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连接技术和产业!国办发布重磅文件,涉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07 21:29:37

(原标题:连接技术和产业!国办发布重磅文件,涉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见习记者冉黎黎 北京报道

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聚焦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等5方面,提出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涉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制造业等。

《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重大场景、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扩大生产场景、工作场景、生活场景供给,推动场景资源开放,促进场景资源公平高效配置,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路径,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受访专家指出,《意见》提出的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既涵盖低空经济等新赛道,也涉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场景;既包括政务、交通等社会治理场景,也覆盖医疗等民生领域。这种布局的共性在于“以场景为纽带,打通技术—产业—社会的全链条”。当前,新经济领域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等正孕育新增长点。但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存在断层,企业往往面临“有技术无场景”的困境。《意见》通过系统培育和开放场景,相当于为新技术搭建了“试验场”和“应用场”,既能加速技术迭代,又能通过场景需求反哺技术创新,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

《意见》聚焦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推出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综合性应用场景、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等5方面,提出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

其中,《意见》在新领域新赛道方面提及数字经济领域、人工智能领域、全空间无人体系、生物技术领域、清洁能源领域、海洋开发领域。

从数字经济领域来看,《意见》提出,深入挖掘数据要素潜能,支持数据分析挖掘、流通使用、安全防护等领域技术创新,丰富数据产品和服务供给,在办公、社交、消费、娱乐等领域探索应用元宇宙、虚拟现实、智能算力、机器人等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从人工智能领域来看,《意见》提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高价值应用场景培育和开放,更好满足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各领域发展需要。

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意见》提及制造业领域、交通运输领域、智慧物流领域、现代农业领域。

从制造业领域来看,《意见》提出,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生物、工业智能等核心技术应用,创新柔性生产线、智能工厂、绿色工厂、高标准数字园区、零碳园区等应用场景,支持重点制造业企业向自主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产品开放应用场景,遴选培育工业领域垂直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鼓励地方和企业培育工业设计、中试验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应用场景。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意见》提出的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核心特点是“精准覆盖”与“系统联动”。从领域分布看,既涵盖低空经济等新赛道,也涉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场景;既包括政务、交通等社会治理场景,也覆盖医疗等民生领域。这种布局的共性在于“以场景为纽带,打通技术—产业—社会的全链条”。

与朱克力提及的低空经济相关的是,《意见》提出,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鼓励打造涵盖全空间的文旅、政务、物流、卫星服务等应用场景,拓展工业生产、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综合立体交通、公共服务、安全防护、农业生产等无人体系应用场景。稳妥有序拓展低空经济等领域应用场景。

另外,《意见》在“推出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方面提出,聚焦应急救援体系数字化场景,加强智能感知、无人救援、航空救援等技术和装备创新应用,提升灾害智能监测预警、应急指挥通信、抢险救援、应急物资供应能力。

朱克力表示,相关内容指向直接解决无人机“飞不起来、落不下去”的问题,推动物流场景快速形成规模化应用,降低单次飞行成本;应急救援场景则可验证技术可靠性,提升社会接受度。

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张奥平注意到,《意见》强调融合创新。张奥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意见》中明确的多数场景都强调了多项技术融合创新,如生物技术领域,提出推动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新材料、建筑、能源、环保等产业创新场景;文旅领域,提出加强数字演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多业态集成等。

另外,《意见》强调,要深入推动场景开放和公平高效配置,协同推进准入、场景、要素改革,发挥场景对制度建设的试验作用;要提升应用场景保障能力,强化政策保障,健全管理制度。

关于“场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多元技术路线、典型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市场监管规则,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对于“场景”的重视一直见于各类政策对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部署中。

2024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在提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时强调“场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将“丰富应用场景”作为重点任务进行部署,提出开拓新型工业化场景、打造跨界融合场景、建设标志性场景等任务。

“场景”为何如此重要?《意见》中指出,场景是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制度政策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所主任分析师姜四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意见》在国家政策层面明确将“场景”定义为“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这一界定突破了传统政策文件的技术导向,转向以应用为核心的创新生态构建。

朱克力表示,当前经济形势下,《意见》出台的重要性在于抓住了新经济时代的关键变量——场景驱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交织,传统产业增长动能减弱,而新经济领域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等正孕育新增长点。但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存在断层,企业往往面临“有技术无场景”的困境。

朱克力指出,《意见》通过系统培育和开放场景,相当于为新技术搭建了“试验场”和“应用场”,既能加速技术迭代,又能通过场景需求反哺技术创新,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更重要的是,场景开放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比如一个智能交通场景的落地,可能同时激活车路协同设备制造、大数据分析、保险服务等多个环节,形成新的增长极,这对稳定经济大盘、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战略意义”。

fund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