ahmad:
全球财富管理领域对中国主题的关注度正在显著提升
富兰克林邓普顿亚太区首席执行官Tariq Ahmad表示:“这是我今年第四次来到中国,每一次都让我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他认为,从投资视角来看,全球财富管理界对中国主题的关注度正在显著提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举足轻重。中国政府展现出了强大的政策应对能力和长远的战略耐心,其长期发展规划和经济刺激机制持续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早已调整复苏,更加注重内需消费,并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生物科技等高增长领域集中发力,这些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催化剂。
他表示,尽管全球经济存在不确定性,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重估兴趣日益明确。任何全球投资组合如果忽视中国市场,都可能错失重要的增长机遇。从长远看,中国不仅将继续保持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关键地位,还将在未来实现更加卓越的增长。现在是全球投资者认真关注并把握中国机遇的重要时刻。
景顺投资: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持续高涨
景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亚太区ETF总监黄婉君表示,当前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持续高涨,中国资产估值在全球范围内具备吸引力,投资价值显著。
她指出,境外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更关注企业的基本面与长期成长潜力。经过市场波动调整后,投资者心态趋于稳健,更加重视公司质量、成长性与可持续性。
黄婉君认为,中国市场的关键在于“稳定性与持续性”。如果中国市场能够维持稳定的趋势,境外资金流入将会加快。她透露,许多海外机构正密切关注中国股市的表现与波动水平。
在结构性机遇方面,她提到,中国正从“全球制造中心”向“全球创新中心”转型,创新领域如AI与半导体具有巨大潜力,但境外市场对中国科技创新的认知仍需加深。她建议,应加强与境外专业投资机构的深度沟通,展示中国科技创新的真实进展。
路博迈刘颂:增量资金慢慢投向非美元资产
路博迈亚太区负责人刘颂表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从依赖房地产向高科技、新经济、制造业和医药等领域的深刻转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医药等多个前沿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逐步构建起新的增长动能。
当前中国资产估值仍具增长潜力,随着政策重心转向支持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建设,中国市场将持续改善。
与此同时,全球资本配置也在悄然变化,增量资金正逐步流向非美市场。若中国在转型中持续展现成功故事,并进一步提振消费与市场信心,将有望吸引更多全球长期资金流入。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方向已经明晰,未来值得理性乐观。
华泰证券梁红:创新、重组、出海是中国消费升级的三条主线
华泰证券机构业务委员会主席梁红表示,目前变革中的中国有三条主线:创新、重组、出海,而消费升级是三条主线突围的结果。
目前,投资、消费都有一定的回升动力,高科技相关的资本投入有望加速,包括AI、高端制造等领域。梁红认为,在政策利率和贷款利率明显下行的加持下,中国资产价格重估将走向纵深。
梁红预测,中国2026年宏观走势将表现为名义增长修复,尤其是美元计价的名义增长,生产力提升或将成为比地产下行更受关注的宏观叙事。盈利方面,预计非金融2026年归母净利润增速约13%,各行业盈利增速均将有所回升。
中金公司张一鸣:AI驱动的科技创新将持续带动资本市场活力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股票业务管理委员会执行负责人张一鸣表示,今年5月,中金公司作为保荐机构协助宁德时代完成港股IPO,募资规模达53亿美元。
该项目助力A股公司在香港的二次上市并实现“零折价”发行,显示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优质科技与生产力资产的高度认可。
他认为,优质项目的国际化发行,让全球资本共享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成长红利,也助力形成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编辑:黄梅
校对:王玥
制作: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