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05 18:21:43
(原标题:高德联手小鹏布局Robotaxi,聚合模式探路自动驾驶商业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彭新
11月5日,阿里巴巴(NYSE:BABA;HKEX:09988)旗下高德地图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合作,小鹏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将接入高德平台,提供L4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这是国内首个出行平台与前装量产Robotaxi的合作模式案例。“高德与小鹏的合作,不仅仅是一次业务升级,更是我们探索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一步。”高德CEO郭宁称。
此举意味着高德在Robotaxi业务取得重要进展,作为国内最大的聚合打车平台,高德试图将其在网约车领域的聚合模式复制到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
目前,除小鹏外,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头部Robotaxi企业均已接入高德平台。高德称,通过这一模式,Robotaxi企业无需自建用户入口,即可触达高德8亿用户群体,从而将资源集中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车辆制造。
相比直接运营Robotaxi车队的重资产模式,高德选择了轻资产的平台路线。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聚合多家Robotaxi运营商,形成规模效应,同时避免了车辆采购、维护、运营等高昂成本。
对Robotaxi企业而言,接入聚合平台的吸引力显而易见。自动驾驶企业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获客成本高、用户教育难度大。通过高德的成熟平台,可以提供稳定用户需求入口,大幅降低市场推广成本,快速获得真实的出行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高德的国际化布局也将成为中国Robotaxi企业出海重要渠道。目前,高德APP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打车服务落地超50个国家和地区。这意味着,接入高德的Robotaxi企业未来可能实现"一键出海"。
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技术成熟度,L4级自动驾驶在复杂城市环境下的安全性仍需验证。其次是监管政策,各地对无人驾驶的管理标准不一,商业化运营许可获取困难。成本方面,当前Robotaxi的单车成本仍然高昂,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此外,各Robotaxi企业的技术路线、运营区域、服务标准存在差异,如何在同一平台上实现统一用户体验,也是高德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挑战重重,但业内普遍认为,Robotaxi商业化是大势所趋。目前来看,全球Robotaxi市场发展迅速。在美国,谷歌旗下Waymo已在部分城市开展商业化运营;英伟达近期宣布与Uber达成合作,Uber无人出租车和自动配送车队将采用英伟达辅助驾驶软件,2027 起Uber将逐步扩大其位于全球的自动驾驶车辆至10万辆。
中国方面,百度旗下萝卜快跑在武汉、重庆等地投放超千辆无人车,滴滴、AutoX等也在加速布局。 高盛报告显示,中国Robotaxi市场预计将从2025年的约5400万美元快速增长至2030年的120亿美元,到2035年更将达到470亿美元的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9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