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0-28 18:01:04
(原标题:复旦许闲:3.0时代的保险业该如何创新转型?)
经济观察报记者 邹永勤
当保险行业迈进3.0时代,该如何创新和转型?
“保险行业的最终价值,并不在于规模或利润,而在于能否切实回应社会需求,比如能否降低社会成本、助力企业永续发展等,从而成为公共服务与国民安全的市场化补位工具。”在2025年10月27日举行的“平安大讲堂·‘防救赔用’保险新范式”活动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表示。
许闲认为,随着我国保险行业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保险发展应该更偏重保障归位、风险共治。也就是说,保险已不再是单纯的“事后补偿工具”,而是通过“事前防控、事中干预、事后赔付”的全链条服务,减少社会总风险成本。
在他看来,我国保险行业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化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保险1.0时代是萌芽阶段,那时候更多聚焦的是财产的风险;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保险2.0时代逐渐演化成为财富管理工具;当下,则已是保险3.0时代,保险更偏重于保障归位、普惠覆盖、技术驱动和服务取胜。
“大家应该很熟悉,‘风险的减量管理’这个近年来被行业屡屡提及的词,其实就是我们怎么把保险的作业流程从保前、保中、保后阶段前移到保前和保中阶段,通过预防来降低保险公司出损的概率,降低保险公司相应的赔付。”许闲说。
他进一步表示,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重点提到未来保险业要构筑好三张网(灾害防控网、经济安全网、民生保障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保险的主基调:保险是我国经济的减振器和社会的稳定器。相关政策指引,会给行业带来很多相关的创新,比如农业险、巨灾保险、退货运输险、互惠保等等产品创新。”许闲说。
许闲认为,在监管机构提倡行业进行产品创新的背景下,“中国保险正在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提升’,各类风险保障创新险种涌现的背后,是中国保险业对保障本质的回归,也是对‘人民金融’理念的践行”。
他同时表示,保险行业从“赌客户不出险”到“帮客户少出险”,体现出的是社会成本降低与企业永续发展的辩证统一,要让保险业成为政府公共服务、国民安全保障的市场化补位工具,从而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服务型保险”。
经济观察报
2025-10-28
经济观察报
2025-10-28
经济观察报
2025-10-28
经济观察报
2025-10-28
经济观察报
2025-10-28
经济观察报
2025-10-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