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攒金族”的算盘,碰上黄金征税新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07 21:30:00

(原标题:“攒金族”的算盘,碰上黄金征税新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张欣 实习生王子颖 深圳、北京报道

黄金征税新政就像一块投入市场的石子,让本就不平静的金价波动市场再掀涟漪。

近期,国内金价在突破1000元/克关口后,回撤到920元/克附近震荡,但仍处于金价高位。11月3日,“黄金征税对普通人买金饰没影响”登上热搜。

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已就黄金税收新政作出解读——个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包括黄金首饰)属于免征增值税范畴。但需注意“经营行为边界”:若个人频繁、大规模销售黄金饰品,可能被税务部门认定为“经营性销售”。

“还好赶在政策前下手了!”郝帅摩挲着刚买的金手镯,语气里满是庆幸。这位计划给家人送礼物的消费者,在金价回落到913元/克时果断下单,没想到第二天突然就出了黄金税政策。

近日,本报记者赴深圳水贝市场深入采访发现,原本黄金饰品价格为“金价*克重+手工费”,现在是“金价(1+7%)*克重+手工费”,直接推高了实物黄金的购买成本。

与此同时,商家们对着不算密集的客流轻叹,消费者们则在金价跌宕起伏与税收新政的双重影响下,演绎着各自的攒金故事——刚需族锁定预算果断出手,投资者放慢定投节奏,还有人趁机卖出闲置黄金“小赚一笔”。

“对我们来说,结婚黄金是必需品,所以当时看到合适就买了。”黄女士的婚期定在明年6月,今年2月,她顶着一路飙升的金价,按30万元预算完成了黄金采购。

“这是我们这边的习俗,身边人结婚都会买。”黄女士表示,虽然也会购买其他奢侈品和结婚饰品,但绝不会用其他材质替代黄金。“黄金是(结婚的)传统,也是(美好的)寓意,其他东西替代不了。”

挑选首饰时,金价的起伏也曾让黄女士犹豫,但结婚“三金”的刚需属性让她最终果断出手,如今看着黄金税出台后上涨的报价,她暗自庆幸当初的决定。

和黄女士一样坚定且幸运的还有郝帅。他一直想给家人买只金手镯,前一段时间金价涨到950元/克时,他觉得价格偏高选择再等等,直到金价回落到913元/克才果断下手。让他没想到的是,购买时间正好卡在黄金税政策出台前一天,成功避开了政策带来的成本上涨,他忍不住感叹:“这次出手真是太果断了!”

2025年2月,金价的持续波动与上涨让27岁的陈女士对黄金有了新的认知:“原来黄金不只是用来装饰的首饰,更具备实实在在的投资价值。”而全球央行连续多个月增持黄金的新闻,更让她坚定了信心,“最懂行的机构都在入手,足以说明黄金的保值属性”。

经过三四个月的观察,陈女士发现当年5月金价处于755-770元/克的相对低位,性价比突出,于是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黄金投资之路。


“购买金豆豆已经成为我的储蓄习惯之一,我把它看作黄金定投。”陈女士分享道,“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储蓄变得很有仪式感和成就感。”

“我个人更偏向随心情购买,但这个心情是基于对市场的判断。”陈女士说明了自己的购买策略,“觉得金价相对合理或回调时就会出手,没有严格规定每月必须买。每次一般买1到2克,压力不大,也比较灵活。”

她还向记者分享了自己不同行情下的调整策略:“之前在暑假金价较低时,我一次性配置过一根10克的小金条。现在金价涨起来后,就换成细水长流的方式,慢慢积累。”

不过,近期的市场变化让她放慢了投资脚步。陈女士最初是从微博热搜和小红书了解到黄金税政策的,“开始刷微博看到相关词条上了热搜,点进去是政策公告片段和财经博主解读,说黄金要按投资性和非投资性分类收税”,后来在小红书刷到具体政策内容,网友还讨论了场外买金条成本会变高、有品牌金店下架部分金条等信息。

