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5-10-28 08:09:41
(原标题:利润暴跌99%,保时捷在中国卖不动了?)
近日,保时捷公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让市场震惊。
最新财报显示,保时捷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同比暴跌99%,从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骤降至仅4000万欧元。
是什么原因,导致曾经全球最赚钱的车企之一到了暴跌99%的境地?
保时捷迎来“至暗时刻”
保时捷业绩的断崖式下滑,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一场多重危机下的“完美风暴”。
从财务数据看,保时捷前三季度营收为268.6亿欧元,同比下降6%。全球交付量下降6%至21.25万辆。
保时捷的危机在资本市场同样明显。
截至10月24日收盘,保时捷股价已跌至34.81欧元,较2022年上市时的发行价82.5欧元下滑近58%,市值腰斩。
那保时捷的危机都是有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最直观的是其摇摆不定的电动化战略带来的巨额重组成本。
上月,保时捷宣布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的推出,延长多款燃油和混动车型市场生命周期,并终止电池自产计划。
这一战略急转弯产生了约27亿欧元的额外支出,几乎吞噬了所有利润。
同时,财报明确提及其余四大核心因素:
1、与产品战略调整相关的特殊费用;
2、中国市场环境充满挑战,尤其是豪华车赛道;
3、组织变革费用;
4、美国进口关税增加的支出。
上诉原因中,能能贴切感受到的就是中国作为保时捷曾经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如今已成为其业绩的最大拖累。
作为曾经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保时捷在华销量自2021年达顶峰后持续下滑,2024年同比暴跌28%至5.69万辆,2025年前三季度再降26%至3.2万辆。
保时捷的电动车型如Taycan在中国销量惨淡,2024年其新能源车交付占比仅27%,纯电车型Taycan销量下滑49%。
与中国本土高端新能源品牌相比,保时捷车机系统流畅度与本土化功能明显落后,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高需求。
时任保时捷CEO奥博穆早在2024年财报会上就承认,保时捷未能及时跟上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转变。
不仅如此,保时捷财务董事布雷克纳试图让市场相信,公司“有意识地接受暂时不佳的财务数据,以便从长远角度增强保时捷的韧性和盈利能力”。
但其暴跌99%的事实已无法掩盖。
全球车企压力加剧
当行业的寒冬来临,保时捷的“惨淡”并非个例。
奔驰、宝马、奥迪这三大德国豪华车巨头,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
2025年上半年,奔驰净利润跌幅高达55.8%,宝马净利润同比下滑29%,奥迪则呈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净利润同比下滑37.5%。
在中国市场,BBA均出现大幅下滑。
奔驰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下降14%,奥迪下滑10.2%,宝马下滑15.5%。这一下滑趋势在2025年1-7月进一步加剧,奔驰销量同比下滑18%,宝马下滑20%,奥迪下滑17%。
面对业绩压力,传统豪华车品牌纷纷采取裁员措施以控制成本。
奔驰正在实施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目前已约有4000名员工接受遣散方案离职。公司首席执行官康林松曾表示,希望优厚的离职补偿能够鼓励约3万名员工自愿离职。
奔驰计划到2027年,通过外包、不填补空缺职位以及遣散费等方式,每年节省约50亿欧元。
保时捷同样启动了组织结构优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裁员1900人,并于今年内裁减2000个临时岗位。公司管理层正在与工会协商制定新一轮节约方案。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豪华车品牌正在探索各种应对策略,力求在激烈变革的市场中保住一席之地。
一度激进的电动化目标已被更为务实的态度取代。
奔驰已调整了电动化策略,将“力争2030年全面纯电动化”的目标暂缓,调整为“2030年新能源车型(含混动)占比最高50%”。
奥迪集团CEO高德诺也表示,不再设定明确的停售燃油车时间表,未来7到10年还会继续生产燃油发动机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
9月22日,保时捷宣布其中长期产品矩阵的重大调整,原定于2030年代推出的电动平台研发计划将重新调整时间表,产品矩阵将有针对性地新增内燃机车型。
#保时捷 #豪车 #电动化 #新能源汽车 #燃油车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8
证券之星企业资讯
2025-10-28
证券之星企业资讯
2025-10-28
格隆汇
2025-10-28
格隆汇
2025-10-28
格隆汇
2025-10-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