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子弹财经
2025-10-24 22:31:18
(原标题:以金融之笔落地国家战略,邮储银行扎根“最具活力的客群”)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魏寒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十六年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永固镇的张兵,想要扩大养牛规模,但困于资金问题。幸而当时获得了邮储银行(601658.SH)的迅速放贷,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十六年后,在邮储银行金融托举下,如今张兵的牛肉产业已经成为当地致富的重要支柱。他最感谢的是邮储银行:“这些年就是邮储一路给我加油,帮着我把产业越做越大。”
邮储银行的客户里,还有千千万万个“张兵”。
邮储银行的财报多次提及,县域客户是“中国经济转型中最具活力的客户群体”。该行将金融“五篇大文章”国家战略与自身特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客户优势、资金优势和资产质量优势,给中国经济转型中“最具活力的客户群体”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
1、落笔“五篇大文章”全面彰显邮储特色
放眼银行业内,邮储银行最大的特色和竞争力,在于深入县域、广泛而下沉的网点。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年中,该行拥有近4万个营业网点,服务个人客户超6.7亿户,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定位,构建出中国银行业内最具广度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这也成为邮储银行独特的资源禀赋。
其服务的县域客户群体,正是中国经济转型中最具活力的客户群体。紧密围绕这样的客户群体,邮储银行落笔写下了独具特色的“五篇大文章”,以金融赋能实体经济。
比如在养老金融领域,城区与县域的工作思路截然不同。很多县域老人面临“空巢”窘境,缺乏子女照顾。叠加交通和线上数字化程度都不及城区,在面临金融难题时格外需要帮助。据人民日报报道,邮储银行云霄县支行营业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位老年客户因其丈夫账户长期未使用被暂停非柜面交易,而该客户的丈夫罹患阿尔茨海默症、行动不便。
了解情况后,邮储银行支行员工主动上门核实身份、提供延伸服务,帮助老人顺利办理相关业务。这样的暖心举措不仅解决了银发客户的实际困难,也展现了邮储银行在推进“银发金融”服务中的人文关怀与责任担当,为银发经济和养老金融在县域的发展,注入了温情与活力。
在普惠金融方面,邮储银行着力将其打造为最大的特色、最突出的优势。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44万亿元,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1.72万亿元,占客户贷款总额比重均居行业前列。
在农业资源富饶的吉林省,人参种植是最具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富民产品。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根据参农融资需求,结合人参生长周期,量身定制了3—5年期贷款,创造性打造出“吉邮参贷”系列产品,助力当地人参产业带动脱贫人口、返乡创业人群增收致富。截至2025年中,已累计向吉林人参特色产业投放贷款超80亿元,余额近20亿元,成为业内亮眼的普惠金融案例。
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渗透进入美丽乡村,邮储银行的金融服务也同步跟进。例如宁夏区分行紧扣国家“双碳”目标,截至2025年中绿色贷款余额达45.15亿元,重点支持了光伏、风电、储能等一系列绿色能源项目,为黄河流域减少碳排放、优化能源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加强资产负债两端的主动管控和精细管理,邮储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录得1.70%,保持行业领先。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在业绩会上表示,长期能力的建设是支撑邮储银行息差韧性的基石。该行优质低成本的负债优势持续巩固,成为稳息差、提营收的压舱石。展望未来,邮储银行有信心保持息差优秀水平。
2、中收业务挑起增长大梁
在写好“五篇大文章”之际,邮储银行自身的业务结构,也发生着向好的转变。
在三亚市吉阳区的邮储银行网点,理财经理正持续提升个人能力,守护客户财富增长。一位优秀的理财经理,可以对接300位管户财私客户,对应资管规模达2.9亿元。这样的“销售神话”背后有理财经理个人的努力,也是邮储银行“中收跨越战略”和“中收跃升三年计划”的缩影。
