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从盖楼到卖精华,珂谧能否捡到重组胶原蛋白的余热?

来源:创业最前线

2025-11-05 22:25:31

(原标题:从盖楼到卖精华,珂谧能否捡到重组胶原蛋白的余热?)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李斌

编辑 | 胡芳洁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当多数人对福瑞达的印象还停留在房地产、玻尿酸时,这家公司以重组胶原蛋白护肤新品牌珂谧(Key C),悄然撕掉了旧标签。

今年,珂谧获得尚普咨询认证,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穿膜透皮技术的品牌,引发行业关注。

在美妆行业整体增速放缓、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珂谧的登场显得尤为特殊。其母公司福瑞达曾以房地产业务起家,后转型玻尿酸领域,旗下已有颐莲、瑷尔博士两大品牌,仍选择押注重组胶原蛋白这一新赛道。

更耐人寻味的是,珂谧定位平价医美,主打穿膜透皮技术,与动辄千元的高端抗衰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

在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等早已布局重组胶原蛋白多年,市值大幅缩水的环境下,珂谧为何逆势入局?其穿膜透皮技术是真突破还是营销噱头?这个带着地产基因的美妆新品牌,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

1、从地产巨头到美妆新贵,福瑞达的二次创业

珂谧品牌的诞生,源于其母公司福瑞达(前身鲁商置业)的战略转型。

这家最初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企业,在经历多次资本运作后,逐步将业务重心转向化妆品领域。2023年,随着旗下两大化妆品品牌——颐莲和瑷尔博士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贡献者,福瑞达正式确立了以化妆品为主导的经营方向。

正是在这一年,福瑞达推出了全新品牌珂谧,借用重组胶原蛋白这一前沿成分,锚定轻医美护肤场景。

事实上,珂谧的推出标志着福瑞达的二次创业。

(图 / 福瑞达官网)

在此之前,福瑞达在化妆品领域已经布局多年,旗下品牌颐莲专注于玻尿酸保湿修护,瑷尔博士则主打微生态护肤概念。这两个品牌曾为公司带来可观收益,但到了2024年,它们的增长开始显现疲态。

数据显示,2024年福瑞达化妆品板块总收入为24.75亿元,同比仅微增2.46%。其中,颐莲品牌收入9.63亿元,同比增长12.36%;而瑷尔博士收入13.01亿元,同比下降3.48%。

这一趋势在2025年进一步加剧,2025年前三季度,福瑞达化妆品板块收入15.69亿元,同比下降8.17%。其中瑷尔博士销售收入6.46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8.93%,尽管颐莲品牌销售收入7.86亿元,同比增长19.50%,但难掩整体颓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珂谧品牌的推出具有了特殊战略意义。

与颐莲所处的成熟玻尿酸市场相比,重组胶原蛋白领域虽然技术门槛更高,但产品同质化程度相对较低,溢价空间更为可观。

与此同时,与竞争白热化的传统化妆品赛道相比,珂谧选择的轻医美矩阵,特别是生美、医美等线下渠道,对于福瑞达而言,代表着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新市场,也为福瑞达的二次创业提供了新的增长极。

(图 / 珂谧官方微信公众号)

这个承载着福瑞达转型希望的新品牌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它的穿膜透皮技术是真创新还是营销话术?

2、平价重组胶原蛋白医美品牌的错位竞争

珂谧品牌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成分,精准切入医美术后护理与轻医美消费场景,构建差异化产品矩阵。

据公司财报披露,截至2025年9月30日,福瑞达已斩获七项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另有两项三类医疗器械项目处于研发推进中,其中之一就是注射用重组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这成为其医美场景的专业性背书。

(图 / 福瑞达2024年年度报告)

在消费端,珂谧通过高性价比策略抢占市场份额。

「创业最前线」对比主流电商平台数据发现,珂谧天猫旗舰店销量最高的穿膜重组胶原淡纹抗皱次抛精华液,定价600元/56支(单支均价10.7元),叠加双11促销活动后售价进一步下探至332元/56支(单支均价5.93元)。

(图 / 天猫旗舰店截图)

横向参照同类产品,天猫平台次抛精华销量榜首的可复美胶原棒定价435元/30支(单支均价14.5元,较珂谧高出35.5%),双11活动价313.31元/30支(单支均价10.43元,仍高于珂谧约75%)。

这种平价定位,既打破了重组胶原蛋白产品长期以来的高端溢价壁垒,又以高活性成分维持了专业护理价值,精准契合消费群体对效果与价格平衡的核心诉求。

值得关注的是,珂谧的技术突破点直击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的长期痛点——透皮吸收难题。

