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核聚变等新兴产业东风已至,天工国际(0826.HK)以材料创新激活新动能

来源:格隆汇

2025-10-26 22:15:28

(原标题:核聚变等新兴产业东风已至,天工国际(0826.HK)以材料创新激活新动能)

2025年10月24日,一场聚焦我国新阶段发展的重磅新闻发布会正式召开,会上不仅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深度解读,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需围绕 “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 四大维度推进,更将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清晰呈现。

其中,“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一部署不仅契合我国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8%的发展态势,更预示着诸多万亿级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发展。“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清晰图景。

在这场关乎产业升级的时代浪潮中,天工国际凭借技术破壁、场景拓展与战略布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正从传统材料制造商向高端制造核心材料供应商加速蜕变,其成长逻辑与发展前景值得深入剖析。


01、政策筑基产业生态,高端材料迎战略机遇期


相关政策文件将新材料产业定位为新兴支柱产业的核心构成,明确提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同时将核聚变能纳入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方向。这一顶层设计并非孤立部署,而是基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能源结构优化的现实需求。

在新材料领域,我国部分高端材料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政策着力于破解“高端依赖进口、低端产能过剩”的行业痛点,国产替代浪潮已形成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而核聚变凭借高能量密度、原材料易获取、高安全性以及零碳排放等优势,被视作人类终极清洁能源。尤其在AI等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对电力需求与日俱增,据麦肯锡预测,2050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将占全球总用电量的5%-9%。这倒逼全球主要大国加速研发核聚变,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2050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万亿美元。

在政策导向加市场需求合力驱动下,相关材料企业迎来了战略机遇窗口,行业资源有望加速具备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集中。

类似的逻辑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赛道亦有体现。

高盛预测2035年人形机器人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540亿美元,花旗银行更看好2050年突破7万亿美元,其核心部件行星滚柱丝杠对材料的硬度、耐蚀性要求远超传统零部件,为高氮合金等高端材料打开增量空间。

低空经济近年来同样表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相关硬件设备需要兼顾轻量化、高强度与功能性,需同时满足飞行安全、续航效率和复杂环境适应性,对高端新材料同样存在旺盛需求。

多重需求共振下,高端材料产业正呈现“技术迭代加速、应用场景拓宽、附加值提升”的特征。天工国际凭借在粉末冶金、钛合金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已精准切入上述高增长赛道,为业绩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02、技术破壁筑壁垒,多元布局构增长极


在天工国际的高端化转型布局中,粉末冶金技术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核心抓手。

这项被业内视为破解传统制钢瓶颈的关键技术,从根源上解决了传统钢材内部结构缺陷问题,实现了材料性能的质的飞跃,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更建成年产8000-10000吨高合金粉末的产能规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央视《朝闻天下》报道显示,天工国际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造的模具可稳定运行超20000模次,较传统工艺产品的6000模次提升近3倍,未来更有望突破至5万-8万模次。这种性能提升对下游制造业意义重大,既能延长设备维护周期,更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在材料利用效率上,粉末冶金工艺大幅减少加工损耗,在贵金属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更具竞争优势。

产品价值与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粉末冶金材料销量达589吨,环比提升66.4%,单价达14.9万元/吨,显著高于现有高速钢和模具钢产品。

市场拓展方面,公司与恒而达签订的五年供货协议,约定自2026年起每年供应锯切工具专用粉末高速钢不少于100吨,五年合计不少于600吨,为未来业绩提供稳定支撑,巩固了其在专用粉末高速钢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

更具前瞻性的是粉末冶金技术在前沿领域的应用突破。

公司研发的TPMDM02N高氮钢硬度达58.5-60HRC,兼具优秀耐蚀性,已成功交付润孚动力用于行星滚柱丝杠生产,并与恒而达联合开发丝杠专用高氮合金材料,切入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链。

在核聚变领域,公司已成功攻克核聚变装置用中子屏蔽新材料的成分冶炼、残余元素控制、雾化制粉、热等静压等关键生产流程中的技术难关,并实现小批量试产,试验件中强化相分布弥散且均匀,最大尺寸不超过4μm,符合国际标准,有助于国内紧凑型聚变实验装置(BEST)建设。

(来源:天工国际公众号)

此外,钛合金作为轻量化、高强度材料的代表,是航空航天、医疗健康等高端领域的关键材料,也是天工国际重点培育的重要增长引擎。尽管2025年上半年受消费电子行业影响,该业务营业额同比有所下降,但短期波动并未掩盖长期发展潜力,公司在高端应用领域的突破正逐步显现。

(来源:天工国际公众号)

航空航天领域的突破成为重要增长支点。天工国际旗下子公司的钛合金丝材,成功斩获首笔航天级紧固件订单,这标志着公司钛合金产品已达到航空航天级标准,且其通过了GE等北美客户的现场及产品审核,成为航空航天用钛合金粉末母材的合格供应商,打破了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垄断。

医疗健康的布局进一步拓宽成长边界。钛合金因生物相容性优势成为理想的医疗植入材料,目前天工国际完成了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重点研发TC4ELI、Ti6Al7Nb等医用高端钛合金,同时公司具备生产H8级精度医用棒丝材的能力,且正加快推进棒线材轧线新项目建设。


03、战略布局谋长远,成长逻辑获市场认可


天工国际的高端化转型之路,始终以研发创新为核心驱动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项目总数达144项,新品开发583项,申请发明专利111项,密集的研发活动彰显出强大的创新活力。

天工国际在夯实技术基础的同时,通过资本运作与产能布局的协同推进,为高端材料业务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支撑。

比如,将钛合金子公司天工股份分拆至北交所上市,这一操作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更使钛合金业务获得独立发展的平台,加速其在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

此外,产能布局与市场需求形成精准匹配。公司目前已具备8000-10000吨高合金粉末年产能力,覆盖钛合金、铜合金、高温合金等多个品种,能够满足粉末冶金材料在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增长需求。针对核聚变材料这一未来赛道,公司还在继续攻关材料的热加工与近净成形工艺,同时加快聚变另一类关键结构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转化,预计随着核聚变技术商业化进程推进,逐步释放增长动能。

值得重视的是,天工国际在持续推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还展现出了优秀公司应有的财务韧性。

2025年上半年,尽管面临美国关税与消费电子需求波动的双重压力,公司仍实现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10.4%,这种逆势增长能力反映出公司良好的成本控制与产品议价能力。

对此,不少机构对天工国际未来发展表示了积极态度。

第一上海证券预测天工国际2025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30%,给予其4.38港元的目标价,较10月24日收盘价仍有48.47%的上升空间;兴业证券同样看好天工国际广阔的成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了“增持”评级。


04、结语


站在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风口,天工国际以技术创新为矛、战略布局为盾,走出了一条高端材料突围之路。粉末冶金与钛合金的技术突破筑牢壁垒,资本运作与产能规划夯实根基,更在人形机器人、核聚变等未来赛道抢占先机,稳健增长的业绩与机构的积极评级便是最佳佐证。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家兼具技术壁垒、政策红利与成长潜力的材料龙头,其价值尚未完全显现;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天工国际的突围之路,正是实体经济根基不断巩固的生动缩影。在政策东风的助力下,天工国际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