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11-13 09:00:05
(原标题:2025投资即将收官,下一站去哪?)
2025年投资迈入收官阶段,回望这一年的行情,A股震荡走强,投资者在波动中探寻机遇,在分化中把握主线。
而展望下一阶段,面对市场的变化走势,把握住相对的确定性至关重要。从中长期看,A股投资前景值得期待,但各种扰动因素不可忽视,红利资产或仍是当前投资的“必备款”之一。
低利率环境下,红利资产股息优势明显
近年来,市场利率中枢逐步下行,目前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已处于1.9%以下,与利率紧密挂钩的产品也难免出现收益下滑的情况,投资者开始寻求更具收益想象空间的投资品种,而红利投资或是其中方向之一。
红利资产具有高分红、高股息的特点,其较高的股息率水平在低利率环境下显现出较好的投资吸引力。从A股和港股的红利资产看,中证红利指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CNY)股息率达4.29%、5.75%,均高于上证指数、恒生指数的股息率。
各指数股息率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10月28日。
长期回报优良,资产配置常“红”项
红利资产近几年吸引了不少投资目光,但其实这类资产的中长期表现也十分优异,是值得长期配置的资产之一。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该指数自2005年以来累计上涨465.17%,相比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的同期表现具有显著超额。
中证红利指数2005年以来走势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05年1月1日-2025年10月28日。2020-2024年、2025年上半年,中证红利指数涨跌幅依次为3.49%、13.37%、-5.45%、0.89%、12.31%、-3.07%,上证指数涨跌幅依次为13.87%、4.80%、-15.13%、-3.70%、12.67%、2.76%,深证成指涨跌幅依次为38.73%、2.67%、-25.86%、-13.54%、9.34%、0.49%。指数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指数过往涨幅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跟踪该指数的指数基金未来业绩。指数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指数过往涨幅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跟踪该指数的指数基金未来业绩。
红利资产投资价值持续凸显,投资者若有配置需求,不妨关注正在发行的红利主题新基金——建信红利严选混合发起式基金(A类025392、C类025393)。该产品聚焦红利资产机遇,股票仓位60-95%,投资于红利主题相关股票占非现金基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将精选财务基本面状况良好、盈利质量较高、历史分红稳定或未来分红潜力较大的上市公司。
同时,建信红利严选混合发起将进行“A+H”双市场布局,力争更充分全面地把握红利行情。A股和港股红利资产的分布行业不同,港股市场上有不少稀缺的红利标的,且整体在股息率、估值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同时布局或能形成良好的互补。
在具体投资策略上,该基金主打“量化”特色,将以量化选股分析框架结合因子模型进行个股选择和投资组合构建。一方面,以质量因子增强,严选非红利行业中分红较高的个股,在传统红利行业中,也力争做好其他因子增强,强调质量,也适度关注成长;另一方面,将波动率、估值作为择时操作指标引入组合管理中。
此次的新基金将由建信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蒋严泽管理,他是南加州大学金融工程硕士,拥有10年证券从业经验、3年基金经理任职经验。
投资中,蒋严泽坚持自上而下的投资研究框架,主张从宏观经济与企业盈利、宏观流动性与市场资金面、风险偏好与估值“三要素”,周期性与结构性“两维度”,以及周期位置、金融指标、景气指标和情绪跟踪“四步骤”出发,积极挖掘市场机会。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基金为混合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但低于股票型基金。基金资产如投资于港股,会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CIS)
注:本文封面图由AI生成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