“一开始没太当回事,就简单看了看,没细究具体内容。”直到她重新点开常买的金豆豆链接,才发现不对劲,“之前金豆豆基本比大盘价高十几块手工费,现在普遍涨到高七八十块,水贝那边的报价也明显比大盘价高出一大截”。

谈到金价波动与新出的“黄金税”政策,陈女士坦言:“这个政策对我的影响还挺大的,直接让我暂时打消了购买的想法,也明显降低了我买黄金的热情。现在我是暂停购买的状态,不会像之前那样灵活入手了,更多是持观望态度。”

税收成本在她的决策中权重很高,“我买金豆豆本来就图性价比和小成本攒金,成本一高,之前的优势就弱了,自然就没那么想下单了”。她补充说,如果只是大盘价高还能接受,大不了多等一阵回调再买,但政策出台后就不一样了。

对于接下来的购金计划,陈女士有着清晰的规划。她表示暂时打算维持灵活购买状态,不会完全停下来,但也不会盲目加仓。“金价回调到相对合理位置就少买一点(1克);如果行情波动大或税的影响不明朗,就多观望、少出手,放慢节奏。”陈女士说道。

在深圳水贝的黄金商铺,记者走访发现,工作日的市场不算冷清,但比起政策出台前,人流量明显减少,下午和周末才是客流高峰。

店主们的心态也各不相同。有的直言“成本最后都加在客户身上”,语气坦然;有的则对着稀疏的客流发愁,“再这样下去可能开不下去”;有的主动招呼顾客“先看款式,价格上可以优惠点”。

本报记者了解到,11月1日,黄金税政策出台正值周末,水贝市场依然参考此前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金价报价,当日水贝大盘金价报931元/克。11月3日,商家们面对新政报价不一,此前的金贝大盘金价报价逻辑已没有参考意义,加税幅度有高达10%,也有按照7%加点,还有更低加点,亦或是暂时不加点。

消费者的观望情绪则更为普遍。一方面,黄金行情跌宕起伏,暴涨后又回调,不少人想再观察下金价走势;另一方面,黄金税政策横空出世,初期对市场黄金报价影响不一,加重了消费者的观望心理。有些消费者认为当前金价过高,后续可能会降下去;还有人觉得市场对黄金税政策仍处于调整适应阶段,商家的加价策略或许会调整。目前,水贝市场大盘金价已经调整加税后的报价,即金价基础上加点7%。

从整体采访情况来看,黄金征税新政带来的变动,让消费者们纷纷调整策略,但不变的是对黄金保值属性的认可。

“黄金税”政策出台后,陈女士开始考虑调整资产配置。“目前来看,确实有可能会更偏向积存金、黄金基金这类纸黄金。”不过她暂时还没调整份额,“主要是还想再观望一阵,看看实物黄金的价格会不会稳定下来。毕竟我之前习惯了手里有真金的踏实感,一下子转方向也需要再适应适应,不会太着急做决定”。

黄女士也抱着长期看好的心态,她向记者透露了新的投资计划:“我们准备在金价回落的时候再买一些黄金作为投资。”不过她也坦言,最近金价起起伏伏,目前还在观望中。“有闲钱就会考虑买点,毕竟普通人很难买到最低点的。反正结婚要用的已经买好了,这些算是额外的投资。”

而另一边,金价的波动和政策变动,还催生了一批“反向操作”的消费者。

李静就是其中之一。她翻出抽屉里闲置的黄金首饰,一股脑全卖给了回收平台,“这些首饰好多年没戴了,放着也是浪费。”

看着卖出的金额,李静很满意,“买了这么久不仅没亏,还小赚了一点,刚好变现补贴家用”。据她回忆,在金价高涨的那段时间,某回收平台门前排起了长队,都是卖黄金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攒金的初心从未改变——有人为了婚礼的仪式感,有人为了长期的财富积累,有人则在买卖之间找到平衡。随着市场逐渐适应政策,这些关于黄金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下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