在低利率环境下,中收(中间业务收入)是银行应对息差收窄,实现“从利差赚钱,到服务赚钱”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邮储银行以富有前瞻性的布局,抓住了这一行业性机遇。
2025年上半年,邮储银行非息收入贡献提升,中间业务收入169.18亿元,同比大幅度增长11.59%,其他非息收入234.70亿元,同比增长25.16%,中收和其他非息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同比提升0.85个、2.4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邮储银行的中收在2024年代理保险“报行合一”政策后重回两位数增长。据中国银行保险报网,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表示,邮储银行全行奋力拼搏,在2025年上半年中收重回两位数的增速,增幅达到11.59%,远好于可比同业。
成绩背后,是提前的谋略布局。若干年前,邮储银行就制定了“中收跨越”发展战略,过去五年的中收年均增速达11.3%,为行业领先水平。
邮储银行中收从“跨越”到“跃升”的转型仍将继续。徐学明介绍,继过去五年“中收跨越战略”顺利收官后,邮储银行又启动了“中收跃升三年计划”,着力构建中间业务五大能力体系。
顺着五大能力体系展望,未来的中收业务图景是五大转型——一是打造支付结算能力,由“做清算”向“做客户”转型;二是提升财富管理能力,由“卖产品”向“做顾问”转型;三是锤炼交易银行能力,由“做产品”向“做场景”转型;四是增强投资银行能力,由“单业务”向“全价值”转型;五是筑牢金融市场能力,由“赚利差”向“赚价差”转型。
在中收业务扛起增长大梁之后,邮储银行的深化转型能否再获成功?中国银河发布的研报表示,邮储银行在非息领域财富管理生态与交易银行能力加速构建,盈利韧性持续增强。市场有理由相信,只要依托其强大的网点优势,下沉到“最具活力的客群”里汲取动力,邮储银行能继续抓住这一轮行业机会。
3、金融创新能力打好转型基础
转型前景可期,更需要扎实的基础——这一点对于体量巨大的银行而言尤其重要。为此,邮储银行修炼“内功”,进行对系统和流程的升级、对人员的培训,以更好地服务客户群体。
“云帆”财富管理队伍支撑平台,是邮储银行落实精细化管理战略发展要求、持续加强财富管理队伍专业能力建设的典型案例。该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理财经理的成长闭环,打通“人—能—效”全链路管理通道,为财富管理业务注入可持续增长的“人力引擎”。
“云帆”平台有三大核心模块。一是“观己”测评中心,全方位描绘理财经理“自画像”,量体裁衣地输出个性化成长建议;二是“砺剑”学习地图,层层拆解理财经理成长所需的关键能力,推动人才团队专业素养的规模化提升;三是“乘风”赋能专区,深度整合AI大模型等先进技术,围绕客户服务关键节点,实现理财经理多场景实战演练。
这样的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智能平台,帮助邮储银行构建出可复制、可迭代、可规模化推广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支撑其4万余网点每家都具备高质量的财富管理业务服务水平,推动该行业务规模持续扩张与收入质量稳步提升。
像“云帆”这样利用数字化提质增效的案例,在邮储银行还有更多。例如,邮储银行第三代资金业务核心系统的首批业务功能已经投产上线。该系统实现了服务器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100%国产化部署。
自上线以来,云帆系统负载峰值提升超10倍,单笔交易审批用时大幅度减少了97%,日终跑批时间大幅度缩短了90%,为邮储银行数万亿元的资金业务稳健运行,筑牢了一条可靠、安全的防线。
邮储银行金融科技创新能力一次又一次升级跃迁,积累下宝贵财富与先发优势,也将成为邮储银行未来发展、持续领先的基石。
4、写在最后
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存在于高楼林立的一线城市,也存在于广袤县域沃土。邮储银行财报一次又一次提到,真正“最具活力的客群”藏在广阔的城乡之间。那里有真实的消费潜能、坚实的产业根基,也有最充沛的金融需求。作为零售特色大型银行,邮储银行织就了遍布城乡的金融网络;近4万个营业网点,是它扎根基层的根须,也是稳健发展的底色。
如今,邮储银行正以“五篇大文章”为纲,深耕县域金融,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高质量发展的阳光照进县域地区和最广阔的经济单元。伴随利息和非息业务的协同跃升,邮储银行正向更加均衡、更加开放、更加智能的金融新格局迈进,从“最具活力的客群”中汲取推动经济生长的源源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智通财经
2025-10-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子弹财经
2025-10-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