当前市场上,尽管重组胶原蛋白作为抗老明星成分备受追捧,但其分子量较大导致的难以穿透角质层问题,始终制约着实际功效发挥,这也引发了学界与消费者对“胶原是否真能被皮肤吸收”的持续争议。

针对这一核心矛盾,各头部企业探索出不同技术路径:

巨子生物聚焦于提升重组胶原表达率,通过实验室技术突破推动原料规模化量产,其mini小分子胶原肽宣称达到理论最小分子量217Da;

锦波生物则另辟蹊径,依托大规模生产能力锁定欧莱雅等国际品牌代工需求,将发展重心偏向自有品牌及代工医美针剂等直接注射类产品。

而珂谧则选择深耕透皮技术本身,其最新获得的穿膜透皮技术认证,本质是通过基因工程在重组Ⅲ型胶原序列中嵌入穿膜肽片段,在不破坏大分子胶原蛋白活性与纯度的前提下,使其也能高效穿透角质层屏障。

据品牌方公布的数据,该技术的皮下渗透率较普通重组胶原提升27.5倍,从底层解决了胶原难吸收的行业难题,为消费者带来更显著的使用效果。

从玻尿酸到重组胶原,从基础保湿到精准抗老,福瑞达的二次创业不仅是一次业务赛道的切换,更是对美妆行业底层逻辑的重新解构。

但可惜的是,消费市场对这一技术与产品的感知似乎并没有预想的那么乐观。

(图 / 小红书)

「创业最前线」浏览了社交平台上,不同用户发布的测评贴及评论后发现,部分用户使用次日皮肤状态就有所改善,而也有用户使用后连续爆痘。

目前,珂谧天猫旗舰店内销量最高的次抛精华,销量仅5000+,与可复美胶原棒的10万+差距甚远,也没有登上平台与之相关的任何榜单。问题出在哪了?

3、重组胶原蛋白市场波云诡谲,珂谧能否逆势破局?

2023年前后,重组胶原蛋白曾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等企业凭借技术壁垒和医美概念,市值一度飙升,被视为国产美妆高端化的标杆。然而,短短两年间,行业风向骤变。消费者对成分神话的狂热逐渐消退,资本市场对重组胶原赛道的态度也从追捧转为审慎。

今年5月以来,巨子生物所代表的重组胶原蛋白企业屡现舆论漩涡。

先是旗下产品可复美胶原棒,被美妆博主质疑所含重组胶原蛋白实际含量,远低于其宣传标准,关键氨基酸未检出,被质疑涉嫌虚假宣传。随后,又与以透明质酸钠为核心原料的华熙生物,开展了关于新旧美妆原料技术的激烈争论。

市场舆论压力之下,重组胶原蛋白企业的业绩与市值双双受到重击。

巨子生物核心品牌可复美在618大促中排名跌出天猫TOP20,抖音渠道甚至退出美妆品牌前十;锦波生物虽推出的重组胶原蛋白注射剂具备技术壁垒、并绑定国际大牌代工订单,但依赖B端业务的隐忧凸显;丸美生物等跨界玩家同样陷入增长瓶颈。

截至10月31日,行业头部企业市值较巅峰期平均缩水超过40%,部分公司跌幅甚至接近60%。

(图 / 同花顺)

重组胶原蛋白是否被过度神化?这一市场的灵魂叩问,正将整个行业推向价值审视的焦点。这不仅关乎先行者巨子生物的投资价值,也关系到后来者福瑞达等企业的市场路径。

喧嚣的舆论与消费者的困惑未曾停歇,而这背后,实则是行业必须直面的一场信任考验。可以确定的是,在科技护肤热潮降温的当下,唯有经历一场彻底的去伪存真,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的价值回归与重塑。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珂谧纵身挺进重组胶原蛋白市场,个中虽存在种种风险,但也蕴藏着一次错位竞争的历史机遇。

珂谧能否在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洗牌期坐上牌桌,取决于是否可以构建出三大关键能力:

其一,持续的技术迭代能力,需不断优化穿膜肽的靶向性与胶原活性的协同效应,保持这一技术路径上的竞争优势;其二,消费者教育的耐心投入,需通过透明化科研数据(如第三方检测报告、临床实验结果)与市场重新建立信任;其三,全渠道运营的平衡术,在线上维持性价比优势的同时,深耕线下服务的不可替代性。

(图 / 珂谧官方微信公众号)

在行业整体遇冷的背景下,珂谧的逆势入局既是一场对技术真实性的压力测试,也是国产美妆从流量驱动转向硬核创新的缩影。

能否在这场去泡沫化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最终取决于其能否将穿膜透皮的技术标签,转化为用户可感知、行业可验证的长期价值。

*注:文中题图来自珂谧官方微信公众号。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