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媒体
2025-11-13 17:06:59
(原标题:京东双十一成交额与订单量再创新高,靠“超级供应链”逆势破局)
行至第17年,双十一已逐渐变成一场没有喘息的马拉松:平台越来越多,用户越来越理性,货也越来越难卖。
在极度内卷的当下,电商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京东(JD.NASDAQ;09618.HK)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11月12日凌晨,京东发布今年双十一的战报情况。据透露,至2025年11月11日23:59,京东11.11成交额再创新高,下单用户数增长40%,订单量增长近60%。
图片来源:京东方面提供
带电品类是京东的传统优势品类,京东发挥超级供应链能力将品类运营做深做透:手机新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倍,AI平板成交额同比增长200%,大屏AI手机同比增长150%,AI家庭存储同比增长100%,家电家居新品成交额同比增长150%。
在日用百货和服饰等非优势品类上,京东也取得新的突破:近500个服饰、美妆、运动细分品类成交额增长超100%;京东超市超30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
用户端的数据更能印证市场认可。从最新的行业数据来看,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京东AP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24.7%,位居行业首位。
电商红海之中,京东逆势突围的逻辑并不复杂。当消费者对平台繁复规则与诚意存疑的促销感到疲惫时,回归“多快好省”的零售本质,反而成为最有效的破局之道。几乎所有平台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它们都在这个双十一喊出简化规则、优惠直降、全网比价的口号。
但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更好地落到实处。内卷式的低价竞争必然带来成本的极限压缩,不仅影响消费者的体验,亦影响商家和平台的盈利能力,削弱其持续创新与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在供应链上有着多年积累的京东,找到了自己的突围之路。它以“超级供应链”为锚点,深入产业链全环节,参与到产品的创意、设计、研发、制造中,并借力AI大幅优化生产和履约的各项成本,以此为用户带来更精准,且不牺牲体验和品质的真正低价。
这或许才是京东的真正底牌。
超级供应链的低价密码
京东“超级供应链”的典型实践,便是双十一期间与联想联合打造的爆款产品——联想拯救者 Y7000P 2025 AI 元启版游戏本。这款产品开售即登顶京东同配置产品流量与销量双榜首,更霸榜京东 11.11 游戏本金榜 TOP1,成为本届双十一的现象级单品。
图片来源:京东方面提供
这款产品为何能够实现“出道即巅峰”?在11月11日下午举办的 2025 京东 11.11 媒体开放日上,联想集团消费业务群京东业务总经理余尚奇登台分享,拆解了双方通过超级供应链“智造”下一代 AI PC 的全部流程。
据余尚奇透露,早在联想进行新一代产品定义阶段,京东采销团队就主动向其分享基于用户行为的深度洞察。他们发现,当前用户在选购游戏本时最关注三大核心要素:本地AI运算速度、显卡性能、价格。
同时,京东平台数据显示,大量用户已提前搜索如“5070联想”“联想游戏本5070”等关键词,这已经显示出明确的市场期待。基于这些洞察,双方产品团队经过多轮沟通,最终将核心配置确定为5070显卡、16GB内存与1TB SSD存储组合,并重点优化了本地AI处理能力与AI场景的应用体验。
此外,余尚奇指出,为确保供应响应,京东还结合前端销售预测,为联想合肥灯塔工厂提供了精准的生产与排产建议。工厂依托其成熟的智能制造体系,迅速调整生产优先级,及时响应前端销售与用户需求。
这一系列的协同举措,既有力保障了双11期间的产品充足供应与稳定交付体验,更有效降低了双方的库存压力与运营成本,最终让消费者在京东双 11 期间,得以轻松享受到兼具品质与性价比的科技产品。
而这只是京东超级供应链的其中一个案例。据京东方面透露,今年双十一的重磅新品中,京东定制新品成交额是去年的5倍,特别是家电等品类定制重磅新品数量大幅增长,海尔舒适风空调新品上市即卖爆首销破1万台。
在安防领域,京东将户外用户对摄像头的广角和画面畸变的关注反馈给海康威视,联合定制的AOVT4太阳能摄像头成为京东双十一安防类目TOP1单品。
随着“C2M”反向定制在京东“超级供应链”模式里越发地驾轻就熟,京东还开始将业务拓展至汽车领域。11月9日,由京东、广汽集团、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的“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正式公布售价,租电版低至4.99万元,三方生态协同实现了价格破局,远低于市场预测。
一个又一个案例,无不印证京东超级供应链的底层逻辑:即以用户需求为锚点,深度参与产品研发、测试、包装到上市的全流程,整合分散的产业链资源,构建高效协同的生态体系,最终让消费者享受到 “又好又便宜” 的高品质产品。
“吃掉更多的甘蔗节数”
今年双十一,市场关注的另一重点在于AI。2025年被定位为“首个AI全面落地的双11”,AI技术不再只是营销噱头,而是深入商家经营、消费者体验、流量匹配等电商全链路环节。
不过,不同于其他平台的AI“炫技”,京东的AI技术更强调产业落地,不仅要为商家和伙伴创造价值,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还要提升用户购物体验。
电商战场上,京东一直以更快的物流和更好的服务被消费者认可,但这也不可避免会推高履约的成本。从覆盖全国的仓储网络搭建与日常维护,到海量物流人员的招聘、培训与管理,再到跨区域运输中的调度协调、损耗控制,以及服务的及时响应和处理,每一项 “快” 与 “好” 的背后,都是持续的资源投入,这让不少平台在服务升级与成本控制之间陷入两难。
AI的出现,为这个两难困境找到解法。据京东方面透露,双十一期间,京东的订单峰值、物流时效、商家营收等多项核心数据持续刷新,背后是人工智能技术从“辅助工具”到“生产力工具”的跨越性支持,为京东超级供应链注入“超级”生产力。
特别是JoyAI、物流超脑、京医千询等大模型与供应链的全面结合,在今年京东双十一的物流运营、商家经营、健康咨询等多重环节展现关键价值,实现降本增效。
据京东探索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京东双十一期间,超300万商家借助JoyAI全线产品实现经营升级。数字人直播服务超4万家品牌商,累计带动GMV超24亿元。零售客服全流程接入AI面试,参面率(参与面试率)同比提升70%,客服承接能力提升33%。
与此同时,京东物流“超脑大模型+狼族机器人”构建了京东超级供应链的强大底座。其中,京东物流超脑大模型,就覆盖了全国近10000站点,助力揽派、收货、验货等8个场景的自动化,一线员工提效10%;机器人军团则将物流全链条环节的自动化率提升至95%,支撑95%自营订单、87%乡镇街道24小时内送达。
京东健康“特色”专业智能体——AI医生、AI药师、AI营养师7X24小时“上岗”,其中AI医生“大为”约30%的用户来自深夜,用户好评率达到98%。
早在2014年时,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就曾提出“十节甘蔗理论”,即零售、消费品行业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十个环节,其中前5个归品牌商,后面5大环节则归零售商。
在刘强东看来,京东必须要“吃掉更多的甘蔗节数”,即不只是做交易平台,还要将业务延伸至仓储、配送、售后、营销等其他环节。只有这样,京东才能建立起可持续运转的低价体系,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更大价值。
如今,无论是对超级供应链的深化,还是对AI提效的探索,都是这一理论的延续。京东正是借由吃透供应链的核心环节,才得以破解低价与品质的矛盾,在存量竞争的电商行业,实现持续增长。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11-13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11-13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11-13
格隆汇
2025-11-13
格隆汇
2025-11-13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