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13 19:47:39
(原标题:从“制造电池”到“经营能源”,动力电池巨头布局第二增长曲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 宜宾报道
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已经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动力电池的销量达到了786GWh,出口量超过了129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8.9%和32.75%。
11月12日至13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被誉为“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四川宜宾召开。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发布了《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指数(2025)》。该指数自2022年起已连续发布4年,全面反映产业动态变化和年度进展,为政策制定、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在行业内树立“风向标”,引领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该指数显示,从全球指数来看,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具有明显优势,中国领先优势明显,产业规模大幅度领先,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大,优势企业多,带动装机量增长,2024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占比超60%。在创新能力、产业链完备性等关键维度上,中国同样持续领跑全球市场。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在大会上指出,“面向‘十五五’,动力电池产业必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要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增强产业链竞争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将新能源产业打造为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面对全球能源转型的艰巨任务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认为,产业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加速迈入“品质时代”。
曾毓群表示,推动新能源产业迈入“全域增量时代”,需聚焦四大维度:技术突破,以打开性能与品质上限;场景拓展,从“电动汽车”到“电动社会”;模式创新,释放能源服务新价值;零碳生态,构建产业第二增长曲线。曾毓群直言,从高速度到高质量,从局部突破到全域增量,产业将迎来一个更广阔、更系统的增长时代。
事实上,动力电池产业正迎新一轮的“增长时代”。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认为,新型储能将动力电池产业高增长时代的重要角色之一。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到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78.3GWh,占全球47%。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已突破107GW,增速可观。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张晋宾谈到,国际上认为储能,特别是新型储能,在能源转型中可以发挥瑞士军刀多方面的作用,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中心环节。没有储能的加持,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难度是不可想象的。
张晋宾还谈到,储能电池的下一步研发方向主要是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提升,安全可靠、可持续性、循环寿命和经济性方面的创新。
围绕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江毅建议,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强长时储能、构网型储能、混合储能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市场化应用;完善政策与市场机制,进一步提升储能电站应用水平,建立合理的新型储能投资回报机制,充分发挥新型储能多元价值;强化新型储能系统全链条安全防护,持续提升储能的本质安全水平。
近年来,动力电池产业链下游的无模组电池包、电池底盘一体化等一些关键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并进入市场应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为未来五年的新质生产力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人工智能新技术、车电分离的新模式,车能融合的新业态,也为动力电池的产业创新带来了崭新的机遇。
以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技术正加速完善产业链,步入商业化前夜。蜂巢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红新认为,技术进步一是要围绕着客户需求,二是技术要向善。“半固态电池的价值在于改善电池本质安全,它最应该应用的场景是三元电池,同时技术的价值在于帮助电池在更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成本不增加。”
杨红新进一步强调,但是只盯当下也是不行的,因为技术要前瞻性布局。低空领域、人形机器人也需要锂电池,它需要的锂电池和汽车动力电池的需求不同。这些场景下的电池要越小越好、越轻越好、单位体积密度越高越好,所以就要更高能量密度的半固态电池。而汽车上用的半固态能量密度不一定很高,但要绝对安全。
与此同时,AI技术正在为技术突破提供加速度。
“材料定乾坤。”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动力电池产业的新质发展首先在于源端材料的突破。他预测,“十五五”期间,“动力电池+储能+AI”能够重塑能源、移动能源新未来。
而产业聚集效应也为电池科技创新加速赋能。深势科技副总裁王晓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数据正成为AI时代更珍贵的新锂矿。在宜宾,我们可以离产业更近。这里的产业聚集为其需要的数据收集带来的独特优势。公司在宜宾扎根可以将AI研发最关键的数据要素从分散获取变为集中供给。目前,该公司关于电解液成分的自主发现智能系统正打破数据壁垒,生成高通量一致数据形成迭代闭环,加速关键材料研发突破。”
财闻
2025-11-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财闻
2025-11-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